自古文人就有四大雅事:焚香、烹茶、插花、挂画,四者相辅相成,共同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人文空间,也慢慢形成了一种别具韵味的生活方式。
茶与香,密不可分
四大雅事千百年来代代传承,时至今日,在我们的生活中,仍旧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花与画,作为常用的家居装饰形式,有其时空上的局限,而茶与香,则时刻与我们相伴,展现着品味,诉说着典雅。
独钓一江春 (规格:长30cm,高8cm)
熏香,不仅颐养身心,还有助人体打开孔窍,使头脑清醒、气息通畅,起到除污、化浊、醒脾的功效。因而在品茶的悠闲时光中,熏香也是必不可少的辅助。
中国自古就有熏香的习俗。远古先民在燃烧柴草的过程中,发现了香草、香木的奇特功效,于是便有意识地将其放在火中烧熏,以获得嗅觉上的美好享受,久而久之,就产生了香道文化。
香插,更为精致的选择
随着熏香习俗的不断延续,熏香器具也应运而生,汉代的博山炉和明代的宣德炉,就是这其中的典型代表。 香炉熏香,美则美矣,然而终究受材质、形制、使用方式等因素所限,注定不能更为广泛地流传。于是,人们又发明了一种简便易行的器具——香插。
独钓一江春 (规格:长30cm,高8cm)
香插多种多样,美观灵活,使用和打理都极其便捷,能同时满足美、雅、香、洁等多重需求,尤其是在生活节奏快、审美标准高的今天,益发受到人们喜爱。
物质经济越发达,生活水平越提高,人们对于传统生活方式的渴望就越强烈。品茶,就是于喧嚣之中修身养性的常用手法,而焚香,则是静心凝神的最佳选择。
给自己一款最合适的香器
独钓一江春 (规格:长30cm,高8cm)
任何一件艺术品,到最后讲求都是文化内涵。由福建省工艺美术师徐建勇原创设计制作的《独钓一江春》白瓷香插,让我们对这一看似简单的品茶伴侣,又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更高的期待。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一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这是清代诗人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而徐建勇大师却巧妙地将“秋”主题改为“春”主题,无形之中为作品增添了许多暖色,使之无论摆放在茶书房还是客卧室,都不再是一件冷冰冰的瓷器。
徐建勇,成长于福建白瓷之乡,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师从于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杨剑民。其作品极具雕塑设计语言和现代装饰风格,多次荣获国家级艺术设计大奖,《独钓一江春》便是其中之一。 独钓一江春 (规格:长30cm,高8cm)
作品以江上垂钓为表现内容,渔翁乘坐一叶小舟,表情轻松愉悦、神态悠闲,袖管、裤管高高挽起,对满江春意充满着欢喜之情。细节刻画,周到自然,足见其艺术功底深厚。
作品将香柱作为垂钓者的钓竿,燃之,静观香烟弥漫,细品人生无常;燃尽,则钓竿化为虚无。这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变幻过程,恰恰阐释出人生至高的禅悟境界。
此作不但荣获了国家知识产权局所颁发的“外观设计专利证书”,更是在第十三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一举夺得最高荣誉——中国工艺美术金奖。
优质瓷土 配方独特
作品选用优质稀有的高岭土,并以其独有的配方进行制作,充分体现了德化瓷塑“薄如纸、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特点,将其陈设于室内任何一处,都能平添几分雅致。
黄玉白釉 养眼舒心
作品施以黄玉白釉,洁白无瑕中微微泛出浅浅的淡黄之色,感观晶莹剔透,温润如脂,玉骨雪肌。相比一般略带有灰度的白瓷质地,黄玉瓷透光度极好,在同样的光线下呈现暖色调,久看不厌,养眼舒心。 独钓一江春 (规格:长30cm,高8cm) 手工古法 匠心之作 作品遵循传统古法制瓷工艺,细分为72道工序,雕塑手法采用捏、塑、雕、刻、刮、削、接、贴的八字技法,经过严格的各道工序和多次煅烧,最后经1380度高温烧制而成。
造型美观 寓意美好
作品在造型刻画上,颇见功底,无论是渔翁喜悦的神态,还是背后的“福”字鱼篓,都表现出对春天深深的期许和希望,同时也传达出对幸福生活的无限向往。
花气无边熏欲醉,灵芬一点静还通 何须楚客纫秋佩,坐卧经行向此中 独钓一江春 (规格:长30cm,高8cm)
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时常会让我们累得喘不过气来。再忙碌的脚步也需要休息,再旺盛的精力也不能透支。莫不如坐下来,给自己片刻闲暇,泡一杯茶,焚一支香,让这份淡淡的清雅,抹去心头的疲惫,何乐而不为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