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刺王杀驾的三个替死鬼(刺客系列)

 金色年华554 2017-04-21

李大嘴 大嘴读史

公元904年八月十一日夜,洛阳,皇宫。

三个面目狰狞的武将带领一百多全副武装的士兵闯入皇宫,直奔皇帝的寝宫,破门而入,上演刺王杀驾的一幕。

被惊醒的皇帝绕着宫殿的柱子躲藏逃命,但还是被兵士追上,一刀了结,一个妃子用身体遮蔽皇帝,同样死于刀剑之下。

三个武将紧接着宣布了新的皇太子,又让新鲜出炉的皇太子在老爸未寒的尸体前继位。

这个皇帝是唐昭宗李晔。

三个刺王杀驾的武将分别是左龙武统军朱友恭、右龙武统军氏叔琮、枢密使蒋玄晖。

刺王杀驾的三个替死鬼(刺客系列)

这可是刺杀皇帝哎!三个武将有这么大的胆子?居然还那么有条不紊?

很简单,幕后有黑手。

这个幕后黑手正是时任梁王朱温。

朱温为什么要杀皇帝?

很简单,看上了皇位。

朱温多次暗示唐昭宗把皇位让给自己,但李晔装傻充愣,朱温不喜欢李晔的大儿子,唐昭宗认真培养百般呵护。

既然这样,朱温一不做二不休,派人杀害了唐昭宗。

扶立新皇帝的原因也很简单,新皇帝根本就是个孩子,好控制。

刺王杀驾的三个替死鬼(刺客系列)

那么,朱温为什么不马上坐上皇位呢?没办法,舆论压力太大,封建社会,弑君夺位是了不得的大事,再加上各路军阀都在边上虎视眈眈,那个人人艳羡的位置很烫手。

事实上,刺王杀驾的时候,朱温下达了密令之后,假装有事,离开了洛阳。

两个月后,朱温回到洛阳,对唐昭宗的死表示极度震惊,对着棺材大哭,拿出了影帝级的表演。

因为杀害皇帝的是朱温的部下,朱温急着撇清自己,说:“奴辈负我,令我受恶名于万代!”

于是,朱友恭、氏叔琮倒霉了,先是流放,然后强迫自杀。

氏叔琮临死时,高呼道:“卖我性命,欲塞天下之谤,其如神理何!”

刺王杀驾的三个替死鬼(刺客系列)

有人要说,不是还有一个蒋玄晖吗?漏网之鱼?

不是,蒋玄晖还有存在的价值。

几个月后,朱温密令蒋玄晖大开杀戒,李晔除了小皇帝之外的另九个儿子,全部被杀,尸体直接沉入水塘。

把朱温不方便出面做的事情都做完了之后,蒋玄晖就被扣上了“凶逆百姓”的帽子,一刀了结。

其实,朱友恭、氏叔琮、蒋玄晖都是很不错的武将。

朱友恭很小就开始跟随朱温,还是朱温的养子。朱友恭在战场上屡立战功,黄州战役的攻城战,凯旋途中的搂草打兔子抢地盘,朱友恭得心应手。

氏叔琮武力值很高,是朱温手下有名的骑兵将领,转战南北。智勇双全的氏叔琮曾经用劣势兵力,击退李克用部队的偷袭,当时朱温就当众赞扬氏叔琮:“杀蕃贼,破太原,非氏老不可!”

蒋玄晖更是朱温的心腹,是一个智将。蒋玄晖协助朱温谋朝篡位,策划各种屠杀,坏事做绝。但是蒋玄晖从实际出发,对朱温提出暂缓登基的建议,最终惹怒了朱温,难逃一死。

即使是死了,朱温还诬陷蒋玄晖和太后私通,逼死了太后,彻底榨干了蒋玄晖的价值。

朱友恭、氏叔琮、蒋玄晖演绎了新版的“兔死狗烹”,不过是朱温篡位路上的三个替死鬼。

刺王杀驾的三个替死鬼(刺客系列)

再来说说被杀害的唐昭宗李晔。

李唐王朝前后289年,但其实最后的几年已经名存实亡,所谓的皇帝连个吉祥物都算不上,所有的权力都掌握在后来篡位的朱温手里。

唐昭宗李晔原本是个不错的皇帝,他在位的十六年间,一直在为解决唐朝的两大难题——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而努力,满腔热情的他希望能够恢复大唐盛世。

李晔对付太监还算有些办法,但对于已经尾大不掉的军阀问题,实在没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只能拉一派,打一派,力求保持制约和平衡,这样做的难度无异于走钢丝。

事实证明,如此高难度的解决方案操作性很差,宰相崔胤瞒着李晔,密令朱温进京更是招来了唐朝版董卓,整个朝廷包括唐昭宗自己,都被大军阀朱温控制,曾经辉煌的大唐王朝也最终滑向深渊。

刺王杀驾的三个替死鬼(刺客系列)

顺便说一下,很讽刺的是,一直困扰唐朝的太监问题,最终是朱温解决的。

朱温的解决办法很简单,一个字:杀。

朱温的军队进入长安的时候,直接派部队把太监们包围起来,不分青红皂白,刀剑伺候,杀掉700多太监,轻松解决问题。

不但如此,朱温还向各地下发红头文件,要求各地节度使杀尽中央派驻的太监。

朱温杀太监的原因很简单,太监们可以挟天子令诸侯,他也想这么干,对付抢生意的竞争对手绝不容情。

还有一个原因,只有把皇帝身边的太监杀光,才可以换上自己人,达到监视控制皇帝的目的。

刺王杀驾的三个替死鬼(刺客系列)

公元907年,朱温逼小宣帝禅位而称帝,建立朱氏后梁。一年后,朱温又用毒酒毒死被监视居住的小皇帝,至此,李晔在皇宫内的儿子们全部。

为什么说在皇宫内呢?因为李晔在民间还有一个儿子。

当时,李晔被朱温的威胁下迁都洛阳,途中生下了一个儿子,后来因为赶路的原因,把婴儿托付给一个名叫胡三的下人,把儿子隐藏在民间。

胡三把孩子带到安徽婺源老家,取名胡昌翼。

刺王杀驾的三个替死鬼(刺客系列)

胡昌翼在后唐时代参加高考,考中“明经科”榜眼,在知晓身世后无意仕途,隐居乡间,倡导明经学,教书育人,一直活到96岁,冷眼旁观五代十国,又过了宋朝太祖、太宗两代,直到宋真宗时期才逝世。

这就是“明经胡”的由来。

红顶商人胡雪岩、国学大师胡适都属于“明经胡”。

其实,远离勾心斗角的利益争夺,抛开自己的身份,像胡昌翼那样,在乡间悠哉游哉,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有什么不好呢?

刺王杀驾的三个替死鬼(刺客系列)

——史料摘译——

原文:

八月壬寅,全忠以左右龙武统军朱友恭、氏叔琮、枢密使蒋玄晖兵犯宫门;是夕,皇帝崩,年三十八。——《新唐书·昭宗本纪》

译文:

八月壬寅日,朱全忠派遣左右龙武统军朱友恭、氏叔琮、枢密使蒋玄晖带兵攻破宫门,这天晚上,昭宗驾崩,享年三十八岁。

欢迎关注本人微信ID‘大嘴读史’(paul_tracy)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