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了「慢病管理」,我走过的这五个坑

 渐华 2017-04-21

本文根据糖护士创始人李承志先生在 IT 桔子沙龙「2017 年移动医疗健康创投趋势探讨」主题活动中的分享内容整理。

糖护士简介:北京糖护科技有限公司于 2013 年 7 月,是中一家专注于糖尿病管理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公司基于「数据+决策+服务」的商业模式,以低成本的医疗级智能设备抓住用户,对获取的海量数据进行专业的医学解读形成人机智能的决策支持系统(IDSS)。

在「连接」的基础之上以互联网的运营手段通过 IDSS 系统帮助糖尿病患者提高自我管理的依从性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做了「慢病管理」,我走过的这五个坑

以下为李承志的演讲精选:

糖护士一直在做糖尿病的管理,属于慢性病管理这个大的领域。经过几年创业,我发现医疗行业,尤其是慢病管理行业的产业链太长了。行业内的参与者,有着不同的痛点:

对于医生,他们希望钱多、事少、没麻烦。

对于药企,他们希望提高复购率、延长复购期。

对于政府,他们希望控制费用,把医疗资源平衡化。然而慢病费用居高不下,并发症致死致残率一直高企。

对于患者,他们希望控制血糖、降低费用。然而他们不知道怎么管理,坚持不下去。

所以,每个人的角度不同,对于慢病参与程度不同,看到的痛点也不一样。如果患者把血糖控制好,降低并发症,患者自己会受益,同时药企的复购率就会好,复购期会长,医生收入不降且事情变少,政府因为并发症降低,整体的费用支出也会降低。

这就达成了多方共赢。

慢病管理有哪些切入点和解决方案

由于行业里的各方参与者有各自的资源,所以在慢病管理领域大家的切入点也不一样:

  • 院内门诊及住院 POCT(医院&医生):占据供给端,做 IT 信息化

  • 社区公卫政策红利:涉及招投标制,需要相应资源

  • 院外线上医患服务(e):类似轻问诊模式

  • 院外线下健康管理服务:更多是保健品和保健食品的销售

  • 互联网管理工具(e):自我管理模式

我认为上面标了 e 的才是移动医疗,其他的都不是。今天主要讨论下移动医疗这块,也就是「院外线上医患服务和互联网管理工具」。针对慢病管理的痛点,这两部分,大家也有不同的解决方案,总结下大概就是下面五种:

  • 线上医患服务

  • 患者社交

  • 电商

  • 商业保险

  • 自我管理

糖护士主要做的是糖尿病的自我管理。其实 70% 的糖尿病患者都不知道该怎么做,并且坚持不下来,我们就帮助他们解决这两个事情。

慢病管理创业路上走过的那些坑

1、这个市场很大,用户数有 1.14 亿?

有人说中国糖尿病患者数量有 1.14 亿,但实际确诊的只有四千万。如果身体没有感到异样,患者是不会主动去看病的。那么剩下会去看病的人,只有不到 30%,也就是只有 1200 万人。

这其中有将近一半是老人,我们做的是移动医疗,这个群体自然不是我们的目标,砍掉一半,就只有 600 万。600 万中有愿意管理,也有不愿意管理的,那么到底是管的好的需要我们的产品,还是管的不好的需要,最后可能就剩下 300 万目标用户了。

2、要做供给端(医生&医院)才可以?

要不要做供给端?我们跟美国 WellDoc 公司做对标,发现我们走的技术路线是一样的,但是变现手段不一样。既然中国的用户端不愿意付钱,那么指望医生提供服务则是行不通的。

3、患者不买单,保险公司来付?

中国的商业保险和国外的商业保险环境是两回事。为什么糖尿病的支付方不是自己呢?!血糖检测的试纸也没有纳入医保的,为什么?患者如果特别在意血糖,控制两个月后自我管理很好,之后就可以减少测量,减少后续的支出。但是如果患者仍旧不注意饮食,大鱼大肉吃着,国家自然不会为个人不良的生活行为买单。

4、要不要用无创血糖仪、动态血糖仪打造卖点?

无创和动态,针对的是 1 型糖尿病患者,这是一个相对小众的群体。很多公司为了迎合这样的需求,投入很大精力做动态和无创,我认为需要根据你的目的来决定是不是跟风。糖护士是一个糖尿病管理公司,而不是一个血糖检测公司,我关心的是有什么手段来管理糖尿病,而不是你用什么方式检测血糖。

5、患者愿意用 APP 吗?

慢病患者为什么愿意用你的 APP 管理?我认为从来没有一个病人愿意用 APP 管理自己的疾病。

我们不是让糖尿病患者用 APP 管理,而是用 APP 测血糖。所以我们的产品最开始设计的时候,是没有屏幕的,需要通过 APP 读取数据完成血糖检测过程,这样才能解决你的糖尿病综合管理问题。

如何解决「不知道怎么做以及坚持不下来」的问题

糖护士成立于 2013 年 7 月,是全球唯一拥有「胰岛素+血糖」数据采集智能硬件的公司,是中国唯一以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DSS)为核心的医患两端移动工具。

我们拥有最大的院外糖尿病基础数据库,每天产生 20 万条多维度数据,相当于 5000 张床位的住院部。糖护士利用「数据采集设备+智能决策」为患者及产业链提供「个人服务」、「企业服务」及「专业服务」。

做了「慢病管理」,我走过的这五个坑

1、数据采集

糖尿病就是左边的五个圈的事情,吃、运动、用药、教育、监测。针对监测和用药,我们分别推出了智能血糖仪和胰岛素剂量采集器,这样可以把收集数据的维度做的更全一些,不只是血糖数据,还有药物数据。

2、智能决策+互联网运营

在掌握了大量的数据后,糖护士投入了决策知识系统的开发,通过人机智能的决策支持系统 IDSS,为用户提供自动化的、实时的、个性化的健康及管理建议,以及正确行为路径。

我们根据《美国糖尿病指南》还有《中国 2 型糖尿病指南》,形成专家库和知识库,把一千多万条数据导入进来,聘请了 700 名医生进行数据和结论的解读,形成了一万多个糖尿病真实场景。

现在,只要患者的监测数据出来,他就可以得到实时、个性化的专业互动和反馈,从而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

这个工具到底能产生什么效果?我们截取了 2015 年 11 月份到 2016 年 1 月份,约 30 万用户的 268 万条血糖数据。这些数据显示糖护士用户的血糖达标率是 69%,显著高于中国 2 型糖尿病人血糖达标率 39.7%,表征并发症发生率大幅降低。使用糖护士 1 年以上的患者相比使用半个月的人,血糖达标率高出 12%。

3、服务:个人服务、企业服务、专业服务

针对患者个人的服务,我们发现糖尿病患者、慢病患者的付费意愿比较低,这块的生意做起来比较辛苦。我们经过思考:一方面这个功能其实可以提供给行业内相关的企业用,另外一方面针对某一类并发症人群,比如妊娠糖尿病群体是有付费意愿的。

做了「慢病管理」,我走过的这五个坑

我们认为慢病管理自助化这件事对于社会医疗资源的增量具有重大意义,而不是去占有现有医生资源。我们通过提高依从性、提高达标率,从而整合医疗资源、降低赔付率、降低医疗成本,这对于行业内的任何一方都是有利的。

更多活动推荐

↓↓ 点击可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