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7)深情

 Flyyouth 2017-04-21
风一更⑤,雪一更,
   聒⑥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⑦无此声⑧。
  
   【注释】:
   ①程:道程,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也。
   ②榆关:即山海关,古名榆关,明代改今名。
   ③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④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⑤更:gēng,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⑥聒:gūo,嘈杂搅人。
   ⑦故园:谓京师。
   ⑧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翻译】:
   一路上爬山涉水,向榆关那边行进。夜深宿营,只见无数行帐中都亮着灯火。
   挨过了一更又一更,风雪声吵得我乡心碎乱,乡梦难圆。家乡没有这种声音。
  
   【赏析】:
   纳兰性德担任侍卫期间,曾多次跟随康熙出巡,宠遇非常。康熙二十一年早春,纳兰性德随御驾东巡、去往山海关外盛京(沈阳)。途中,写下了这词,成就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上阕写山水行程。一路爬山涉水,鞍马劳顿,目的地只在榆关那边。清寒的时节,苍凉的去处,那万丈穹庐下安扎的营帐,望去好似繁星落地,璀璨异常。如此壮丽之景,只从词人“夜深千帐灯”几字中,我们便可体会无二。
   下阕承接“夜深千帐灯”,继续写“夜”,过渡自然。夜深了,诗人还是睡不着,风雪交加嘛,一更接一更,真是吵死个人。写景毕竟为抒情。词人身为侍卫之职,一生多鞍马劳役。急风飞雪的出塞路上,帐外长久的风雪声,勾起的是对“故园”无尽的思念,对家中的温暖的无尽的思念。
   这首词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整齐的对称之美。其一、上一阕,山水相迭,一程接一程,主要是写空间上的延续;下一阕,风雪交加,一更接一更,主要是写时间上的延续。其二、上一阕,强调“身”,行程之中身好累。“‘身’向榆关那畔行”,“身”在哪里呢?作者经过了崇山峻岭,大河小川,山海关外,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总之,身在旅途,军营帐篷中。这里面有多少的不得已呀!真的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留下绵绵无尽的想象与回味的空间;下一阕,强调“心”,难眠之时心好苦。在这样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连做一个思乡梦都做不囫囵,做不安逸。心好苦,是身好累的合理延续。其三、上一阕,无论是山水还是灯火,都重在写所见,写视觉;下一阕,无论是风还是雪,都重在写所闻,写听觉。“故园无此声”,那有的是什么呢?当然是温馨,令人留恋的甜蜜和温馨。其四、上一阕,从大处着眼,铺写一路行程中的这一处,从白天到黑夜,这一处中的千万帐灯火。重在写外,表现外在的时空印象;下一阕,从小处落笔,内敛到“我”这一帐。重在写内,展示这一帐内“我”的耳闻以及“我”的内心感受。时空尽在“我”的“耳”中、“心”中。
   总的来说,上阕写面、写外,铺陈壮观;下阕写点、写内,曲描心情。选取的都是平凡的事物,如山水风雪、灯火声音。又采用短小精悍而通俗易懂的语句,轻巧排列,对应整齐。信手拈来,不显雕琢。近代大学者王国维评价说“容若词自然真切”。全篇融细腻情感于雄壮景色之中,尽显非凡。缠绵而不颓废,柔情之中露出男儿镇守边塞的慷慨报国之志。
  
   【名句点击】:
   王国维曾经非常看好“夜深千帐灯”这一词句,曰: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澄江静如练、山气日夕佳、落日大旗中、中天悬明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此等境界可谓千古奇观。求之于词,则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夜深千帐灯”……差近之。
   千山万水,千军万马,一路东进。风雪夜,那无数的帐篷都亮着灯火,那哪里是地上的灯火呢,简直就是天上璀璨的繁星呀。作者身为贴身侍卫,侍君保皇,是义不容辞的天职,多少人还求之不得呢!但这并不妨碍作者流露出些许的思乡之情呀。随征有苦,能不苦吗?而不直言,只一句“夜深千帐灯”轻轻带过,清寒而不失壮观。
   作者的词作主要写离别相思及怨夏悲秋等个人生活感受,直抒胸怀,婉约清新;又哀思过多,情调略嫌消沉,但缠绵而不显颓废。例如,纳兰性德在征途上写的一首题为《菩萨蛮》中有两句话:“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又《如梦令》言:“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怪不得后人评纳兰性德其人其诗如是说:
   1.顾贞观《通志堂词序》:容若天资超逸,储然尘外,所为乐府小令,婉丽凄清,使读者哀乐不知所主,如听中宵梵呗,先凄婉而后喜悦。
   又顾贞观《纳兰词评》:容若词一种凄惋处,令人不能卒读。
   2.周之琦《箧中调》:格高韵远,极缠绵婉约之致。
   3.梁启超:容若小词,直追后主。
   4.王国维《人间词话》: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5.沈轶刘、富寿荪《清词菁华》:(性德)小令为清一代冠冕,奇情壮采,一往无前。
   6.况周顾《蕙风词话》:(性德词)纯任性灵,纤尘不染。
   7.徐乾学《纳兰性德墓志铭》:清新隽秀,自然超逸。
   8.黄天骥《纳兰性德和他的词》:表现其“自然之情”,是纳兰性德创作的立足点。正因如此,尽管他有时文心周折婉曲,立意新颖精巧,但人们依然感受到他感情的真朴,依然能够透过绮丽的衣装,看到诗人跳动着的“赤子之心”。
  
纳兰性德的故事】:
   1.名号:纳兰性德,幼年有一个很好听的乳名,唤作“冬郎”。因为他生于清顺治十一年腊月十二日,即公元1655年1月19日。本名成德,为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讳而改成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2.身世:纳兰性德的始祖本是蒙古人,姓土默特,后因土默特氏灭了纳兰部,占其领地,遂以纳兰为姓(“纳兰”又称“纳喇”、“那拉”,罗马文转写为“nala”)。后举族迁至叶赫河岸。纳兰性德的高祖平定叶赫诸部,称贝勒,成为叶赫之首领。纳兰性德的曾祖父名金台什,继承父位;其妹孟古,于明万历十六年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纳兰氏的后裔又为后金及清屡立战功,最终成为满洲正黄旗人。纳兰性德之父明珠,字端范,历任兵部、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子太傅,又晋太子太师,权倾朝野、声威显赫。其母觉罗氏,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诰封一品夫人。纳兰性德的一生,正是纳兰家族最为鼎盛之时。他文武全才,工诗文、擅骑射,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十二岁时参加殿试,得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后授乾清门侍卫三等侍卫官职,循进一等,武官正三品。
   3.著述:纳兰性德自幼好学,经史百家无所不窥。多才多情,却又多愁多病,终生为寒疾所困。奈何天妒英才,殁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即公元1685年7月1日,年仅31岁,用今天周岁的算法是三十岁。他短暂的一生留下了煌煌千万言的十余部著作,内容涉及诗词创作、经学、文学笔记、书画鉴赏、前人文选和西方科学等。在纳兰性德去世后,其父明珠将其遗稿收集整理,交付出版以传后世,告慰爱子在天之灵。是谓《通志堂集》二十卷(含赋一卷、诗词各四卷、经解序三卷、文二卷、《渌水亭杂识》四卷),《词林正略》。还有:纳兰性德所辑《大易集义粹言》八十卷,《陈氏礼记说补正》三十八卷;编选《近词初集》、《名家绝句钞》、《全唐诗选》等书。
   成就最高的是纳兰性德自己由《侧帽集》增补而成的《饮水词》,取“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之意,后世多称《纳兰词》。他深深痴迷于汉族传统文化,并以自己满腔的生命热情投入诗词创作,共存词三百四十二首,尤以小令见长,时人誉为“清代第一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为“清词三大家”。《纳兰词笺注"前言》中将其词艺术成就总括为“真纯、自然、深婉、凄美”八字。世称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间有雄浑之作。
   4.遗存:沿北京风光旖旎的什刹海后海北沿步行,走不多远便可见到临水而建、辉煌壮丽的豪华明珠府邸,就是纳兰性德出生及长期生活之地。后为历代皇子所居,并最终以道光第七子奕的封号命名为醇亲王府。王府花园现辟为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故居,这里完好保留着王府花园的风貌,古朴典雅,无限风光。落花海棠,波映回廊,与回廊相连的“恩波亭”踞于水岸之上。在纳兰性德研究界,有一个专家学者争论不休的课题——“京华何处渌水亭”,有一种说法渌水亭在宋庆龄故居内,原址即为“恩波亭”。在宋庆龄故居南楼前,至今生有两株夜合花树,传为纳兰性德亲手种植。据故居里负责园林花木的师傅说,此树确有三百多年的树龄,推算一下,与纳兰性德生活的年代大致相符。
   北京海淀上庄地区,既有号称“小十三陵”的纳兰家族墓地,又有与这个家族相关的许多桥梁庙宇,更有大量的明府花园遗迹散落在村落中。在上庄乡皂甲屯(皂荚屯),不仅埋葬过纳兰性德,也葬着明珠、纳兰性德的两个弟弟(揆叙、揆芳)及其妻室子女,墓地规模宏大,曾是北京西郊名墓之一。历经清中末期的家势衰落,民国时期的恣肆盗墓,文革期间的大破“四旧”,还有新时期的开发与建设,纳兰家族墓地旧貌已经荡然无存。幸亏不少有识之士及时抢救保护,才使得部分出土文物保留至今。这其中,弥足珍贵的当属纳兰性德墓志(现存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但字迹磨蚀损毁严重,志文辨认相当困难。墓志篆盖相对保存完好,上书“皇清通议大夫一等侍卫佐领纳兰君墓志铭”,今北京上庄纳兰性德史迹陈列馆馆藏。另外,还有出土的纳兰性德妻卢氏墓志一方,明珠夫妇、揆叙夫妇、揆芳夫妇及子永寿墓志各一盒。而墓中遗骨据说是这样来的,1975年夏,北安河叶连德的后人赶着大车,拉着棺材,在皂甲屯南北寿地收敛四散的墓主骨头,敛骨的手上还裹着红布,以示孝敬。
   5.情谊:纳兰性德是一个贾宝玉式的人物,家族显赫,本人又深受最高统治者的重用信任,却与“达官贵人相接如平常”,而十分热心地跟一些“单寒羁孤、侘傺、困郁守志不肯悦世之士”来往,常常尽自己所能给他们提供政治上的庇护和经济上的帮助。纳兰也不同于一般的纨绔子弟,对声色犬马并不是特别热衷,而酷爱读书。他自己说“仆亦本狂士,富贵鸿毛轻”(《野鹤吟赠友》),《清史》本传说他“生平淡于荣利,书史外无他好”。因此当世的汉族名士朱彝尊、陈维崧、严绳武、梁佩兰、姜宸英、顾贞观、秦松龄、叶方蔼等人都跟他结下深情厚谊。他逝世时朋友们无不摧伤,“哭之者皆出涕,为哀挽直词者数十百人”,感叹“失路无门者,又何以得相援而相煦者也”,“倾稷下寒士之广厦”,甚至喊出“追念哲人,饮恨吞声;如其可赎,人百其身”的呼声——愿意死一百次来换取纳兰性德的复生,可见其哀悼之沉痛。受过他关怀资助的朋友们一直对他追念不辍,直至二十年之后,谈及容若,仍然不禁相对唏嘘,表达停云落日之情。
   纳兰性德最为人称道的还是他对几位女性的一往情深。根据清代人的笔记记载,他爱恋过一位宫女。从他的词所透露出来的信息看,他也有不止一次的恋爱经历。1674年,他二十岁,娶两广总督卢兴祖“生而婉娈,性本端庄”年方十八的女儿为妻,夫妻恩爱,感情笃深。但是仅仅三年,卢氏就因产后受寒而亡,他的感情世界几乎为之倾覆,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后续娶官氏,据说感情也较为融洽。满人婚姻制度为“一夫一妻一妾”,纳兰性德有一位颜姓的妾。三十岁时,在好友顾贞观的撮合下,与红粉知己江南才女沈宛(字御蝉)结为连理。只是不久便“枝分连理绝因缘”(沈宛《朝玉阶"秋月有感》),沈氏才女为此十分痛苦,写过几首深情回忆的词。在这追求感官刺激和物质享受的浮躁时代里,纳兰性德的被喜爱,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它至少反映了那时的年轻人、激励着今天的年青人,对沉静、对深情的向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