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战国著名君王录

 翠谷叠泉 2017-04-21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是为春秋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是为战国时期。自春秋时期开始,王室衰微,诸侯国势力崛起,为了取得代天子以行王命的地位,各诸侯之间展开争霸战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争霸,号曰“春秋五霸”。到了战国时期, “霸主”角色已不能满足诸侯国君,各诸侯国君遂纷纷改称“王”,争霸战争转化成更为激烈的兼并战争。环顾宇内,以齐、楚、燕、韩、赵、魏、秦实力强大,号曰“战国七雄”。

春秋战国著名君王录

齐桓公(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

春秋时期齐国国君,春秋五霸之首。其姓姜,名小白,齐襄公被杀后,即位为君。在位期间,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经济,寓兵于农,齐国国势逐渐强盛;同时奉行“尊王攘夷”的政策,北击山戎,南阻荆楚。在此基础上,齐桓公大会诸侯于葵丘,周襄王也派大臣参与会盟并送重礼,于是齐桓公以无可争议的实力和威望成为春秋第一霸主。然而,齐桓公晚年昏庸,尤其在管仲去世后,任用易牙、竖刁等小人,以致不得善终。齐桓公身死后,齐国内乱,失去霸主地位。

春秋战国著名君王录

宋襄公(公元前650-前637年在位)

春秋时期宋国国君,图霸未成。齐桓公死后,齐国发生内乱,宋襄公遂率领卫国、曹国等四国人马进入齐国,拥立齐孝公,稳定了齐国政局,宋襄公因此声名鹊起。此后,宋襄公欲继承齐桓公的霸业,怎奈其为人迂腐,躬行“仁义”,不知变通,在泓之战中被楚军击败,自己也身中箭伤,不久去世。

春秋战国著名君王录

晋文公(公元前636-前628年在位)

春秋时期晋国君主,春秋霸主。其本是晋献公之子,谦虚而好学,善于结交有才能的人。骊姬之乱时遭到加害,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后在秦穆公的护送下返回晋国,即位为君。在位期间善于听取意见,任用狐偃、赵衰等人改革内政,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晋国国力大增;对外联合秦国、齐国伐曹攻卫,救宋服郑,并且平定周王室的子带之乱,受到周襄王赏赐。公元前632年,晋文公于城濮大战中退避三舍,大败楚军,随后大会诸侯于践土,周王室亦派人参加。自此晋文公取得霸主地位,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

春秋战国著名君王录

秦穆公(公元前660—前621年在位)

春秋时期秦国国君,独霸西戎。秦国地处西陲,国弱民穷,穆公继位后任用百里奚、蹇叔等为谋臣,秦国的社会经济获得了较大发展。此外,其协助晋文公回国继位,实现秦晋之好。晋文公死后,秦穆公欲图东进,称霸中原,然而两次被晋军击败,东进之路受阻。无奈之下,秦穆公遂向西发展,灭国十二,辟地千余里,周王室特赐金鼓加以祝贺。秦穆公称霸西戎,为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石。

春秋战国著名君王录

楚庄王(公元前613—前591年在位)

春秋时期楚国国君,春秋霸主。其即位之初,平定国内叛乱,任用孙叔敖为令尹,主持国政,楚国大治。随后,楚庄王积极开疆拓土。公元前606年,其率军讨伐陆浑之戎,到达周都洛邑,趁机询问周鼎之轻重,即所谓“问鼎中原”,表明觊觎天下之雄心。之后,楚军在邲之战中大败晋军,洗雪了城濮之战的耻辱,楚庄王饮马黄河,在中原争霸斗争中暂时占了上风。

春秋战国著名君王录

吴王阖闾(公元前514―前496年在位)

春秋末期吴国君主。其本无缘王位,后派专诸刺杀吴王僚,遂夺取吴国王位。在位时期,以楚国旧臣伍子胥为相,以齐人孙武为将军,发展经济,整军经武,国势日益强盛。不久,吴军在孙武、伍子胥率领下,五战五胜,攻克楚国都城郢都,迫使楚昭王出逃,吴国由此声威大震。之后,阖闾在与越国的交战中,被斩落脚趾,重伤而死。

春秋战国著名君王录

吴王夫差(公元前495─前473年在位)

春秋末期颇具传奇色彩的吴国末代国君。其本是阖闾之子,阖闾死后承继吴国君位。继位之初,励精图治,大败越国,攻破越都,迫使越国投降。此后,夫差率军北上中原,大败齐国,并于黄池大会中原诸侯,使吴国强盛一时。然而,由于夫差连年征战,国力衰竭,最终遭到越国反扑,身死而国灭。

春秋战国著名君王录

越王勾践(公元前496-前465年在位)

春秋末期越国国君,极富传奇色彩的君主。其继位之初,大败于吴国,被迫乞降,入吴国为奴两年。返国后重用范蠡、文种,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逐渐恢复。公元前482年,勾践趁夫差领兵在外之际,出兵伐吴,大败吴军,一雪前耻;不久再度伐吴,迫使夫差自杀,吴国灭亡。随后,勾践北上,并于徐州大会中原诸侯,成为春秋最后一位霸主。

春秋战国著名君王录

魏文侯(公元前445--前396年在位)

战国时期推动魏国改革一代明君。其在位期间礼贤下士,任用李悝、翟瑝为相,主持变法,改革政治,奖励耕战,推动了魏国的封建化进程;同时,任用乐羊、吴起等为将,改革军事体制,从而使魏国成为战国时期最先称雄于诸侯的国家。

春秋战国著名君王录

魏惠王(公元前369-前319年在位)

战国时期魏国国君,因其将都城从安邑迁至大梁,后世多称之为梁惠王。其在位期间,重用大将庞涓,南征北讨,魏国国势日盛。然而不久,魏国于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中两度败于齐国,庞涓兵败身死,国势日衰;与此同时,秦国亦攻占魏国河西之地。为避免腹背受敌,魏惠王与齐威王于徐州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总之,魏惠王在位期间,魏国由胜而衰。

春秋战国著名君王录

秦孝公(公元前361-前338年在位)

战国时期推动秦国改革的一代雄主。其在位期间,颁布求贤令,重用商鞅实行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并迁都咸阳,建立县制,加强中央集权,推动了秦国社会的封建化进程。此外,秦与楚和亲,与韩订约,攻占魏国河西之地,国势日渐强盛,为后来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春秋战国著名君王录

秦惠文王(公元前337-前311年在位)

战国时期推动秦国继续发展的明君。其本是秦孝公之子,继位后车裂商鞅以巩固权力。不久,改“公”称“王”,成为秦国第一代王。其当政期间,遂车裂商鞅,但仍继续推行商鞅之法,推动了秦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此外,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为后来秦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

春秋战国著名君王录

赵武灵王(公元前326-前295年在位)

战国中后期赵国一代雄主,著名改革家。赵国立国之初,国力不强,既受中原大国欺侮,也不时受到林胡、楼烦等游牧民族的骚扰。赵武灵王继位后,力排众议,大力推行的“胡服骑射”政策,改革军事装备和作战方法,大大提升了赵国军力。之后,赵国出击匈奴,占领内蒙古南部黄河两岸之地,又在阴山筑赵长城以抵御少数民族入侵;不久吞并中山国,辟地千里。此外,赵武灵王亲自拥立了燕昭王和秦昭王,从而使赵国成为战国后期举足轻重的国家。然而,由于其在处理继承人的问题上出现失误,以致沙丘宫变,不得善终。

春秋战国著名君王录

燕昭襄王(公元前312-前279年在位)

战国时期燕国励精图治的明君。其早年在韩国为质,后因燕国内乱,在赵武灵王的支持下回国即位。在位期间,招贤纳士,改革内政,发展生产,任用秦开大破东胡,又命上将军乐毅联合五国攻打齐国,占领齐国七十多城,燕国国势大振。其去世后,齐国反攻,燕军退出齐境,燕国逐渐衰微。

春秋战国著名君王录

秦昭襄王(公元前306-前251年在位)

战国时期秦国国君,是秦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其早年在燕国为质,后在赵武灵王的支持下回国即位为君。在位初期,其母宣太后当权,外戚魏冉为丞相,主持国政。魏冉推荐白起为将军,先后战胜三晋、齐、楚等国,取得土地。之后,其听从范雎建议,夺宣太后之权,罢黜魏冉,拜范雎为丞相,实行远交近攻的策略,并在长平之战中大败赵军,使东方六国再无力抗衡秦国。此外,又攻破东周王都城洛邑,俘虏周赧王,迁九鼎于咸阳,奠定了秦统一战争的基础。

秦昭襄王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抗秦,秦王嬴政继位后,从公元前231年到公元前221年,相继灭掉韩、赵、魏、楚、燕、齐,统一中国,并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王朝——秦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