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孩子早期教育问题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数字人生6688 2017-04-21
     最近看到家长都在关注孩子的早期教育的问题,我也为此转载了一篇文章,并附上我的一点议论。但是好像并没有完全表达清楚自己对此的一些考虑和想法,想想还是写出来供大家参考吧!

    大约十年前我有幸参加了国家项目“摇篮工程”的培训,并且亲自参加了南山区“摇篮工程”的筹建工作。“摇篮工程”就是促进0-3岁儿童全面发育的一项综合项目。因此对于孩子的早教我有了自己的一些体会,与各位家长做一个交流。

 孩子的早期教育有没有必要?这个问题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只是关于这个问题上在相当一部分教育机构和家长中有些“妖魔化”。

 何谓早期?这个早期绝对不是提早或超前的意思,而仅仅是指孩子0-3岁早期发育阶段。但是有些人片面认为是提早的含义,孩子不到爬的时候去训练爬,不该走的年龄去要求孩子走,不到学习的时候去学习等。现代研究证实,超越孩子发育阶段或关键期给孩子一些不适当的或过量刺激,其结果是“拔苗助长”反而会伤害孩子。这点望各位家长切记!!!

 如何理解早期教育?教育的本意是学习的意思。因此常常给人以错觉,早期教育就是给孩子早期学习东西,掌握许多知识和技能,比如背了多少唐诗、记了多少英语单词、会什么乐器等。因此,有关专家专门为此讨论了这个早期教育的含义和称谓,最后大多数认为为了避免与教育相混淆,还是叫做儿童早期发育促进为好。其实由教育改为发育促进,我以为不仅仅是一个字面的修改,而是对于早期教育目和含义的澄清。从我所看所学的有限的资料中,我理解儿童早期发育促进,是应该在孩子早期发育的关键期,创造一个适宜孩子促进潜能发展的环境。在这个环境里,我们所要做的是给予孩子提供一些符合孩子关键期发展的适当一些刺激。比如孩子一出生后的抚触、妈妈的声音、妈妈的脸盘、妈妈皮肤的接触、吸吮妈妈的奶头和自己的手等。关于不提早教的另外一个依据就是胎儿是没有学习的能力。

 从妈妈的肚子里直到生后三岁内,这是从精子和卵子的结合,直到孩子长到幼儿,孩子主要是处在一个生存、发育的阶段。因此,父母主要大量的任务是抚养和抚育孩子,喂养、护理、照顾孩子、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等,就在日常的吃喝拉睡的养育中孩子一天一天的长大。因此,我一直有一个观点,就是给予孩子早期发育的促进要与孩子的日常养育结合起来,养中有育,育教于养。比如从满月起就开始培养孩子良好饮食规律、睡眠规律、独睡等,从满四个月起科学辅食的添加,从一岁起放手让孩子学会自己吃饭、穿衣、穿鞋等,还有参加家庭的“劳动”,帮助父母和老人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一些生活“小事”。孩子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大脑许多相应的潜能就会显示出来。我很反对的是将孩子的养育与早期促进对立起来,平日在家被家长包办代替,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手脚功能被“废退”;另一方面又花重金去开发孩子的手脚和大脑。我们都知道“劳动创造了手”这一攧扑不破的真理。在家育儿和花钱去参加“早教”,就是在放开孩子的手和脚,来开发孩子的大脑。为什么两者要分开而不能结合起来了?

 目前在孩子早期教育这块领域内,绝大部分是教育机构在从事孩子这方面的业务。据我多年的了解,他们对于孩子早期教育理解和介入都是依据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开展这项工作,而孩子的保健做得不够,这有点不太符合孩子早期发育的现实。正如上述谈到孩子早期发育阶段中,家长的主要任务是做好从胎儿、婴儿直到幼儿的保健,首先要保证孩子存活的质量、科学喂养、预防免疫接种、体格发育正常、健健康康少患病,早期发育促进才有了基础。因此,我的第二个观点就是孩子早期发育促进一定要保教结合,保健为基础,教育为手段。脱离孩子的健康和保健,去单纯搞什么孩子早期开发和教育,就像无本之木一样。在此,我奉劝家长,孩子在0-3岁这个阶段,你的重点应该是做好孩子基础保健,保证孩子体格全面发育。同时应该去听听早期教育的讲课,学习一些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增加一些对孩子的教育手段,比如根据孩子的不同发育阶段,揉进一些游戏的方式寓教于乐等,来引导孩子快快乐乐的活动等。寓教于乐是我们目前对孩子早期发育阶段中普遍比较缺乏的现象之一。

 谈到孩子的早期发育促进,不得不说到孩子的同伴问题。同伴教育是孩子早期发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同伴可以减少孩子的孤独感,同伴也是玩伴,在与玩伴的玩耍中,学会与人的交往、模仿、竞争,谦让、互助等,这些都是孩子与大人交往中无法满足孩子发展的现实问题。我们那个年代虽然在物质资源上与现在的孩子无法相比,但是我们那时早期发育阶段最大的资源就是同伴多,向哥哥姐姐学习到许多东东。因此,我建议在现今独身子女家庭相对集中的小区中,可以在相互比较熟悉的同事和邻居中,组成一个临时家庭托儿所,为孩子寻找更多的同伴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尽力改变孩子自己独玩、整天与父母、老人“玩”和交往的不利局面。说白了,花钱去早教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家长在花钱为自己的孩子找同伴,找玩伴。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能不花钱或少花钱去为孩子想想辙呢?昨天我很欣慰的听到,在某个小区已经有了这样的临时家庭托儿所了,我想这是一个家庭内促进孩子早期发育的好形式,值得推广。

 谈了以上的看法,我绝对不是排斥孩子在结合保健的基础上,按照孩子的发育规律去参加一些适合孩子的早期教育活动,而是提醒家长不要盲目跟风,将其早教“妖魔化”。应该将早期发育促进重点放在日常的养育孩子中,做到养中有教,育教寓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