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泉城广场西临趵突泉、南望千佛山、北靠护城河,将城市的轮廓线集中展现给游人,将最能集中体现泉城特色的几大景点纳入广场视觉内。 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有关官员来济南考察泉城广场后认为,“泉城广场规模大、气势磅礴,文化气息浓厚,在国内同类广场中是少见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泉城广场为“国际艺术广场”,是国内首家被命名为“国际艺术广场”的城市广场。 大舜 大舜。(约公元前2277-2178),三皇五帝之一,名重华,字都君;龙山文化时期华夏之圣王,生于诸冯(诸城),耕于历山(济南),渔于雷泽(菏泽)。经万民拥戴,尧禅予王位。其国号为“有虞”,故号为“有虞氏帝舜”。 舜和济南关联颇多。“舜耕于历山”,历山就是今千佛山,千佛山上现有舜祠;泉水流经之护城河,又名娥英河(娥皇,女英为尧之女儿,俱嫁与舜);济南有条街道叫舜井街,街中有个古井,传说为大舜所凿,是舜耕历山的物证;园林式宾馆舜耕山庄据说是在舜耕原址上所建。 第二位是管仲。管仲是兴齐之能臣(公元前645年卒),名夷吾,字仲。春秋时期政治家。齐桓公成就春秋的霸业全赖管仲,被齐桓公尊为仲父。他是一位务实的政治家,“以区区之齐,通货积财,与俗同好恶”。用现代说法,就是“发展经济,顺应民心。” 第三位是孔丘(孔子)。(公元前551年—479年)字仲尼,鲁国(今曲阜)人。鲁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的创始者。被尊称为“至圣先师”。在山东的曲阜有著名的孔府,孔庙,孔林。如今,“三孔”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第四位是孙武。(约公元前506年左右),字长卿,春秋时期齐国(今惠民县)人。著有《孙子兵法》,被尊为“兵圣”。孙膑是他的孙子。孙武的铜像,目光冷峻,神情威严,似乎正在运筹惟幄,决胜于千里之外。 第五位是墨翟(墨子)。(公元前约468年—376年)。鲁国(今滕州)人,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政治家,墨家创始者,有《墨子》传世。墨翟反对儒家的天命观念,乃倡非命,又反对儒家的礼节教化与缙绅身份。乃倡非乐,节用,节葬。 第六位是孟轲(孟子)。(约公元前372年—289年),名轲,字子舆,邹(今邹城市)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尊为亚圣,著有《孟子》。亚圣之可贵是在孔子的仁后再加上义,强调义无反顾,又强调个人的自信与自尊,认为“万物皆备于我”,“圣人与我同类”,“当今之世,舍我其谁?”最为广泛流传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 第七位是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琅琊阳都(今沂南)人。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美名昭昭映青史,锦囊妙计谁能敌。诸葛先生一生清廉,鞠躬尽瘁,累死军旅。他的《出师表》,其耿耿忠忱,自古至今不知感动了多少读者。难怪陆游要赞叹:“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而杜甫更仰之弥高,“奉为万古云霄一羽毛”。 第八位是王羲之。(约321年—379年),字逸少,琅琊临沂人,东晋书法家。其《兰亭序》,《十七贴》等书迹刻本甚多,人称“书圣”。他的《兰亭集序》不但是散文小品的杰作,传诵至今,而且曲水流觞,微醺运笔,逸兴淋漓,若有神助,那书法更是道媚潇洒,有“天下第一行书”之誉。 第九位是贾思勰。(约540年左右),益都(今青州)人,农学家,著有《齐民要术》,知名于后世。此书主要记载黄河流域的农家作物,蔬菜瓜果等怎样培栽,家畜家禽刻怎样饲养之类,还有农作物如何轮栽,果树如何接枝,树苗怎样繁殖等。是一部汇集农业知识的好书。 第十位是李清照。(1084年至1151年),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南宋女词人。清照的像雕得极好,婷婷玉立,凝神沉思状。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在同代人中,她的诗歌、散文和词学理论都能高标一帜、卓尔不凡。而她毕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则是词的创作。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 李清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等著作,但久已不传。现存诗文集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1卷,《漱玉集》5卷。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醉花阴》、《武陵春》、《夏日绝句》等。 第十一位是戚继光。(1528年至1587年)字元敬,登州(今蓬莱)人,抗倭明将,军事家,也是我们的民族英雄。四百年前,抗倭的他可称最早的抗日英雄。 第十二位却是蒲松龄。(1640年—1715年),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淄川(今淄博)人,文学家。看雕像却像个三家村的塾师,面容清苦,额多皱纹,神色却闲适而带着笑意。其撰写的名著《聊斋志异》享誉中外、脍炙人口,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另外还有文集13卷400多篇,诗集8卷900多篇,词1卷100多阕,以及俚曲14种。戏三部、杂著5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