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习录【一百七十七】

 廿氏春秋 2017-04-21

【王阳明】 

九川问:“近年因厌泛滥之学,每要静坐,求屏息念虑,非惟不能,愈觉扰扰,如何?” 

先生曰:“念如何可息,只是要正。” 

曰:“当自有无念时否?” 

先生曰:“实无无念时。” 

曰:“如此却如何言静?” 

曰:“静未尝不动,动未尝不静。戒谨恐惧即是念,何分动静?” 

曰:“周子何以言‘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 

曰:“无欲故静,是‘静亦定,动亦定’的‘定’字,主其本体也。戒惧之念,是活泼泼地,此是天机不息处,所谓‘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一息便是死,非本体之念即是私念。” 


【译文】 

九川问:“这几年因厌恶泛览博观,常常想独自静坐,以求摒弃思虑念头。但是,不仅不能达到目的,反而更觉得心神不宁,这是什么原因?” 

先生说:“思虑念头,怎么能打消它?只能让它归于正统。” 

九川问:“念头是否有没有的时候?” 

先生说:“的确没有无念之时。” 

九川又问:“既然如此,因何说静呢?” 

先生说:“静并非不动,动也并非不静。戒慎恐惧就是念头,为何要区分动和静?” 

九川说:“周敦颐为什么又要说‘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呢?” 

先生说:“没有欲念自然会静,周敦颐说的‘定’也就是‘静亦定,动亦静’中的‘定’,‘主’就是指主体。戒慎恐惧的念头是活泼的,正体现了天机的流动不息,这也就是所谓的‘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一旦有停息也就是死亡,不是从本体发出的念即为私心杂念。” 


【评析】

“戒慎恐惧”一语出自《礼记-中庸》。历来学者特别是东汉郑玄多从消极防范的意义加以解释,王阳明也不例外,即认为是谨慎言词,如临深渊,战战兢兢之意。 


【Amore】

“戒慎恐惧”乃念,念无分动静。尝有人言:念不息是谓“动”,念息是谓“静”。然则“戒惧之念,是活泼泼地,此是天机不息处”,何来念息?故不必强行去求“静”,当顺其自然,秉持“无欲故静”之原则,或可窥得静之奥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