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印尼设计师聊了聊应该如何设计建筑

 Mix杨林 2017-04-21

安德拉马丁的家没有客厅。他不想要那份正式感。觉得正式感只是给人添堵,开门、换鞋、脱外套的这一系列程式,无法套用到这座位于印尼雅加达郊区的房子中。

建造的过程也很不符规格,深化违反常规。他仅仅画了一张草图,每个细节都记在自己的脑海中,建造时,通过在现场一步步地指导工人们,他将想要的建筑一点点构筑出来,整个过程进行得极为缓慢,像工匠打磨一件器物。

他说:从他入行以来,这件作品最符合他的预期

安德拉马丁家的大门

和许多的宅子不同,马丁的宅子不是一栋独立的小屋加一处院子的模式构成,整体的布局也没那么简单了当。第一次来这里的人会产生有探秘的好奇心。

从两扇木门进来后,首先是一层猫窝和书房的空间,天花板不高,地面分割成不同的区域,一边是水泥地板,一边是石子路,去往书房的走道是用稍微宽一点的木板铺成的,书房有点像日式的风格,这和马丁受日本建筑有一定的影响。书房三面都是书,大家可以围着桌子坐在地板上。书房的窗外是一个小院落,有池子,里面养了很多鱼,以及一颗大树。

猫窝
书房
书房边的园林

出来书房之后是一条倾斜的坡路,往上走就是宅子的第二层。到这里忽然有一种柳暗花明的开阔感。水池、绿草地、植物墙、餐桌、休闲的躺椅和厨房之间没有隔阂。马丁和家人会光着脚在木制平台上走动,午后也会在这里小憩。在平台出去的小道可以到草地中的小屋,那里是马丁和他妻子的卧室,不过下雨要打伞进出。

此处就是他们夫妻的卧室

由几根混凝土支柱撑起的方形建筑,是孩子们的卧室以及书房,空间开阔而又幽暗,三间卧室成盒子状,与三人共用的平台之间有一段空隙,透过玻璃窗可见底下的水池和树。

看过马丁宅子的人都会有许多的疑问,出于家装住宅的设计考虑。

为什么功能区这么分散而不集中?为什么倾斜的坡路不用节省空间的楼梯去替代?为什么主卧进出还需要打伞有时候?为什么小孩的卧室不设计的更明亮以及安全?

马丁的设计实在有些另类,不过他有他的理由。

“我希望室内空间与室外有更多的联系,室外空间可以转换成室内的一部分,因而没有必要将所有功能区集中在一起。”他这样解释。

中国的古人说:万法自然。这斜坡和露天的走道就是用来体验大自然的一种方式,从光线暗的地方往斜坡上走,光线会慢慢变得充裕。在一天中不同时刻,映在绿草地上和墙面上的婆娑树影会不断变化。露天的水池可以在晴天倒映出天空中的云朵,也可以在雨天布满层层涟漪。

他在卧室的门外特意别了一把透明伞面的雨伞。下雨天,他就撑起伞从卧室走到室外,“对于我来说,这是感受外部世界的一种比较诗意的方式”。

建筑除了是建筑,马丁还希望变得好玩,人身体的想象力可以得到延展。孩子可以在坡路上骑自行车,受到一些挑战,在建筑不同走廊间穿梭,光线的变化就像爵士乐一样带着即兴的味道。每一个空间都有他任性的灵魂。

尽管不像设计自己的房子那样尽兴,这些有趣的设计,如今被马丁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了他的其他项目中。在一处长满棕榈树的住宅用地上,他将树木全部保留了下来,让建筑“长”在了树木间,还在建筑无法绕开树木的部分,穿了几个圆孔。在另一处住宅的外立面,他罩上了一层像竹筛子一样的网状结构,光线透过去,可以在地板与墙面上留下好看的光斑。

与初成立自己的建筑事务所时不同,现在不再会有业主直接捧着一本书来找他,希望他“复制”出某一栋建筑。他们只会简单地表示,自己需要在建筑中设置哪些功能区,剩下的部分,他可以拥有充分的自由去发挥——“现在 90% 的工作都是可以由我自主决定的”。这种自由在上世纪 90 年代的印尼,是很难想象的。

从印尼万隆大学的建筑系毕业后,安德拉马丁在1990年进入当时印尼著名的建筑公司Grahacipta Hadiprana工作。当时的印尼仍由苏哈托当政,中央集权的政府严格地管控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样式由总统规定,不能有个人的表达,任何人也不能以个人名义建立建筑公司,由于贪污现象严重,建材的使用也受到不少限制。

在雇用了百余人、体积臃肿的建筑公司内部,建筑师没有设计的自主权,“总会被老板的要求所限制”。而由于公司名称不得以私人名字命名,人们也找到了推卸责任的借口。

直到1998年苏哈托下台,这一切才逐渐有了转机。新一任总统哈比比上台后,开始着手改革,政治环境变得宽松。而对于建筑师来说,他们也有了建立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的机会。

不过不是每个人都有选择独立的勇气。当时的印尼,政局仍未完全稳定,经济也未从亚洲金融风暴中完全复苏,未来的不确定性让不少建筑师犹疑,抛弃了铁饭碗后是否还能生存。

安德拉马丁却在苏哈托倒台的当年就辞了职,建立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成为了当时印尼第一批独立建筑设计师中的一员。他的想法有些另类:“我就想,如果我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都能生存的话,那么以后就可以存活得更好。”

在经营着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的同时,他还与其他6、7位建筑师一起,运营着一个建筑师组织Arsitek Muda Indonesia(Young Indonesian Architects)。这是一个讨论印尼建筑未来以及如何发展印尼的设计语言的团体。成员们经常会面,一起讨论彼此的设计,还会相互批评。“非常自由,会很直接地质疑,直接说,为什么你要这样做,我觉得这样不好,等等。”他回忆道。偶尔,他们还会一起外出旅游,去欧洲或者日本,一边参观著名的建筑,一边探讨学习

安德拉马丁
只是当时的业主们仍未做好充足的准备,拥抱这些有想法的设计师。


马丁笑着开玩笑说:“业主一共有四种,有钱有品位的,有钱没品位的,没钱有品位的,没钱没品位的。”当时,第二种是多数,不少靠开采石油暴富的人,开始寻求表达权力的出口,要求建筑师帮他们打造欧洲城堡一样的建筑。

建立事务所最初的五年,是马丁最困难的时期。他拒绝了不少出得起价钱但想要“城堡”的暴发户,尽力去寻找想法与自己接近的业主:“这样冲突会少一些,设计出来的东西也会是像我的东西,这样我才能建立起自己的作品集。相比设计费,我更在意设计的结果。”

他从室内翻新项目开始,慢慢有了设计建筑的机会,到2011年,他收获了五个由Indonesi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颁布的奖项,并在2012年,作为首位受邀的印尼建筑师,参加了日本东京GA Gallery举办的Houses Projects展览。之后的每一年,他都会受邀参加这个展览,和世界各国的五六十位建筑师一起,展示自己最新的建筑项目。

每次从日本回国,他都会思索很久:“日本的建筑,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尽管可能是由不同的建筑师设计的,建在不同的地点,甚至用的材料也有差别,但是你就是能感受得出,那是日本的建筑。”

如何建立能体现印尼身份的建筑语言,成了他想要探索的一个重要方向:“我经常和人们说,一定得有自己的特色,要像日本一样,不能丢失了自己的身份。”

要做到这一点,当然很难。

首先需要考虑气候。印尼地处热带,全年高温,没有四季。湿热的气候孕育出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不过由于温度太高,当地的人们都喜欢待在有空调的室内,与室外的自然空间相隔离。

其次还要考虑文化。印尼是万岛之国,不同的岛屿孕育出了不同的文化与建筑风格。这一点在屋顶的设计上表现得最为明显。2014年,当安德拉马丁去参加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时,发现当时展出的各式屋顶设计中,有70%都来自印尼。要在这种多元文化中,琢磨出一套通用的表达,几乎是不可能的。

马丁认为热带地区的设计,要与四季分明的地带有所区分。波动较小的温度与丰富的物种,在他看来,是建造开放式建筑的优势。尽管由于温度较高,不能完全避免空调的使用,但是通过完善室内的通风条件,并尽可能地使用自然采光,就能减少能源的浪费。在设计自己的住宅时,他在二楼的开放空间就做了这样的处理,装在屋檐一侧的风扇可以加快空气流通,草地与水池能够降低环境温度,当风掠过水面时,还能带来一些凉意

最终,他希望每一位印尼的建筑师都能像日本建筑师那样,大胆地去构筑自己的特色:“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建立自己独特的个性,那么印尼建筑作为一个整体的内涵也会变得更为丰富。”

文/易安

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春风十里不如

文化创意 生活美学 文艺创作

在一起

新浪微博:@半夏生老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