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让电视剧骗了 看看现实中的古代铠甲有多厚?

 qingse1976 2017-04-21

声明:除《踢馆》外,讲武堂所刊登文章均为授权转载,目的是提供多样化看问题的视角,不代表堂主完全认同文章观点


用几百上千块小甲片组成的盔甲


现在的影视作品中,表现中国古代盔甲总是看上去既厚又重,还往往是整体大块。外形是很威风神气,但却与事实不符。


实际上,通过研究和观察古代文字及图形资料,加上考古发掘所知的情况是:古代中国的盔甲,特别是铁甲,基本是将几百数千块的小甲片,用索绳以极复杂的方法串联起来。铆合法一般只用于头盔。销接法极为罕见。这和喜欢采用整体板块大甲、用铆合和销接方式连接的欧洲盔甲,有很大区别。除了东亚地区,中东和中亚地区倒是有一些和中国类似的盔甲,大体属于一个系统。古中国的皮甲,有过最大径400毫米的大块实物出土,但多数也是如铁甲一样的小块串联。


古代护甲


以目前发掘出的一些铁铠铁胄为例,满城汉墓铁铠有铁甲2859片、淄博齐王墓铁铠2244片、西安北郊汉墓2857片(含胄片)。这些甲片一般长3厘米,宽2厘米。广州中山五路出土明代残甲,总重量23公斤、甲片1088块。每块甲片长7-10厘米,宽2-3厘米,重7-14克。宋绍兴4年(1134年)曾规定全套装甲重量45-50斤、甲片数1825片,每块甲片重0.26-0.47两。但宋代盔甲甲身加披膊甲片总数超过2000也不是少数。据说因为甲片数量太多,士兵在领取后还要数清数量、称出重量,分别登记造册。想来也是一件很繁琐的事情。唐代盔甲缺少完整实物,但也发现过很多残甲,基本也都是窄细而长的小甲片。黑龙江出土的渤海国头盔是用12块甲片铆接而成。前些年韩国出土了一套完整的唐军皮甲,同样是用众多小甲片串联,不过这些小皮甲块形状比较方,而不是常见的细长型。


根据资料复原的皮甲


那么,由细碎甲片绳连而成的古中国盔甲,到底有多厚呢?广州中山五路出土明代残甲,厚度在1.5-2毫米。辽宁出土的十六国铁甲,厚度在1.6毫米-2.6毫米之间。西汉齐王墓铁甲厚度1毫米。西安出土汉代残甲厚度在0.8-1.2毫米。河北出土北朝铁甲厚度大都在1.5毫米左右。北京昌平明定陵发掘出的铁甲特别厚重,厚度达3毫米。徐州出土西汉铁甲,多数厚度在1-2.5毫米,但有一块圆形甲片(断裂成两块)厚度达3-3.5毫米,这块超厚铁片,据推测是铁胄顶心部位。



综上所述,古中国盔甲的主流厚度是在1-2毫米之间,少数例外会加厚到3毫米以上。因为要用绳索串联,所以这些薄薄的小铁甲片上还布满了孔眼,少则一片上有几个十几个,多则有二十多个孔眼。然后用麻绳皮绳之类穿过去,以极为复杂的方式连接起来。这样的盔甲,就外观看,几百几千的甲片上布满密密麻麻的绳索(往往还是彩绳),是很可以让密集恐怖症患者大伤脑筋的存在。



明清以来,火器兴起,防备弓弩刀枪的铁甲皮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镶嵌着铜泡的所谓布面甲,这玩意据说对早期火铳有一定防御力。再后来干脆就不穿盔甲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