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这个人,三国历史会被改写:机谋权变神算子、料事如神贾文和

 伟天英 2017-04-21

没这个人,三国历史会被改写:机谋权变神算子、料事如神贾文和

贾诩(xǔ),字文和,武威姑臧人。小时候没啥名气,估计跟一般小屁孩没啥区别,没人看好他。只有汉阳的阎忠,看到这小屁孩后,大为惊异,惊叹道:“这就是张良和陈平啊!”这个比喻非常之高,高到离谱。但是,随后的几十年里,贾诩用他一生的事迹、经历和谋略告诉我们,这句话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并没有任何夸张。

成年后的贾诩,察孝廉为郎,没当几天官,生病了,那就辞官,回老家养病吧。

这个决定几乎让他后悔死了,差点要了他的小命,因为,半路上遇到一伙抢劫的,抢钱倒在其次,他们抢完了还杀人灭口。

一、机变初显

辞官归家,一路向西,走到半路上,遇到叛乱的氐(dī)族人,上来围住,把贾诩一路的十几个人都给捉住了,当然,贾诩也没有三头六臂,他也被捉住了。然后,氐族人要把他们全部活埋,其他人真的都被埋了,无一幸免,而贾诩顺利逃过一劫。

话说当时情况十分危急,说时迟那时快,正当氐族人准备埋贾诩的时候,贾诩说:“别埋,你们知道我谁吗?我是段太尉的外孙,家里有的是钱,把我放了,我家人肯定会给你们很多钱的。”段太尉是谁呢?此人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氐族人无不惧怕段太尉,所以贾诩把此人威名随手拈来用用。氐族人果然面面相觑,不敢再对贾诩下手。最后,居然还和贾诩称兄道弟,走的时候还送了贾诩一程,道个别,说了句再见。我眼前浮现的是周星驰饰演的零零漆被骗至刑场将要行刑,给了一百元钱后,与枪手们把烟言欢、挥手道别的场面,呵呵,艺术,有时候就来自现实生活。

当然,贾诩根本不是什么段太尉外孙,他就是贾诩而已,机智权变的贾诩。

二、改变历史方向的计谋

董卓进入洛阳,掌握朝廷大权后,又把贾诩召到朝廷当讨虏校尉,辅佐董卓女婿牛辅,屯军陕西。后来董卓被诛杀、牛辅也OVRE了,而李傕、郭汜、张济等惶惶不可终日,都想解散算了,咱们逃回乡里隐姓埋名、苟且偷生,这辈子就窝囊至死吧。贾诩说:“别,听说长安城中想杀尽凉州人,你们如果解散军队单独逃跑,一个亭长就能把你们抓住。我看不如集结军队进攻长安,一路上还能收聚那些凉州的散兵败卒,可以打着为董卓报仇的幌子,向长安进发,如果很幸运,成功了,那就可以掌握国家大权,再奉国家征讨天下诸侯,退一万步说,如果不成功,那再逃走也不迟嘛”。

大家想想,是啊,有道理。没反抗、不蹦嚓一下就解散军队,那不是太愚蠢了吗。于是,这些人按照贾诩计策,集结军队,进攻长安,结果果然如贾诩所料,顺利赶跑吕布,掌握朝廷大权。

当然,得先说明白,贾诩这个计策对李傕郭汜等人确实是好计策,但是,对当时的朝廷和人民,却是大灾难。

董卓作恶,被诛杀,朝廷好容易得以喘口气,人民也略可休养生息,但是,这个计策又让动乱再起,生灵涂炭。

三、多方斡旋

李傕郭汜掌权后,想给贾诩封侯,因为他们实在是得益于贾诩的那个妙计。贾诩赶快推辞说:“我那是救命的计策,不得已才出的,一点功劳都没有,所以,千万别给我封侯。”于是,贾诩十分推辞,李傕郭汜想想,那就给贾诩升官为尚书仆射吧。贾诩又说:“千万别,尚书仆射,这个位置是当官人的榜样、师长,德高望重、名望所归的人才能胜任。而我这个人,无名无望,不能服众,就算我贪图这个官位的俸禄名利,朝廷不是还有规章制度吗?所以,这个官我不能当。”于是,只好改封为尚书,贾诩不再推辞了。

而李傕郭汜樊稠等人之间,看起来一团和气,其实都是一群军阀、匹夫,内部矛盾重重,这些人常常吵得不可开交,甚至都想采取军事行动、互相火拼、吃掉对方。贾诩就处在他们中间,劝他们和睦和谐,不要争权夺利。劝导不行,就抬出家、国的大道理、大言语责罚他们,而这些人对贾诩死心塌地的相信,看到贾诩是又佩服又敬畏,贾诩说的,他们大多能虚心接受,所以,这些人数次都想互斗,但都没斗起来。

后来,贾诩母亲去世了,所以,李傕和郭汜在长安城中就斗的不可开交了。

这两件事本来八竿子打不着,根本没有因果关系,但是,因为贾诩,所以打着了,有了因果关系。

贾诩母亲去世,贾诩辞官回家守孝,李傕和郭汜之间无人劝和责罚,于是,矛盾激化,互掐开始,好戏上演,最终两败俱伤、一起玩完。

贾诩听说这俩人互斗,心里火大,赶快回到李傕那里,李傕跟贾诩说:“我想把皇帝弄到我这来作为人质,好不好?”贾诩说:“不行,挟持天子,不义之举。”劫个平民还得犯法,何况是天子!所以,贾诩说的对。但是,李傕不听,派人把皇帝弄到他大营里去了。贾诩心里开始不爽,不再忠于李傕,得罪贾诩是要付出代价的,李傕还是太嫩了,他不明白这一点。

李傕又召来少数民族羌胡的军队作为自己帮手,增强自己实力,又把皇帝的御用之物拿给他们以结其心,还许诺会把宫女分给他们。这些人果然带军来帮助李傕,过来一看,皇帝也在那里,心里开始琢磨:“李傕答应给我们宫女享用,现在皇帝在这里,宫女都是皇帝的,李傕怎么会有宫女给我呢?”心里开始犯疑,兵法云:“心疑则生变”。

皇帝自从被李傕劫持后,就没安心过,现在羌胡兵一大堆又来帮助李傕,皇帝心里越想越害怕,秘密召来贾诩,把自己的担惊害怕给贾诩说了,让贾诩想个办法。贾诩想了想,一拍脑袋,计上心头。

他把那些羌胡兵的领导者找来,办了桌酒席,酒过三巡跟他们说:“皇帝非常看重你们,知道你们都是好人,不会造反的。而李傕造反,挟持皇帝,他不会成功的,你们要是帮助李傕,就是自取灭亡、乱臣贼子。我看你们还是赶快回去吧,等李傕败了,皇帝答应封你们大官,再赏给你们很多钱。”要说还是皇帝这个牌子响,官位和俸禄有诱惑力。酒散,羌胡军队各回各家,各找各妈。拿段太尉威逼利诱氐族叛逆和拿皇帝名义威逼利诱羌胡兵,随手拈来,如出一辙。

随后,李傕的实力开始削弱。得罪贾诩是要付出代价的,李傕,现在你明白了吗?

再后来,贾诩利用李傕和郭汜对他的信任和敬畏,一力促成李傕、郭汜讲和,又暗中保护皇帝和被郭汜扣押的那些朝廷大臣们,算是做了些有利于国家和朝廷的事。

后来李傕又想杀掉司徒赵温、太常王伟、卫尉周忠、司隶荣邵,贾诩力劝,才没杀成,贾诩的心其实是好的。

没这个人,三国历史会被改写:机谋权变神算子、料事如神贾文和

四、投靠张绣、料事如神

李傕放掉皇帝后,和郭汜和好,大臣们也得救了,杨奉等人护着皇帝逃往洛阳,这时候的贾诩,看清了形势,他不想再在李傕手下当官,上交了印绶,投奔华阴去了,那是他老乡段煨(不是段太尉)的地盘。而这时候贾诩的名望已经很高了,段煨手下的军人都很服贾诩,段煨内心开始计较,怕贾诩趁机夺他的权,所以,表面上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对贾诩关心的无微不至,内心却提防的紧。

贾诩何许人?他心里明白的很,所以,贾诩内心也有点怕,时刻提防段煨,怕段煨哪天派人趁他熟睡的时候,就把他给剁了。眼睛一闭,不睁,这辈子就过去了。

张济的侄儿张绣,对贾诩崇拜的不要不要的。早在李傕和郭汜内斗的时候,张绣就逃离长安到南阳去了,逃走的时候叫贾诩一块走。贾诩说:“我受国恩,现在国家有难,我不能走,你自己走吧。”当时贾诩不干,那是贾诩对皇帝和朝廷的忠心,但是,这个时候他想起了张绣,于是,暗暗联络张绣,张绣马上派人去接贾诩。

贾诩收拾收拾东西,家小都不带,就准备到张绣那去。周围关系好的都劝他:“段煨待你那么好,你怎么还想离开他呢?”贾诩说:“你们不知道,段煨这人,疑心太重了,他忌惮我,怕我夺他权,表面上他是对我很好,但那是表象,如果我一直待在这里,以后肯定会被他干掉的。现在我离开他,他内心肯定高兴,还希望我联合张绣,以后他有事找我,寄希望我能帮他一把,所以,我走后,他肯定会照顾好我的老婆孩子。而张绣那里,没有谋士,也希望得到我,让我帮他谋划,所以,我去到那里,他必然待我非常非常好。这样的话,我和我的家人都会有好的归属。”

果然,贾诩到了张绣那里,张绣把贾诩供的高高的,把自己当晚辈;而段煨也如贾诩所言,心里特高兴,身边的老虎不用赶,自己就走了,所以,对待贾诩的老婆孩子比自家的都好。

贾诩,高,实在是高!

贾诩到了张绣那里,谋划了个计策,让张绣联合刘表,张绣听从了。但贾诩实际上不看好刘表,说刘表这人疑心太重、不能成大事,劝张绣联络刘表,只是权宜之计。

后来曹操进攻张刘联军,因为后方有事,就是要攻击冀州的袁谭和袁尚兄弟俩,撤军了。张绣要带兵追击,贾诩说:“别追,追必败。”张绣倔,不听。带军追击曹操,半路上被曹操伏兵打的遍体鳞伤、满地找牙,心里那个后悔啊,后悔不听贾诩之言,肠子都快悔青了。带着些残兵败将回来了。见到贾诩,正准备开口说后悔的话,贾诩说:“啥也别说,赶快再追,追必胜。”张绣糊涂得要命,说“你开始不让我追,我没听你的话,所以败得一塌糊涂。现在已经败了,你确定还让我去追吗?确定吗?”贾诩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兵势是随时变化的,赶快追,追必胜,我保证。”张绣半信半疑,带着残兵败将,满脸都是血,衣盔不整,再次追击曹操。双方大军再次遭遇,结果张绣打的曹兵遍体鳞伤、满地找牙、大胜而还、满载而归。张绣大喜,返回的路上他却皱上眉梢,他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贾诩每次说话都是对的,每次!

回到家赶快向贾诩请教说:“第一次我用精兵追击曹操逃兵,你说必败,第二次我用败军追击曹操胜军,你说必胜,这是两个完全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结果确实跟你说的一样一样的,这到底咋回事呢?什么道理?”贾诩笑笑,说:“这事简单得很。你虽然善于用兵,但不是曹操对手,曹操虽然退军,为防你追兵,必然亲自断后,而你虽然带的是精兵,遇到曹操,他也留的是精兵,所以,你必败无疑。曹操来进攻我们,没有失败就退军了,那是因为他后方有事,不是他打不过我们,既然他已经打败了你第一次的追兵,曹操就放心了,赶快朝家奔,对后面的追兵就放松警惕了,即使他还会留人断后、防你追兵,他的那些将领们也不是你的对手,所以,你再追去,虽然是些残兵败将,也必然获胜。”张绣当时膝盖一软,服的就差给贾诩下跪了。

什么叫料事如神,这就叫料事如神。

后来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僵持,双方都想拉拢其他势力帮自己,刘表和张绣都是拉拢对象,但是,以前介绍过,刘表采取中立立场。袁绍派人联络张绣,又给贾诩写信,希望结盟张绣,张绣心动了,想结盟袁绍,去帮他,理由是:袁绍看起来比曹操强的多,将来必然会胜利。于是张绣开会,聚集手下群僚,告诉他们自己的想法,当时袁绍的使者也在坐。而贾诩当着众人的面,跟袁绍的使者说:“回去告诉你家袁绍,他兄弟俩都不能相容,还互相攻击,怎么可能容纳其他投降依靠他的人呢?”

张绣吃惊的嘴巴都合不拢了,有啥话你也背着点说,这样当面抵触使者,会让己方无路可退的。

张绣马上对贾诩说:“你怎么能说这样的话!”又把贾诩叫到自己面前,咬耳朵跟他说:“你这样说,那我们怎么办?现在袁绍那么强,难道要让我投降曹操吗?”

贾诩说:“没错,就是要投降曹操。”

张绣还是张着嘴,一副吃惊的模样:“现在袁绍强大,曹操弱小,而且你也知道,我跟曹操有仇,打过仗的,上次他进攻我,撤兵时我追击他,还是用的你的计策,杀了他不少人,抢了他不少东西。”

贾诩说:“对啊,这正是我们应该投降曹操的理由。”

张绣的嘴巴张得更大了,怎么也想不通有仇还正是投降曹操的合适理由。我也想不通。

贾诩没理张绣,也没理我,继续说:“曹操奉天子号令天下,政治和气势上占优,这是其一,其二,袁绍强大,我们这点兵投降他,他根本看不上,是不会重视我们的,而曹操兵少,这时候正需要帮手,我们投降他,他一定非常高兴,重待我们;第三,人家曹操有霸王之志,想的是一统天下,以前的那些小恩小怨,他根本不在乎。你别疑惑了,赶紧投降曹操吧,准没错。”

张绣蛮听话的,思虑再三,还是带着军队投降曹操了。

曹操见到张绣,用《红楼梦》里的话说,叫“喜欢的无可不可”!赶快握着张绣的手说:“你让我信誉重于天下,你这一投降,天下人都会看重我曹操的,都知道我重大义不记小仇的,真是太感激你了,咱们以后好好合作,以前那点小恩怨什么的,都是浮云。”贾诩真是明眼人呐。

《孙子兵法》云:“用兵之法,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患为利,以迂为直。”贾诩三下两下,就把看起来是投降的障碍条件变成了投降的有利条件,正所谓“以患为利”,利害!

没这个人,三国历史会被改写:机谋权变神算子、料事如神贾文和

五、归附曹操、机谋权变

曹操和袁绍官渡对峙,十分困乏,军粮短缺,自己想退军,除了写信问后方的荀彧之外,也问贾诩该怎么办。

贾诩说:“你比袁绍英明、勇敢,知人善任、随机应变、谋略决策,样样都优越他,但是都相持半年了,为啥还没有战胜袁绍呢?是因为你太谨慎小心、太求万全之策了。现在,必须放手一搏、大胆拼一次、设奇谋,一战即可打败袁绍。”

曹操说:“GOOD”。于是火烧乌巢、又围攻袁绍大军营地三十里,果然大败袁绍、平定冀州。

公元208年,曹操进攻荆州,刘表病逝,刘琮投降,曹操顺利拿下荆州,开始翘尾巴,想趁机顺江东下,拿下孙权和刘备。

贾诩赶快劝阻说:“你攻破袁绍,现在又拿下荆州,威名远震、军势浩大,现在应该安抚百姓,让他们安居乐业,发展生产,不能再劳师动众,远征孙权和刘备。”曹操不听,倔着头非要继续前进,一心想除掉刘备和孙权。

话说有些事,不是你想做就一定能做成功的,得有必要条件,根本就不能任性而为。刘备和孙权,都非等闲之辈、有兵有将、有勇有谋、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后来,曹操率军强攻,结果孙刘联手,在赤壁大败曹操,曹操几乎全军覆没,他自己好容易才捡回条命。

不听贾诩之言,是要付出代价的,这句话对曹操来说,依然有效。

渭南,韩遂和马超联合对抗曹操,两军对垒,曹操占优,马超和韩遂写信给曹操,想割地求和,并且表示愿意送子侄到曹操那里为人质。

曹操收到信后看着贾诩,贾诩说了三个字:“伪许之。”曹操追问贾诩,贾诩又说了三个字:“离间之。”曹操说:“解。”简明扼要。好的,我明白了。

就这前后对话,掰手指头都能数过来的几个字,后来把韩遂和马超折腾的要死要活、一败涂地。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寥寥数言,韩遂马超灰飞烟灭~ 你佩服贾诩吗?不管你佩不佩服,反正我佩服!

六、立储大功

曹操晚年,正如宫廷剧里演的那样,儿子们争储,明争暗斗,闹得不可开交,朝廷大臣们也分帮分派,曹丕派VS曹植派,斗得不亦乐乎。

曹丕偷偷派人问贾诩,自己该怎么办?贾诩说的光明正大:“希望你恢崇德度、躬素士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干好你自己的事,做好当儿子的本分,这就够了,其它啥也别干。

这好像是空话。这个世界上有一种最利害最有用的话,叫:空话。咋一听,啥也没说,其实一切都包含在里面。大家有空注意看《新闻联播》,听起来都是“空话”,其实里面学问大了去了;再有,各国领导人的讲话、外交部答记者问等等,你看着是“空话”,那是你愚蠢,其实学问大了去了、真的大了去了!

曹丕很听话,照着贾诩的话做了,尤其在曹操面前,他啥也不是,功臣、名将、才子佳人,统统的不是,他就是曹操的长子(曹操长子,曹昂,先死了,曹丕晋级为长子)而已。

曹植有才,两千年后的今天,我们都知道。知子莫若父,曹操当然知道曹植的才华横溢,所以,曹操也非常喜欢曹植,到底立谁为储这件事,曹操也思虑再三,不能决定。曹丕?曹植?丕?植?

曹操问大臣,大臣们分两派,一派曹丕,一派曹植。曹操再次犹豫不定,直到他问贾诩。

曹操问:“贾诩,我应该立曹丕还是曹植为储,你说说看。”

曹操:“问你呢,怎么不说话?”

曹操:“问你呢!”

贾诩愣了愣,才慢慢反应过来,“哦,您在问我,嗯~ 我刚才在想事情,所以,没有立即回答您的问题。”

曹操有点生气:“想啥呢?”

贾诩说:“我在想袁绍和刘表。”

曹操会意,哈哈哈哈,大笑,于是当即决定立曹丕为储。

有些人可能看不懂,其实看过我前面那些章节的人就会知道,袁绍和刘表都是因为废长立幼,最后导致灭亡的。贾诩的意思是,这俩人废长立幼都灭亡了,你曹操自己看着吧,曹操于是心领神会,哈哈哈,曹丕就立为储君了。

曹丕即位后,心里对贾诩的感激,如滔滔江水……于是对贾诩非常非常好,言听计从,厚待贾诩,具体是这样的:

A 封贾诩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增邑至八百户,又分邑二百

B 封贾诩小儿子贾访为列侯

C 以贾诩长子贾穆为驸马都尉

七、协助曹丕

曹丕问贾诩:“我想统一天下,吴蜀未平,先讨伐吴国还是先讨伐蜀国?”

贾诩说:“出兵攻取敌国,就要先行兵权,而要建国立本,就要崇尚道德。陛下您受汉禅位、抚临率土,如果慢慢崇文修德,那么,天下就会自然平定统一。吴、蜀这两个小国,依阻山水,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治国;孙权识虚实、陆议见兵势。两国据险守要、泛舟江湖,都很难对付。用兵之道,先胜而后求战(语出《孙子兵法》);量敌论将,必须举无遗策。臣以为我国的这些文臣武将,都不是刘备、孙权的对手,即使陛下您亲自出面、御驾亲征,也不能确保就能胜利。古时候舜帝舞干戚而苗人臣服,臣以为当务之急,应该修德养民、先文后武。”意思是,现在的情况,不是先进攻哪个国家,当务之急,魏国应该修道保法,先为不可胜,先让自己强大起来。

曹丕,果然是曹操的亲儿子,也倔着头不听。我说过的,不听贾诩之言,是要付出代价的,这句话到了当上皇帝的曹丕这里,依然有效。

话说曹丕不听贾诩之言,兴兵进攻吴国江陵,大败,士卒死伤惨重…曹丕的肠子肯定也悔青了。

公元223年,贾诩的话失效,这一年,贾诩寿终正寝,谥肃侯,享年七十七岁,高寿。

回顾贾诩一生,指哪打哪、算无遗策,听他的话,百战不殆,不听他的话,战必失利。贾诩,真不愧为“张良、陈平”之流。

欢迎继续收看下一章节 刚正不阿、清净守道,连曹操都对他刮目相看的袁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