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宫出版|换一种方式欣赏《清明上河图》

 伯乐书香小屋 2017-04-21

作为一部纪实性的市肆风俗长卷,

《清明上河图》可以说有不止一千零一种欣赏方式。

比如点开【故宫名画记,放大、放大、再放大,细细欣赏超高清大图。



【故宫名画记PC版(minghuaji.)还有更多音频、视频解说


比如孙机先生在《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中讲到家具时说,明清时代有能力制造大量的硬木家具,和工具的改进是分不开的,架锯和刨子的出现才使制作硬木家具有了得心应手的工具。其中架锯出现在宋代,初见于《清明上河图》。孙机先生从科技史方面阐发,令人耳目一新。



比如小岛毅在《讲谈社·中国的历史》中,把它作为见证北宋都市文化发达的都市风景图。文献资料中没有记载的日常,画面都会真实地传递出来。从赵太丞家里坐椅子的女性的姿势可以知道当时人的坐姿,通过船只外形可以复原其骨架和构造。“在今天的宋代史研究领域,这类视觉资料的活用日益增多。”



比如赵广超先生,会边看图画边在电脑上把《清明上河图》原样画下来,甚至反复画。当然也是为了向学生讲明白何为中国画。不断地欣赏、创作、研究,于是有了这本《笔记〈清明上河图〉》。



 

如果听名字,不少人会认为《笔记〈清明上河图〉》只是一个笔记本。实际上,这么谦虚的名字,并不妨碍这本书的有趣和别致。



原画中好玩的人物和事情,用画笔焕发新意:

 

“画幅一展开便是城外郊野,荒村小桥,一个大孩子领着几只驮着木炭的毛驴‘得得得得’地越过小桥。第一只毛驴的头部戏剧性地一扭,带大家从城郊正式走进这幅长卷。”

作者仿佛化身于画面上的每一个人,随着他们的脚步在宋代东京的街市上闲逛,东瞅瞅,西看看,看会儿热闹,发会儿呆。隔着近千年的时光望回去,真是处处都充满诗意。



“宋代是中国历史中最严寒的时期之一(十一世纪开封的冬季曾经有过积雪八尺有余的记录)。熬过隆冬,春来了,粮也来了,大家走到河边游玩一番。画卷内,只要是栏杆,都兴致勃勃地靠着一群人,就是在街道上闲逛闲看、无所事事,都带着一股活泼的生气。”



北宋东京的养猪业、广告传播、交通运输、酒店消费、文化娱乐……诸多充满生活气息的细节,共同呈现出那个时代的繁华和发达。

修面的  

 打架的

关税老爷似在抽烟


通过此书,走回宋朝,走向中国深处,这是一条文化寻根和回归之路,如此漫长、温暖……



《笔记〈清明上河图〉》在故宫出版社微店天猫故宫博物院出版旗舰店京东商城、当当网、亚马逊等各大网上商城均有销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