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贞革新的评价 永贞革新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三槐世家馆 2017-04-21

解析历史对于永贞革新的评价是什么

永贞改革是发生于唐朝中期唐顺宗统治时期的一次爱国革新运动,永贞改革在唐代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它是对于宦官专权的第一次有力威胁,虽然永贞改革最后失败了,但是后代专家对永贞改革的评价依旧非常高,认为革新党人非常有勇气也非常有骨气,有力打击了当时割据势力。

唐顺宗剧照

唐顺宗剧照

后代历史学家对永贞改革的评价普遍集中于积极方面,因为永贞改革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所以有专家认为永贞改革推出的一些措施打击了当时的地方割据势力,使得一些专横的宦官和不关心国家政事的士大夫贵族心生畏惧,对于唐顺宗来说,改革也是一件好事虽然唐顺宗最后在永贞革新期间去世了,但是他也曾经享受过永贞改革的好处,例如永贞改革推行措施的期间,国家经济能力得到一定恢复和发展。综合国力也得到了提高和发展,对于统治者来说这是非常可喜的事件,他自己也非常推崇改革。

其实关于永贞改革的评价还有很多,比如专家认为,永贞改革的施政方针非常明确,他们的主要对付目标就是专横的宦官集团,跟其他唐代的改革其比起来永贞改革是有进步意义的。总的来说永贞改革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改革,不过,可惜天不遂人愿,永贞改革发生的时间不合适,在那个黑暗的时期永贞改革注定失败,所以不能为唐朝带来一丝光明。

永贞革新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永贞改革是唐顺宗发起的一场自上而下的革新运动,永贞改革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抑制藩镇割据,二,防止宦官专权,把权力从宦官手中争夺过来,三,整顿朝廷风气,使得唐代又一次强盛,巩固唐顺宗的统治。

唐顺宗剧照

唐顺宗剧照

后代专家认为永贞改革的目的很单纯,就是维护封建统治,而唐顺宗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不得不把权力从宦官和藩镇割据手中抢过来,所以永贞改革推出的33项政策中绝大一部分都是针对宦官专权和地方乱政的,永贞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皇帝重新统一大权,使得中央开始集权,权力才是永贞改革最根本的目的。

其实除了权力之外,永贞改革还有一些其他的目的,比如说改革是为了整顿当时朝廷的风气,当时朝廷的贪污腐败现象十分严重,很多官员向老百姓搜刮财富,所以唐顺宗非常不能容忍这种贪污腐败现象,利用改革来打击这些贪官,使得他们再也不敢轻举妄动,所以说永贞改革的目的也应该包括整顿贪污。

除了整顿贪污之外,永贞改革的目的还包括清除朝廷不良风气,当时大大小小的官员为了讨好皇帝都向皇帝进贡宝物和钱财,唐顺宗认为这些宝物都是取之于老百姓的,应当归还于老百姓。所以在永贞改革时期他取消了朝贡的制度,除了一品大臣之外其他大臣都不允许向皇帝进贡财物。

柳宗元与永贞革新有什么关系

柳宗元永贞革新是指柳宗元参与了永贞革新,王叔文在唐肃宗的支持下发动永贞革新。当时的柳宗元善于写诗写文章,在当时的文人圈很有名气。王叔文很欣赏柳宗元,请他一起参与永贞革新,并允诺事成后给与柳宗元宰相的官职。

唐肃宗剧照

唐肃宗剧照

柳宗元对于永贞革新具有两方面的看法。一方面,柳宗元是一个爱国文人,他看到国家的千疮百孔,看到百姓民不聊生,他也希望能够改革国家。但是另一方面,他也知道改革所面对的压力是很大。宦官势力和藩镇势力是很强大的。

最终在王叔文的劝导下,柳宗元参与了永贞革新。柳宗元以自己的才气,写出了多篇点评时政的文章,并向朝廷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在永贞革新中,柳宗元非常积极,得到了唐肃宗的欣赏,被提拔进朝廷中枢。

柳宗元毕竟是个文人,虽然柳宗元也在朝廷任职,但是他只是一个年轻的政治家。而当时的唐朝中,京师有宦官势力,地方上有藩镇势力,各种势力交错,柳宗元没有注意到实际,而是以理想的方式进行改革,最终失败。

柳宗元永贞改革失败了,在唐肃宗被废以后,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司马。柳州远离京都长安,柳州是边荒之地。柳宗元在柳州任职的时候,写了很多诗词。在这些诗词中,他阐述了自己的政治理念,虽然失败了,但是柳宗元并没有心灰意冷,他的诗词隐约透露着改革终会出现的意思。

永贞革新的影响有哪些

永贞革新的影响中,打击贪污腐败是最大的影响。在唐顺宗以前,官宦势力以宫中的名义,在集市上私自霸占财产,欺压百姓。永贞革新运动中,严厉打击这种行为,永贞革新运动中也打击了一批贪官污吏。

唐顺宗画像

唐顺宗画像

永贞革新运动对唐朝的藩镇割据局面也产生了影响。在唐顺宗时,藩镇割据严重,唐顺宗抑制各地藩镇的发展,将各地的藩镇进行分解,使其无法与中央政府抗衡。可以说,永贞革新影响了唐朝中期的政局。

永贞革新运动也影响了唐朝经济的发展。永贞革新运动中实施了多项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政策,严厉打击控制地方经济的藩镇节度使的大家族,使得商品经济发展更加自由。并且永贞革新运动中还提出与番邦进行贸易往来。

当然,永贞革新运动中也有不好的影响。永贞革新运动最后失败了,这种失败使得后起的势力完全取消永贞革新运动中实施的政策,并且变本加厉地恢复旧制,使得唐朝的政权走向更加黑暗与衰落的场面。

永贞革新的影响中,最大的影响是对宦官势力的影响。宦官势力在永贞革新运动失败后登上政治舞台,并且擅自拥立皇帝,使得唐朝后期的皇帝都被宦官控制。并且在永贞革新运动中出现了朋党之争,在永贞革新运动失败后,这种朋党之争更加表面化,并且延续到唐朝的后期,使得唐朝的中央朝廷群臣拉帮结派。

永贞革新的内容究竟是什么

永贞改革虽然经历了短短的100多天,但是却是唐代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改革,是一场由皇帝自上而下发起的革新运动,永贞改革内容非常复杂,后代历史学家对于永贞改革这个问题,划分了5个点,其中永贞改革内容包括取消进奉,打击贪官宦官,打击藩镇等等。

唐顺宗剧照

唐顺宗剧照

在所有的改革内容中打击宦官和抑制藩镇是最为重要的两个因素,因为改革最初的目的就是打击朝政中的专权集团,当唐顺宗统治时期,整个唐代的朝政大权都被宦官把持着,他们的出现大大抑制了唐顺宗的权力,对于帝王来说,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大权旁落,所以唐顺宗发起了改革,永贞改革推出的一些政策主要也是针对宦官和藩镇势力的。

除了打击宦官和藩镇之外改革还提出了一些革新性的内容,比如说打击贪官和取消供奉,在唐代贪腐之风并不是十分严重,但是唐顺宗是一个非常精细苛刻的人,他对于贪官绝不姑息,所以在永贞改革的前期非常大力度的打击贪官。曾经罢免了30多位贪官,这些搜刮人民财富的贪官在永贞改革中被落网,也成为永贞改革的一大重要影响。

永贞改革内容中还包括取消进奉,当时各个藩镇节度使都通过敬奉钱物来讨好皇帝,有的人甚至每月进贡一次,有的人也每日进宫一次,后来就连一些地方上的小官儿都向皇帝进贡,这样一来,造成国家财政的危机,唐顺宗在改革时期取消进奉。

刘禹锡与永贞革新有什么关系

永贞改革是由唐代几位著名的政治人物发起的一场自上而下的运动革新,这几位著名人物包括刘禹锡,韩泰,寒夜,韦执谊等几个人,后来这几个杰出的政治人物在政治变动中都被贬谪去了很远的地方,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而在这几个人中刘禹锡是最负盛名的一位,他不仅是永贞改革的主将,一位针砭时弊的才子,还是一位非常有才的诗人。

刘禹锡永贞改革画像

刘禹锡永贞改革画像

刘禹锡永贞改革一直是后代历史学家讨论的话题,因为刘禹锡本人身份非常复杂,他年少时中过科举,很受到一些大官的赏识,但是后来由于出言太过狂傲不羁得罪了当朝权贵,一生只能碌碌无为的做个小官儿,直到唐顺宗继位刘禹锡才开始了他的真正政治生涯,他成为永贞改革的绝对主力,提出了很多针砭时弊的建议,对于唐代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刘禹锡永贞改革是唐朝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代表着唐朝改革派开始在朝堂上有所作为。刘禹锡为改革出谋划策,提出了很多非常有远见的建议,其中包括取消奉常,奉常是一些官员为了讨好皇帝向皇帝进送财物宝物的制度,刘禹锡上奏请皇帝取消这个制度,使得老百姓的负担大为减轻,也是刘禹锡本人一个非常受后人赞誉的原因。总的来说刘禹锡和永贞改革的命运都是非常悲惨的,永贞改革在经历了不到3个月的时间就宣告破产了,而刘禹锡最后也因为政治变动被太子李春赶去了边疆地区,刘禹锡前后掌权还不到140多天,成为了二王八司马事件中一个悲惨的棋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