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鉴 赏】明代草书系列——韩道亨

 耽读斋 2017-04-21



明代草书系列——韩道亨


韩道亨《草诀百韵歌》(局部)


  韩道亨,生卒年不详,字颖泉。工书法。主要活动在明万历年间。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撰成的《草诀百韵歌》(如图)是韩道亨的重要著作。他把主要的部首、用法及部首间的区别,用五字一句的顺口溜编写出来,非常明确地说明了草字结体和行笔中的某些规律,并且还有正楷作对照,便于记忆。例如把不易区别的字列在一起,指出差异之处,以便于记忆,第三韵“有点方为水,空挑却是言”,是指草写“氵”和“言”字的差异,只在于“氵”有一点,而“言”字只空挑一笔;又如把某一草字的结构特点加以说明。这篇《草诀百韵歌》在当时传诵一时,被当成行草书法的范本广为流传。

  以歌诀形式,帮助记忆草书的结构,可能始于宋代。明代杨慎的《升庵外集·卷八十八》云:“《草诀百韵歌》乃宋人编成,以示初学者,托名王羲之。”此《草诀百韵歌》今已不可寻,元明以后,迭有增损,当非一人、一时、一地之作。

  此作作为草书入门的教材,笔画干净,结体平正,更多可能从规范草书的目的出发。与之相类似的有隋代僧人智永和尚的《真草千字文》,传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的《六体千字文》等。民国书法家于右任的《标准草书》,其实与其目的也基本类似。

  学习草书当然不可能仅以此类教材为鹄的,草书作为抒情性最强的一种书体,其包容的丰富性和出乎意料之外的偶然性,往往要求书者在规矩之上追求意味,所谓“意大于法”,“惟观神采,不见字形”。但这里有一个矛盾,很多习草者要么不讲“规矩”,自我作古,我自为法;要么过于讲“规矩”,不敢越雷池半步,味同嚼蜡。我们遗憾地看到大量习草者,以此类草书入门教材作为终生效仿的不二法门,以此展开对“草字”的连串,他们把一件草书作品简单肤浅地理解成“草字”的汇集,既无节奏,又无变化。这种想象没有合理性,也切断了对草书发展史的继承,更缺乏浪漫的空间,“字如算子,便不是书”。他们极大地破坏了草书的形式美感,如同死水,了无生机。

  但遗憾归遗憾,这其实与韩道亨无关。我的遗憾在于当今很多涉及明代书法史的著作,丝毫不提韩道亨与其《草诀百韵歌》。这本在民间影响很大的《草诀百韵歌》,应该有其在历史上的合理位置。我们不应该选择性地忽略韩道亨。

(李金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