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些家长怕委屈了孩子,在很多事情上都小心翼翼。孩子能做的事不让做,孩子能参加的活动不让参加,长此以往,孩子好奇、好玩、敢于冒险的天性慢慢被泯灭,形成了胆小、懦弱的性格。 其实,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保护不是限制他们,而是培养强大的内心,帮助他们成为坚强、自信、乐观的孩子。 孩子脆弱的表现有哪些? 动不动就爱哭 很爱掉眼泪。累了,哭;没有按照他的想法进行,哭;不如别的小朋友受关注,哭。 ![]() 输不起 输赢本乃兵家常事,可是有的孩子,赢了他会高兴得手舞足蹈,可是如果输了,他就垂头丧气,或者撒泼耍赖。 过于在乎他人评价 有些孩子很在乎别人的评价,有时甚至一个小玩笑都会使他难受不已,从而形成自卑脆弱、退缩逃避、气量偏小的性格。 不敢直面挫折 同样是摔跤,有的孩子能自己迅速爬起来,拍干净身上的尘灰,继续若无其事地玩耍;而有的孩子就会一直趴在地上,大哭。 自卑 孩子自卑的表现有很多:十分敏感,经不起任何刺激;不敢表达自己;总觉得别人不喜欢自己;过度怕生,不愿意与同龄人交往;惧怕失败,回避参与竞争。 ![]() 孩子的脆弱,家长难辞其咎 过分溺爱 现在很多家长特别是老人,视孩子为掌上明珠,想要什么都给,想做什么都依从,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强烈的'以我为中心'的心态和'唯我独尊'的性格。 过分夸奖 '赏识'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但如果过分赏识,就会让孩子变得自负,上得去,下不来。一旦遇到挫折,很容易导致郁闷、丧失自信而变得自卑。 总想孩子赢 有些家长不愿意看到孩子失败,其实这样做只会使孩子变得只能赢不能输,对日后的成长没有帮助。 包办替代 正常情况下,孩子从1-2岁起就会抢着要自己吃饭,还有些孩子要自己穿衣裤、穿鞋袜、帮忙叠衣物、收玩具等等,这些都是孩子对动手做事的敏感表现,聪明的家长会很乐意配合。但相当多家长忍不住包办代替,把一切打理得干净利索。 推卸责任 有一种场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能够见到,孩子摔倒了,家长故意打地板,并告诉孩子:'都是地面不平,害宝宝摔倒,妈妈打它!'这种类似举动将孩子摔倒的责任推给了无辜的地板,长此以往,孩子碰到挫折时就习惯了不去面对或推卸责任。 ![]() 如何培养'内心强大'的孩子 倾听并接受'弱点' 培养'真正的强者'的前提,先要学会接受弱点、承受失败。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家长要学会倾听和鼓励,成为孩子心灵的基石、安全的港湾。很多时候,孩子希望得到的其实是自己伤心、后悔的情绪能够被原谅和理解,也只有当孩子感到安心的时候,才能'扭转痛苦'为下一次挑战做好充分的准备。 让孩子接受真实的、原本的自己,获得'有缺点也没关系'的安全感,是内心强大的第一步。我们要让孩子认识到,挫折和弱点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勇气和胆量面对它们。 孩子遭受挫折时,家长可以说:'没关系,你可以再试一次。'对于孩子,'再试一次。'有胜过千言万语的神奇力量。 鼓励成长 一味接受'弱点'而没有改进,最终会成为'溺爱'。正确的打开方式是——帮助孩子接受'目前弱点',并控制住'弱势';待孩子情绪平和后,帮助孩子'慢慢成长';'要求'或'最终目标'不能轻易降低。 处理同一个弱点问题的时候,家长需要'技巧性'的降低挑战难度,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当有了'新的开端'一切就会慢慢水到渠成。说起来挺容易的,真的实践起来也未必如此。 注意少用以下措辞: '为什么你老是不行?' '你看谁谁谁,怎么比别人差这么多?' '你做什么都不认真。' ![]() 学会把握自己 家长的包办代替是孩子形成性格软弱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不让孩子做任何事情。这等于剥夺了孩子自我表现的机会,导致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萎缩。 其实,放手让孩子去做,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尊重。不要觉得孩子很多事情做不了,就不试着让他们去做;也不要觉得孩子很多想法很幼稚,就忽视他们的意愿。让孩子自己去做、自己选择、自己做主,可以很好地锻炼他们的性格和能力,帮助他们成为独立而强大的人。 教给孩子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面对充满挑战的人生,这是家长给孩子的最好的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