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贵族大家对于自己的墓葬格外重视,在舆论上,他们广泛宣传薄葬,让世人都相信自己墓中没有任何的珍宝,保护自己的的尸骨得到永世的安宁。一些标榜薄葬的人,未必让人相信是真的薄葬,为了迷惑后人,他们想到刻碑。 > 魏征南将军司张詹,是一个十分聪明的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坟墓,他专门在墓前的石碑上,刻上一句话:白楸之棺,易朽之裳,铜铁不入,瓦器不藏。嗟矣后人,幸勿我伤!当时的人莫不信以为真,他的坟墓长期没有强人盗贼窥视,历经“八王之乱”,别的坟冢都毁尽,唯独张詹坟墓独在。 南朝时期,流民涌入,无人认识石碑上的字,张詹坟墓被打开,珍宝个个价值连城,张詹的一个谎言,保了自己地下百年太平。 张詹石碑刻字 唐太宗营造昭陵,也是仿效张詹的方法,长孙皇后死后葬入昭陵,唐太宗李世民亲自撰写碑文: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皆用土木形具而已。地面建筑却规模宏伟,到了五代时期,温韬不信这一套,他盗掘昭陵,看到里面“宏丽不异人间”,宝物应有尽有,才知道唐太宗撒了弥天大谎! 唐太宗昭陵 清朝顺治皇帝吸取了唐太宗的教训,他在孝陵前刻下石碑:皇孝遗命,山陵不崇饰,不藏金玉宝器,并大肆宣扬,让人们纷纷传说,天下人都信以为真,这使得孝陵成为清东陵唯一没有被盗的皇陵,并且完好如初! 顺治孝陵 反观唐太宗模仿失败,而顺治帝模仿成功,关键在于加剧这种传言的信服,并且在墓葬的外观设置上,尽量朴素简陋,这才是最为有效的防盗法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