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广网络有线广播电视HFC网络改造技术路线和建设指导意见

 文化龙乡 2017-04-22

安广网络有线广播电视HFC网络改造

技术路线和建设指导意见

(安广网技字〔2011〕357号)

安徽广电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二零一一年七月

1

目 录

一、总则 ................................................. 3

二、有线电视网络定义与承载业务目标 ....................... 3

三、有线电视网络改造技术路线 ............................. 5

四、HFC的指标要求 ....................................... 6

五、HFC的频率配置及带宽规划 ............................. 7

六、HFC光网络各节点设置 ................................. 7

七、HFC光网络拓扑结构 ................................... 8

八、HFC光网络纤芯配置 ................................... 8

九、HFC的光链路波长 ..................................... 9

十、HFC光设备选型 ...................................... 10

十一、HFC的同轴电缆网结构 .............................. 11

十二、HFC的同轴电缆网电缆选用........................... 12

十三、HFC的同轴电缆网设备及器材选型 ..................... 12

十四、HFC网接地要求 .................................... 12

2

一、总则

1.安徽有线广播电视HFC网络改造规划设计考虑单向广播电视业务,同时兼顾双向交互业务的需求,采取“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运营、滚动发展”的原则进行网络双向化建设和改造。

2.本指导意见适用于安徽有线广播电视HFC网络的改造建设,引用标准和文件:

GB/T 6510-1996 《电缆和声音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

GB 9025-88 《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电缆分配系统》

GY 5063-1998 《市、县级有线广播电视网设计规范》

GY 5075-2005 《城市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设计规范》

GY/T 106-99 《有线广播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GY/T 131-1997 《有线广播电视网中光链路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GY/T180—2001 《HFC网络上行传输物理通道技术规范》

GBJ-88 《防雷及安全防护》

GY 5073-2005 《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国家广播电视电影总局2007.12 《有线广播电视网双向化改造指导意见》

3.本指导意见只涉及HFC接入网,骨干网及城域网指导意见另行发布。

二、有线电视网络定义与承载业务目标

基于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和三网融合总体建设思路,根据安徽省广电数字化和网络双向化改造的推进计划,通过建设健全业务和网络体系、运营、客服和运维支撑体系、安全和监控等体系,实现对三网融合环境下多业务的承载。有线电视网络构成包括:

有线电视网络由接入网、城域网和骨干网(国干网和省干网)组成。在物理 3

层,有线电视接入网络是由光纤、光分配设备、光节点设备、同轴电缆、同轴电缆信号放大器等构成,城域网和骨干网都由光纤和光传输设备构成。

构建端到端的广播电视业务承载网络,传输和承载电视广播和互动电视等广播电视业务,即有线电视网络A平台或广播电视业务网;构建端到端的广电宽带业务承载网络,即有线电视网络B平台或广电宽带网;构建端到端的广电多媒体通信业务承载网,其接入网利用双向宽带通道虚拟组网。广播电视业务网、广电宽带网和广电多媒体通信网的规划应考虑未来IPV6的应用。拓扑图如下:

具体需要承载业务如下:

广播电视类 (包括模拟、数字广播电视和付费数字电视等)

互动电视类 (包括标清、高清点播、时移回看、信息服务、电视门户

和电视支付、在线交易等)

网络服务类(包括管线、电路、专线等资源出租)

互联网接入

互联网数据传送增值业务类

4

多媒体通信业务类

媒体内容中心服务类等

跨域互联互通,将来能开展异地服务和资源共享

三、有线电视网络改造技术路线

1.总体目标

以光纤同轴混合网为基础,全面实施数字化和网络双向改造,推进光进铜退,逐步实现光纤到户,确保先进性、实用性和经济性。

以视频业务为核心,构建与网络智能适配的开放业务平台,承载广电融合新业务,实现平台开放、业务丰富的目标。

以确保信息安全、文化安全为目标,构建完备的安全管控体系,实现对网络、内容、业务和终端的全方位可管、可控。

2.技术路线

1)遵循原则

标准性:技术系统、设备、接口协议要遵循已颁布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采用的硬件设备应通过总局或相关管理机构的入网认定,确保系统设备的互连互通。

可靠性:网络建设和施工应遵循低故障、易维护、可控制、可管理原则,确保有线广播电视双向网络的系统安全和可靠运行。

适用性:系统设计与建设要因地制宜,业务与技术模式要紧密结合本地的业务发展和本地的网络条件。

可扩展性:系统设计实施应遵循先进性、扩展性原则,充分考虑随着业务的扩展与技术的进步可以实现系统的平滑升级。

2)总体技术路线

为实现三网融合和多业务承载,城域光接入网部分,采用以EPON为主的技术路线;电缆网部分,根据基础现状,保护已有投资,针对不同的网络环境,因 5

地制宜,采用LAN或有源EOC技术,进行双向建设、改造,开展光缆延伸、光节点拆分,逐步实现光纤到户,实现端到端的可管控、可运营的有线电视双向网络。

DOCSIS技术对网络的适应性要求高,国产化程度低,建议在已开展区域内继续发展,在未开展区域双向规划中,建议不再规划应用。基于DOCSIS宽带业务接入系统的CMTS和CM设备应符合DOCSIS2.0以上标准;为支持IP电话业务,CMTS还应支持Packetcable2.0标准。

3)具体要求

A.广播电视业务网的接入网,传输和承载电视广播和互动电视等广播电视业务,可采用QAM调制广播技术、基于IPQAM技术和宽带IP技术,原则上应与其它业务相应承载网通过频点方式隔离。

B.广电宽带网的接入网应基于IP技术构建,可主要采用的双向宽带接入技术有PON+有源EoC技术/LAN、DOCSIS技术。

C.多媒体通信业务网的接入网可基于宽带业务承载网虚拟组网,也基于独立频点通道组网。

D.有源EOC技术,以低频为主,快速实现双向覆盖。

E.新建住宅小区,实施EPON接入,建议实现光纤到楼。五类线和同轴电缆同期入户,楼内暗装可采用复合缆,并积极争取开发商承担楼内及入户线缆材料施工费。设备取电因地制宜,灵活运用。有条件的地区可选择若干高档住宅小区进行光纤入户试点。

F.已建成的有源光网络(光纤收发器+LAN)方式技术成熟,可继续沿用。 G.已建成的CMTS系统(回传光接收系统、光接收机反向发射模块)限制在已建区域内应用。

H.为保护已投资网络,同一地区不宜采用两种以上的光传输建网方式。

四、HFC的指标要求

1.HFC的技术参数

6

系统(含前端、光缆网、同轴电缆网及用户端四部分)输出口的设计指标为:C/N≥44dB,C/CTB≤-55 dB,C/CSO≤-55 dB,对于数字信号的传输,系统输出口指标,MER≥28 dB, BER≤10E-6。

其中光缆网的指标要满足(传59个PAL频道)

一级光缆网:C/N≥50dB ,C/CTB≤-65 dB,C/CSO≤-60dB, BER≤10E-8。 二级光缆网:C/N≥48dB ,C/CTB≤-63 dB,C/CSO≤-58dB, BER≤10E-7。

2.HFC的入户电平

入户电平定义:指用户分支分配器分支口的输出电平,不含用户盒插损及接入电缆损耗。

模拟电视入户电平不低于69±3dBuV,数字电视(含IPQAM)入户电平不低于59±3dBuV,以确保系统输出口电平满足国标要求。

五、HFC的频率配置及带宽规划

频率配置满足国家标准要求,规划设计带宽860MHz以上。

六、HFC光网络各节点设置

1.城网(市/县城区覆盖的网络,下同)节点设置

(1)分前端节点:覆盖2~3万左右住户;

(2)光分配点:光纤汇聚、光功率分配点;一般覆盖4~10光节点。

(3)光节点:覆盖半径不超过200m,覆盖多层住宅住户100户左右,覆盖平房区(散户)住户50-100户左右;高层住宅单独设置光节点。

2.农网(市/县-乡镇-村联网及乡镇镇区、村覆盖的网络,下同)节点设置;

(1)分前端:原则上每个乡镇设1个,一般设在镇政府所在地;

(2)光节点:每行政村村部设光节点1个,乡镇政府所在地及自然村光节点设置按照覆盖半径不超过500米设一个;

(3)中心节点:每相邻的6-8个光节点(镇区光节点除外)选一个处于中 7

心位置的光节点作为中心节点,中心节点一般选用中心村村部所在地光节点。

七、HFC光网络拓扑结构

HFC光网络拓扑图节点一般由主前端、分前端、光分配点、光节点四部分组成,各节点之间的链路拓扑结构如下:

1.城网

(1)市级主前端至分前端采用路由走向环形/物理连接星型结构;

分前端至光分配点一般采用星型结构,必要时也可采用环型结构;

光分配点至光节点一般采用星型结构。

(2)县级网络一般不设分前端,城区较长且前端位置较偏的县可考虑增设一个分前端;

前端(分前端)至光分配点一般采用星型结构,必要时也可采用环型结构; 光分配点至光节点一般采用星型结构。

2.农网

市/县到乡镇采用星型结构,乡镇到村采用星型或星-树型结构。

八、HFC光网络纤芯配置

1.城网纤芯配置

环型干线网各节点间光纤芯数: 36芯以上;

总前端至未成环的分前端光纤芯数:12芯以上;

前端(分前端)至光分配点光纤芯数:一般为6芯,如果光分配点或其所带光节点附近有大集团用户、政府机关等,按2芯/单位预留光纤用于数据专线接入;

光分配点至每个光节点光纤芯数:一般为6芯,如果光节点附近有大集团用户、政府机关等,按2芯/单位预留光纤用于数据专线接入。

城网光纤拓扑示意图例如下:

8

2.农网纤芯配置

市/县-乡镇分前端节点光纤芯数:每节点4芯、同一链路的最后一个乡镇分前端节点6芯;

乡镇分前端节点-乡镇所在地光节点/中心节点光纤芯数:每节点 4芯; 中心节点-村光节点光纤芯数:2芯。

农网光纤拓扑示意图例如下:

九、HFC的光链路波长

1.城网

新建城网可采用1310nm 或1550nm光传输系统,已建1310nm城网继续采用1310nm光传输系统。城网1310nm光传输系统组网图例如下:

9

2.农网

市/县-乡镇光链路优先采用1550nm波长,乡镇-村光链路采用EDFA中继或13l0nm波长。1550nm组网图例如下:

十、HFC光设备选型

1.城网

光发射设备:1550nm发射机采用机架式,光放大器视网络规模的大小可采用模块式; 1310nm一般采用机架式,当全网规划光节点超过60个,采用模块式,发射功率选用16-20mW且功率等级相同或相近以便备份。

光分路器:根据传输距离远近,原则上配置等比分配的光分路器。

光接收设备:一般采用预留网管的光接收机,新建高档住宅小区,可采用预留网管的光工作站。

10

2.农网

光发射设备:1550nm采用机架式,光放大器视网络规模的大小可采用模块式; 1310m采用机架式或模块式,发射功率选用16-20mW且功率等级相同或相近以便备份。

光分路器:根据传输距离远近,原则上配置等比分配的光分路器。

光接收设备:乡镇分前端一般采用预留网管的的光接收机,其余光节点采用普通型光接收机。

3.同一区域设备生产厂家数目应控制在1-2家,保持网络的统一性。 十一、HFC的同轴电缆网结构

1.光节点至楼栋单元口分配网:采用“对称树型结构,均衡分配”方式;城网光机直接带户,原则上不再使用放大器;农网光机后串接的放大器级数控制在2级以内。

城网拓扑结构图例如下:

2.楼内入户部分:对于城网,楼内入户原则上采用无源集中分配方式,其拓扑结构图例如下图,农网中农村光节点下可采用树枝型分支分配方式。 11

十二、HFC的同轴电缆网电缆选用

1.光节点以下主、支干线:放大器之间采用-9以上同轴电缆,连线长度遵循“单位增益法”(即在一段链路上,放大器“增益’和电缆“衰减”应当相等) ,放大器至楼栋分配部分采用-7以上同轴电缆;

2.主、支干线以下入户线:一般布放一根-5物理发泡同轴电缆,对于新建的楼宇住宅小区,建议采用复合缆(同轴电缆和五类线混合在一起)入户。 十三、HFC的同轴电缆网设备及器材选型

1.放大器:一般采用野外型、集中供电860MHz以上优质放大器;

2.分支分配器:室内分支分配器都应采用5MHz-1GHz、后盖焊接式一体化设计、高屏蔽的优质分支分配器;室外分支分配器采用防雨箱或防雨型优质分支分配器;

3.电缆连接头:所有暴露在室外的线路接头需采用防水接头或直接贯通头,并在做好接头后做进一步的防水处理(加703硅胶后再外加一层伸缩胶布或热缩管),室内-5、-7电缆建议采用挤压式接头,决不可采用卡环式简单接头;

4.用户终端盒:应采用高屏蔽的终端盒。

5.同一区域设备及器材生产厂家数目应控制在2-3家,以保持网络的统一性。

十四、HFC网接地要求

机房、光节点、放大器和户外电缆等的接地严格按照GB 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执行。

1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