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匆匆那年,匆匆那情

 流星山寨图书馆 2017-04-22

 
 
 

凌雨 2017-04-19 17:04

昨天和朋友一起观看了《匆匆那年》——又一部关于青春和爱情的电影。从时间节点基本可以断定片中那群孩子的年龄:1999年高一,十五六岁的年龄,也就是说,这是一部关于83、84年出生的孩子的记忆,或者可以大而广之,是一场80后的青春戏。

匆匆那年,匆匆那情

影片一如《致青春》、《同桌的你》,一样用一些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来标记时间:千禧年、2001申奥成功、2002世界杯等,这些同样能够唤起曾经经历过这些事件的人们一些回忆,虽然时空的记忆不同。

起初决定看这部电影,还是被它的名字吸引《匆匆那年》,透出唯美的感伤,对时光流逝的感伤。

这部由张一白执导,据九夜茴小说改编的电影记录了方茴、陈寻、乔燃、赵烨、林嘉茉的成长历程,电影通过一些片段几个问题的讲述串起了陈寻和方茴的爱情往事。

陈寻和方茴,高中恋爱,并且考上同一所大学,但他们的爱情并没有收获终成眷属,而是走向了寿终正寝。原因很复杂,却也很简单,性格使然。阳光少年陈寻,多才多艺,是人群中被追捧的对象。方茴,性格内向,拘谨刻板,是人群中不起眼的凡人。在高中简单枯燥的生活中,方茴的性格弱点并不明显,反而因她的文静和沉稳而显出与众不同的美。但,到了大学之后,生活不再单单是学习和考试,还有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依然如故的方茴显然已经追不上陈寻的脚步,无法融入陈寻的世界。正如剧中陈寻所说,方茴是他的一块陆地,而沈晓棠却是那个可以和他一起飞翔的人。其实即使没有沈晓棠的出现,想要飞翔的陈寻也不会一直停留在陆地上,他是一只追求自由的鸟,需要的是飞翔的天空,陆地只是他偶尔歇息的港湾。

匆匆那年,匆匆那情

我没有看过九夜茴的原著小说,不了解小说中塑造的方茴究竟是什么样子,仅仅从电影的展示中,我觉得方茴是一个内向、矜持、沉默、冷静、自尊心强又很好面子的女孩,她的性格决定了她和陈寻的结局。当陈寻想要陪她一整天为她弹吉他时,她选择遵守规则按时上课,无聊的陈寻遇到了逃课的沈晓棠,把时间和吉他弹奏都给了沈晓棠;当陈寻想要弥补错过生日的愧疚时,她选择默默坐进爸爸的车里,找不到陆地的陈寻遇到了另一只自由的鸟沈晓棠,把情感和放纵都给了音乐的共鸣;方茴的矜持冷静,使她宁愿独守冷落的寂寞也不主动提出要求,而沈晓棠却主动提出自己想要去看升旗……如果陈寻是一个细腻文静的男生,可能会用心猜测方茴的心思,可惜陈寻不是!与之相比,我倒觉得文气的乔燃更适合方茴。

匆匆那年,匆匆那情

方茴的矜持让她不能迈出自己的围城,方茴的自尊心让她主动提出了和陈寻分手,让她不允许自己挽回。而陈寻,此刻已不再是那个小心翼翼守护心事的少年,自己以“13分”的付出而自认很努力了,况且,他身边不乏替代者,情感的空缺很快就会被填补,他几乎没有挽回。

其实,无论最初还是后来,方茴一直是个被动者,没有掌握主动权,真正的主动权掌握在陈寻手中,尽管是方茴提出了分手。

时隔十五年之后,当被追问是否后悔时,陈寻坦言后悔了,他想从被众人追捧的瞬间重新来过,他想走下神坛只拥抱她一个人。可是,如果一切重来,他们的性格差异依然会走成陌路。

这部影片和最近几年上映几部青春电影一样,把大学校园染成了五色,各种社会的问题都在这里显现,这也是本片的诟病所在。除了几个主人公之外,我们看到片中的大学生都是低俗无聊的,这是一个颓废的群体,男生宿舍除了津津乐道性生活之外就没有过其他的话题。当然,无可否认,对于80后90后的一些谈恋爱的大学生而言,性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但也没有必要浓墨渲染吧!与之相比,我倒更喜欢大学校园里单纯的爱恋,也是青春里唯美的画面。

匆匆那年,匆匆那情

匆匆那年,匆匆的更是那份青春,那份情感,那份记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