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砚田博识】你知道欧阳询《三十六法》,但你听说过《九成宫醴泉铭碑》“十二法则”吗?

 大川之小溪 2017-04-22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书法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书法楷书系列中的佼佼者,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因此,学习好《九成宫醴泉铭》上可追魏晋、南北朝书法,下可窥唐宋以后书法名家,无论转向哪种书体都比较方便。

但如何更轻松地掌握这其中的规律,是历代学书者所重视并探求的问题。现有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的《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系统详尽地分析了《九成宫醴泉铭》的结字规律,总结出“十二大法则”。这十二种法则包括大部分的共性原则(对比原则)和少量个性特征。这些原则均出自历代书论经典著作,归类总结后集聚起来,根据每种帖的特征进行举例讲解,深入浅出,可帮助大家临帖。



1.突出主笔


刘熙载《艺概》曰:“画山者必有主峰,为诸峰所拱向,做字者必有主笔,为余笔所拱向,主笔有差,则余笔皆败,故善书者必挣此一笔。”姜夔《续书谱》曰:“每字有一笔是主,余笔试宾,皆当相顾。”主笔就是一个字中起决定作用的一二笔,余笔皆应相顾主笔,笔画组合应该以该笔为主,并起关键作用,一般说,主笔写好了,整个字就平稳,就有精神。

如“氏、气”两字的勾要长而下伸,放纵伸展,此笔不可太弯,否则乏力。“光、九”两字钩要舒展,动中求平稳,若写呆板,整个字就没有精神。另外,竖钩往往是一个字的主笔,如“可、事、乎”。“步”字的撇长伸,似斜反正,捺画向右伸展,常作为字的主笔,如“迹”。“五”字的长横,“甲”字的中竖,“旬”字的横折钩是该字的主笔,形态长且舒展。




2.中宫收紧


字中有撇捺左右对称分布的,交叉点为字的中宫,中宫收紧则字形重心稳定,如“东、承、蒸、泉、察”等字。

“字有九宫。九宫者,每字为方格,外界极肥,格内用细画界一‘井’字,以均布其点画。”清代包世臣《艺舟双楫》有云,“然 中宫有在实画,有在虚白,必审其字之精神所注,而安置于格内之中宫;然后以字其头目手足分布于八宫,则随其长短虚实而上下左右皆相得矣”。如“虑”字,中间“田”部收紧,上面“虎字头”与下面“心字底”放开,使得中间愈紧上下愈松。

清代刘熙载在《书概》中也指出:“欲明书势,须识九宫。九宫尤莫重于中宫,中宫者,字之主笔是也。主笔或在字心,亦或在四维四正,书着眼在此,是谓识得活中宫。”如“杂”字,笔画中间密集,四周发散。如此中宫收紧后,整个字显得更加得体。





3.疏密停匀


疏密,指结字时比划安排之宽疏与紧密。元陈铎曾《翰林要诀*方法》云:“结构,随字点画多少,疏密各有停分,作九九八十一分界划均布之。”疏密相得方为佳作。宋姜夔《续书谱*疏密》云:书以疏为风神,密为老气。如‘佳’之四横,‘川’之三直,‘鱼’之四点,‘画’之九划,必须下笔劲净,疏密停匀为佳。当疏不疏,反成寒乞;当密不密,必至雕疏。”明李淳《大字结构八十四法》云:“疏排之撇须展,不展则寒乞孤穷。缜密之划用蹙,不蹙则疏宽开放。”又云:“疏,‘上、下、士’。疏本稀排,乃用丰肥粗壮。密,‘赢、裔、龟’。密虽紧布,还宜自在安舒。”清邓石如曰:“字划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气,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明赵宧光《寒山帚调*格调》云:“书法昧在结构,独体结构难在疏,合体结构难在密。疏欲不见其单弱,密欲不见其杂乱。”

作书时须随字之形体,调匀其点划之大小、长短、疏密,务使密处不相犯,疏处不相离,点划位置匀称,分间布白协调。所谓排之以疏其势,叠之以密其间。疏密相得,方为佳作。画少则疏,如“亥”。画多则密,如“响”字。“几、营”两字上密下疏,“兹、罪”两字上疏下密。“动”字左密右疏,“循”字左疏右密。“察”字中间密,“当、盛”两字中间疏。




4.向背顾盼


向,指点划结构之两部分相向者,如“尚、功”等。背,指两部分相背者,如“丹、代”等。无论“向”或“背”均要各有体势,须相互顾盼呼应,神气贯通。欧阳询《三十六法》云:“向背:字有相向者,有相背者,各有体势,不可差错。相向如‘卯、好、知、和’之类是也。”明李淳《大字结构八十四法》云:“向者虽迎,而手足亦须回避。如‘妙、舒、好’。背者固扭,而脉络本自贯通,如‘孔、乳、兆’。”宋姜夔《续书谱*向背》云:“向背者,如人之顾盼、指画、相揖、相背。发于左者应于右,起于上者伏于下。大要点划之间,施设各有情理,求之古人,右军盖为独步。”隋释智果《心成颂》称:“分若抵背,谓纵也,‘卅’、‘册’之类,皆须自立其抵背,钟、王、欧、虞皆守之。”

纵向线条之间应有向背关系,包括相向和相背两种态势。相向如“尚、高”,左边竖画向右,右边竖画向左。向背如“成、丹、九“等字。结构的两个部分之间也有向背关系。“物、功、勒、既、移”等字的左右两部分相向,“外、代、肌”等字的左右两部分相背。处理好向背关系,能使结体更有变化,笔画更有情趣。无论相向、相背,都应该互相顾盼照应。




5.收放有致


《心成颂》云:“回互留放,谓字有磔掠重者,若‘爻’字上住下放,‘茶’字上放下住是也,不可并放。”《书法三昧*大结构》:“炎、茶,两捺之字,或上捺或下捺,各宜所重。”须有收有放,或上放下收,或上收下放。如“导”字上放下收。

《九成宫》中收放对比强烈,如“沙”字竖收撇放,“帝”字上收下放,“夏”字中间收上下放。“神”字左收右放,“取”字左放右收。“实”字上收下放,撇收捺放。




6.开合变化


隋释智果《心成颂》:“间合间开,‘无’字等四点四画为纵,上心开则下合也。”表述的是线条同时并列时,不能平行。“无”字四短竖在中间,呈上开下合之势,下面四点的形态与之对应,呈上合下开之势,这种不同的开合变化构建成参差错落的线条组合,如“取、虽”等字。《大结构五十四法》:“皿、四,四柱之字,左右上开下合。”线条之间的平行给人以呆板、单调之感,不平行即有开合关系,运用开合对比的方法来避免一个字中各种线条的平行,是结字常用的方法。





7.参差错落


《论用笔十法》中说:“点画编次,无使齐平,如鳞羽参差之状。”左右组成的字,要处理成参差错落方显逸趣横生。黄自元《间架结构九十二法》:“点复者,宜偃仰向背以求变,画重者,宜鳞羽参差以化板。”

刘熙载《艺概》:“字体有整齐,有参差;整齐,取正应也;参差,取反应也。”要在整体中求参差,又当于参差中求整体。

“带”字的七竖变化丰富,上四竖长短不一,上部参差不齐,互相间呈相背状分布,下部三竖长短对比明显,左短竖呈点状,中长竖上下贯通。




8.纵横交错


朱和羹《临池心解》:“其实分行布白,不外间架;间架既定,然后纵横变化,无不如志矣。”

字有取纵势,向上下方向伸展,如“宝”字。有取横势,向左右方向伸展。如“池”字。从内部结构看,是取纵势和横势相互组合。“资”字上横下纵,上部左右结构,向横势伸张,下部则处理成瘦长,呈纵势。




9.左右高低


明李淳《大字结构八十四法》:“让左,须左昂而右低,若右边有谦逊之象。”如“助、幼、即、却”等字。“让右,宜右耸而左平,若左边有固逊之仪。”如“晴、绩、峙”等字。字头字脚齐平,方方正正,不符合变化美的原则。在行笔中,应保留并强化汉字结构中本来不齐平的特点,改变结构中齐平的形体成为不齐平。如左右结构的字,右边笔画较多而且取纵势的,有长撇画向左伸展的,或右边有横折竖钩、竖弯钩或长竖的,左边部分笔画都要向上提,成左高右低之势。

左中右三部分组成的,各有高低不同,“澈”字中间高,“仰”字中间最低。




10.重轻对比


姜夔《续书谱》云:“尝考其字,是点画处皆重,非点画处偶相引带,其笔皆轻。虽复变化多端,未尝乱其法度。”

笔画细则显得轻,笔画粗则显得重,如两个“为”字,一轻一重,“前”字的人字头画粗则重,下部画细而且轻。




11.避就穿插


《玉篇》:“避,回避也。”《广韵》:“就,迎也。”即相迎。指作书时为使结构之险易、疏密、远近得以调和恰当,须讲求“避”与“就”。欧阳询《三十六法》云:“避就:避密就疏,避险就易,避远就近,欲其彼此映带得宜。又如‘庐’字上一撇既尖,下一撇不当相同。

笔画与笔画之间发生抵触时,有的笔画要“避”,笔画孤单离散时,有的笔画就要“就”。如“既”字,左部末笔原是点,因为和右边相犯,写在上竖末,同时,右边撇画左伸,一避一就解决了矛盾。



12.虚实离合


张怀瓘《玉堂禁经*结裹法》云:“夫言实左虚右者,‘月、周、用’等字是也。”朱和羹《临池心解》:“作行草最贵虚实并见。笔不虚,则欠圆脱;笔不实,则欠沉着。专用虚笔,似近油滑;仅用实笔,又形滞笨。虚实并见,即虚实相生。书家秘法:妙在能合,神在能离。离合之间,神妙出焉。此虚实兼到之谓也。”

如“同”字外实内虚,“当”字中间虚上下实,“恩”字上下虚实转换。




购买正版字帖,请到西泠印社出版社旗舰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