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仕强:修身六个字,看你做到了几个?

 闻古博今 2017-04-22

《大学》中的八目分别是明明德于天下、治国、齐家、修身、正心、诚意、致知、格物,这八条目是结果导向的从大到小,即从天下到个人。

其中平天下、治国、齐家三条是针对外我,修身、正心、诚意、致知、格物五条是针对内我。内我的终极目标是修身,外我的终极目标是平天下。


曾仕强:修身六个字,看你做到了几个?

那么其中修身,修什么呢?既然知所先后,才能近道,我们先提出三点,说明如下:

1、大小

讲求伦理道德的社会,最不喜欢没大没小的人。如果认为“人人平等,不应该分大小”,那就是不明白伦理的意义以及区分大小的价值。人人平等,是指在人格层面上的平等,应该受到彼此尊重。但是作为自然人,身上的责任是有所差异的。比如在同一家单位,不同的岗位其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就有所不同。

孔子在《论语·颜渊篇》答齐桓公问政时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思是无论是君臣还是父子都必须尽职尽责,坚守本分。这种正名的要求,不但是有利于社会朝着和谐的方向完善,而且有利于政治在安定之中求得发展。

《论语·子路篇》中指出,政治当以“正名”为先,以免“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我们习惯于见面先分大小,并不是摆架子,更不是为了讨好上司、逢迎拍马。我们分大小,旨在尊重每一个人的职责,促使其更为敬慎,随时随地做好恰如其分的表现。

2、高低

大小是居于职务的需要,表现出责任的轻重。高低则是自己的声望所衍生的影响力。我们会对官员有很高的道德标准要求,但是我们很好在制度上造成结构性的制衡。

我们并不支持公开性地批评时政,我们更加看重的是声望的培养。官员对于声望高的人的敬仰,也就说明了其对于道德修养的重视。声望高尚的人士,也经常扮演通风报信的角色,找机会反应民间的实况,向相关官员提出积极性的建议,来增加自己的声望。无论是地方士绅或国之大老,都是众望所归的高尚人士。

《易经·系辞上传》开宗明义指出:“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尊卑不过是高低不同,并没有贵贱的分别。后来由单音词变成复音词,才将尊和贵、卑和贱连结在一起。

曾仕强:修身六个字,看你做到了几个?

3、是非

炎黄子孙最厌恶没是没非的乡愿,背后经常责骂其为糊涂虫。是非分明的人,在中国社会,往往没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因为我们十分清楚:是非很难明,而且会变动,必须慎断是非。除非拥有十分的把握,否则最好不要是非分明地把话说得太满,以免引起大家的反感。

“是”中往往有一些“非”,而“非”中也多少有一些“是”,这才合乎“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法则。我们需要一个互相包容的理念来进行是非的分辨。立即反映的作风往往不受我们欢迎,对于铁口直断的人,也抱持怀疑的态度。为什么事缓则圆?从这里可以获得答案。不走直线,稍为采取一些迂回的办法。拐一个弯,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受人赞赏。


把“大小、高低、是非”这三项人生修练,当做基本修养,主要是居于“人禽之辨”的需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注重做一个人,必须明白自己与禽兽之间的差别,以免被骂为“畜牲”而愤怒不已。

把这三项修养好,基本上就站稳了做一个人的立场,然后才逐渐加强其他各项修养,应该可以按部就班、日有寸进。在己安人亦安的大前提下,不缓不急,稳定中求进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