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雄三影古塔不见了“一塔三影”,到底什么情况?

 金日九 2017-04-22


  本报韶关讯记者彭卫,通讯员朱祖纯、李子亮摄影报道:粤北第一高塔———南雄三影古塔将于下月迎来“千岁大寿”,可是让当地文化专家苦恼的是,古塔最为传奇的一塔三影奇观却不知道该如何恢复。

工艺精湛保存完好

  三影塔位于南雄市区永康路,原名延祥寺塔,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是广东省仅有的有绝对年份可考的北宋早期砖塔,也是粤北现存最高的古塔。

  三影塔坐北朝南,六角九层,通高50.2米,整座塔身由青砖砌成,自下而上尺寸层层递减,自然规整,远看秀丽挺拔、气势雄伟。由于砌砖采用黄泥浆粘接、勾缝,塔身整体呈土黄色。在夕阳余晖下,如老衲禅定,宝塔通体发出金黄色的光芒,令人称奇。

  三影塔的塔身每层都伸出飞檐和栏杆,每个檐角的梁头下都悬挂着一只铜钟,全塔共挂了48只铜钟,每条檐脊的端部各蹲伏着一只绛红色的陶貔貅。虽然历经千年,但是塔内飞檐斗拱,迥廊环绕,至今依然保存完好。

  南雄博物馆的朱馆长告诉记者,受风力影响,国内不少古塔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倾斜,而三影塔却依然笔直耸立,这得益于造塔用的青砖坚固整齐和粘合用的砂浆均匀细腻,在“纯手工”的年代,要做到这样也颇为不易。

檐伏貔貅驱邪祈福

  为何要建三影塔?朱馆长告诉记者,传说中这和塔上飞檐端部的貔貅有着很大的关系。相传在南朝时候,梁武帝萧衍的长子萧统,曾经隐居在始兴的傅大士那里读书。有一年,始兴、南雄疫病流行,死人甚多。萧统为了治病救民,奋起追瘟,从始兴追到南雄的瑞应山,见到一只貔貅,便捉住它,斩去它的角,磨水给民众治病。这样很快就扑灭了这场瘟疫。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性情温和,心地仁慈的太子,便在瑞应山前建延祥寺来祭祀他。到了宋代建塔的时候,又将陶制貔貅放在檐角,寄以祛灾托福之意。

  传说毕竟是传说,但是驱邪祈福却是兴建三影塔的初衷。朱馆长告诉记者,古代不少君王都借助佛教来巩固统治,因此形成了以唐寺宋塔为标志的佛教文化风貌,南雄现存宋、元、明、清时期的古塔10座,三影塔就是宋塔中的杰出代表。

阴阳塔影百年不见

  在三影塔里,最传奇的不是建筑的精湛,也不是美丽的传说,而是一塔三影、阴阳塔影的奇观。据《直隶南雄州志·古迹略》记载:详符己酉年,异人在建好古塔后,又在塔旁建一座庙堂,不管晴天还是阴天,庙堂的堂壁上都可以反射出三个塔影,一影向上,两影倒悬。传说中,如塔影照在厅堂则为吉,照在房壁则为凶。因此,古塔被称为“三影塔”。

  “可惜的是,千岁大寿将至,三影奇观却不见了踪迹。”朱馆长告诉记者:“经过多方考证,周围建筑风貌的变化是这一奇观消失的主要原因。”据朱馆长介绍,有不少专家对三影奇观进行过考证,专家们根据史料所载的“塔影靡定”、“见于壁间”、“二影倒悬,一影向上”等三影的特点推断,在三影塔旁有两口水塘,在阳光的照射下,一影是直映于延祥寺壁的塔影,塔尖向上,二影为两水塘中的倒影反映于壁,塔尖向下。由于三影塔旁的延祥寺和两口水塘都已经不见了踪迹,使得三影奇观也随之消失。由于史料上对延祥寺的地址没有准确的记载,也就给三影塔恢复三影奇观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朱馆长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伴随着台湾探亲潮,一部解放初期被国民党带去台湾的南雄地图明代影印本重归南雄,这让当地一度燃起了重现三影奇观的希望,可惜的是这部明代影印本上也未有延祥寺具体位置的标注。2003年,南雄市文化部门也曾和国家文物局联系过,可是得到的回复是“不知道延祥寺和照壁的具体位置,无法恢复三影奇观”。

别忘记给小编点 哦!

老板说了!您点一个 

小编的工资就涨三毛!

【好文】

南雄各大山头有一种野生水果快熟了,99%的人都不知道它这么厉害!

空调下放一碗米饭 3天后的结果让人直接吓傻!

【小道消息】据说南雄坪田在拍电影战火激烈,真的假的?求爆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