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月16古琴欣赏会·视频】琴瑟在御,莫不风雅

 心静如水D 2017-04-22


   00:00-00:10青年古琴演奏家毛玥老师演奏《平沙落雁》

00:12-01:09赵家珍教授说琴讲座、互动问答

01:09-01:27赵家珍教授演奏

      7月16日,得益于娃哈哈未来城的引荐,纯真年代·音乐沙龙邀请到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传承人、著名古琴演奏家赵家珍老师光临,带来一场古琴艺术分享会。除了为大家讲解古琴艺术的传承、琴人和琴曲广为流传的典故,赵老师还演奏了经典古琴名曲《酒狂》、《流水》和《梅花三弄》,三首曲风迥异的琴曲在赵老师的指尖如行云流水,悠远灵动,令观众(听众)大饱耳福,在琴声袅袅中回到唐宋风雅,度过了一个诗意享受的下午。

赵家珍老师说琴

    听说纯真年代书吧的名字,就油然而生一种感动。我们这个年代特别需要“纯真”两个字,它给我的那种想象力很美好。社会的快速发展,使我们失去了很多纯真,那么古琴或曰音乐、文化,对我们大家的提升更不可或缺,一个纷繁的社会更加需要我们对纯真的探索和追求。



(赵家珍老师的门生、中央音乐学院古琴硕士毛玥老师为大家演奏《平沙落雁》)


   古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有史记载已有三千年。如果从伏羲制琴来说,有五千多年了。现在流传下来可用的最古老的琴,仍可以用来演奏,是唐琴,在外观上并没有太大变化。唯一区别,古时候用的丝弦,即音乐的“乐”的繁体写法“”上面的这个“丝”字就是琴弦,丝弦缠在木头上可以弹奏,就是音乐。相传伏羲制琴是看到凤凰落在桐木上唱歌,声音特别好听,他就认为桐木是最佳的制琴材质,所以就“琢桐木而制琴”,后世的古琴也都是以桐木制作而成。



(赵家珍老师说琴)

    琴在古代广泛流传于帝王、士大夫、文人阶层,用它来作为修身养性的乐器,所以文人促成了中国音乐里唯一有琴谱记载的就是古琴,这也是称古琴为“中国音乐活化石”的原因。古琴的乐谱是用文字记载的,到了唐代古琴家曹柔发明了曲谱《减字谱》,明代宁王朱权一辈子都在研究戏曲、绘画、古琴等艺术,出版了《神奇密谱》,搜集到所有当时可以记录到的曲谱,较为全面。魏晋时期“竹林七贤”里的阮籍和嵇康是大名鼎鼎的琴家,阮籍创作了著名琴曲《酒狂》,嵇康则在临死被行刑前要求弹一曲琴曲《广陵散》弹完即大喊:《广陵》从此绝矣!幸运的是,后世还是流传下来了《广陵散》,《神奇密谱》即是在隋朝的一本宫廷谱本里发现《广陵散》曲谱的。


(沉醉于琴声的现场观众)


    很多历史上有记载的著名文人也都是大琴家,比如蔡邕蔡文姬父女俩,《胡笳十八拍》即相传为蔡文姬所作,相传唐代天宝年间的琴师董庭兰据此创作出了琴曲《大胡笳》和《小胡笳》。还有一种琴家是宫廷豢养的琴师,专门为帝王弹琴的音乐家。

      古琴不像其他艺术绘画、瓷器有作品物件留下,音乐是稍纵即逝的,所以我们无法感受唐朝时人们怎么弹琴,只能尽量还原、贴近。古琴是中国文化的代表,比如明代著名琴谱《溪山琴况》,就是虞山派的徐上瀛所著的关于琴的音乐美学专著,是古代琴学理论的集大成者。

(演奏)

 

   音乐的发展起初都是打击乐,然后是吹奏乐曲,再是琴。怎样区分西域传入的乐器和汉族本土古典乐器?前者名称都是两个字:二胡,琵琶,扬琴,唢呐等。后者都一个字:琴、瑟、筝、箫、笛、笙、埙、鼓、阮等,成语滥竽充数里的竽即是“笙”。

       中国传统艺术最大的特点在于古朴、美到极致,古琴三千多首,弹美弹好听最重要,流传下来十大名曲即如此:《平沙落雁》《梅花三弄》《高山流水》《潇湘水云.》《广陵散》《阳关三叠》。。。



(书吧女主人朱锦绣老师和赵家珍老师)


   古琴的节律、音律和人的身体是十分贴合的,所以自古以来被文人阶层视为自身修身养性的最好的器物,也是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中,令人内心充满美的享受、慢下来的一个十分不错的才艺选择。




本次活动特别支持:娃哈哈未来城

       是娃哈哈集团全心打造的一家以0-12岁孩子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培养既具有中国文化自信又具备国际化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及个性化发展的学生为目标的一站式、全方位教育学习中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