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走巴盐古道,品一路民谣

 waxf 2017-04-22

作者|文件、毕春华

翻开历史扉页,巴盐古道穿越往日时空,腾跃而起,过千山入万壑,相伴相随,缠绵一段'巴盐销楚”的岁月,听花开的声音,品花谢的寂然。

  一一题记


春天,风也多情,雨亦随意,兴起于午夜,浪漫于人间,润物无声。

夜雨临幸的早晨,空气格外清新。街边的行道树与风景树,在沐雨过后,著一袭绿裳,一尘不染,列队相送早行的人们。

晨起,一个人,踩着绿树之间泻落的晨光,如同走在朝圣的路上,心静如水,硬生生冷落了早莺、云雀、燕子闹春的乐章。

雨后初霁,难得的好天气。采一缕阳光,携几名徒友,走一段巴盐古道,听几番路上民谣,追寻那些渐行渐远的文化符号……

踏上巴盐古道,我心里潜伏的古老民谣飘然而来——

上坡脚又软,

下坡脚打闪。

一天不吃盐,

平路打窜窜。

一首民谣,一段历史

在交通不畅的年代,咸丰县域的食盐供给有两条渠道。

一条西线历史短,不久远西起彭水县郁山镇,经黔江、入朝阳、过丁寨、到咸丰、下来凤。

一条北线至今朝,逾千年。北起石柱县西沱镇,经利川、入大村、过清坪、到咸丰、下来凤。全程300多公里,青石板沿路铺开,路面仅3尺多宽。因此,俗称'三尺道'。现在,人们冠以浪漫的名号——'巴盐古道'

'巴盐古道'不是一马平川的大道,而是横陈于群山之中的羊肠小道,时而攀峰入云,时而顺坡入壑,时而凿壁而过。行路之艰幸不可言喻。

过去,北线这条“巴盐大道”被喻为“南方丝绸之路”。沿线分布着运盐集镇、老街、村落、歇脚店子、驿站等,繁华千年。

如今,北线这条曾经为人世间做出过重要贡献的古道,随着现代交通之便捷,便退出了历史舞台,渐渐地被人们忘却,部分古道己被毁或废弃。而沿线的集镇、老街在现代文明的洗礼中,更显盛世繁华。遗留的盐运残镇、古村落、歇脚店子、三尺道、路碑、寺庙、桥梁、水井等古道遗址文物,弥足珍贵。


一首民谣,一段情怀


众徒友出镇入山,古道历史的遗迹又渐渐地被这些饱尝了城市喧闹之苦的人们重新记起。

我们徒步的线路仅是巴盐古道中的一部分。曾经,梅子坪“路上人不断,锅里不熄火”,给巴盐古道留下一段繁华的记忆。如今,梅子坪集镇,一幢幢小洋房,鳞次栉比,以新的姿态淹没了历史痕迹。踏足此处,已无从觅得木楼驿站的丁点身影及喧闹的景象,只能凭想象亲近吊脚楼上风情妖娆的厨娘。

抬步石阶,望云攀登,古道上的石板几乎全都是光滑的,炫耀着当年的繁华与热闹。行不上百米,已是气喘吁吁。领头的徒友为了鼓舞大家的士气,时时站于显眼处,打哨吆喝。恍惚之中,我穿越历史,看到一列土家汉子,肩挑背负,喊着穿山的号子,和着打趣的民谣,闹了山的空寂,破了云的情怀,煽情而来——

前面是条坡,

大嫂门前过。

背哥心里渴,

讨碗凉水喝……

古道在脚下延伸,风景在眼前掠过,我于行走之间,特别留意石板的状态,发现在光滑的石板上散落着深陷的打杵印迹。这些印迹,真实地记录下土家儿女艰苦创业的历史,记录着曾有过川流不息,车马喧闹的辉煌历史,让人为之敬佩,为之倾倒。

投入盐客队伍当了背客挑夫的土家汉子,用他们的壮硕与坚韧征服了巴盐古道,也享受了一路旖旎风景。盐客们在青山翠林中穿行,看一路花开成瀑,撒一路心事成殇。


一首民谣,一种向往


今天。行走在巴盐古道上的徒步队伍,彩旗飘飘,衣着时尚,好似一条流动的虹,划破关山,以一种俏皮的画风映衬萧穆的历史,淡了沧桑,美了岁月。

听!蓦然吼起的野性民谣,在山间回响,荡人心旌一一

小姑娘,

快快长,

长大嫁个盐客郎,

带你上西沱,

回头下南阳

同行的女徒友,天性流露,恰好应了歌中意景。于百花从中,拈花装扮,一路笑颜,一路剧情,扮演着长大的姑娘。

感人的剧情莫过于驻足于吊脚楼处、翘屋檐下、方格窗外、双木门旁,美人依壁相思,唯有心上的盐郎。然而,于深山密林处,溪水潺潺旁,纵是'楼角翘檐勾画图,碧波清水映家园'的美景。却是,这些美景虚设,任那黄衫美娘立于峰顶之上,抚额眺望,望断天涯,终不见那杵杖而来的盐郎。美了景致,却冷落了盼归的俏娘。

温馨的剧情莫过于牵一帘青蔓,挂满相思,见证日落月出,浸润风霜雨雪,等待荷盐归来的情郎。那迟来的盐郎,采撷蔓上的念,合掌托起,轻嗅情人的芬芳。

狗血的剧情莫过于信手掐一朵山花插于鬓角,扮一次老鸨,演一次头牌,摇一身风韵,抖几许情思,付与孤独盐郎,抚慰他们无所归依的魂。心中为他们默默祈祷,心之安处即是故乡。


一首民谣,一种精神


不知不觉中,一行人翻越赵家山,下行太平沟。先头部队已候在桥上,唱着民谣打趣我们。“早上三杵慢悠悠,午间三杵赶日头,晚上三杵赶宿头”。其时,己是午餐时分,我们正如盐郎一样,三杵赶日头,不错过午餐。

我挥手致意,以民谣应和——

正月过了年,

劝郎去背盐,

养儿要报父母恩,  

百善孝为先。

自古以来,土家儿女,品质本朴,勤劳善良,不畏艰苦,时常承受身体之累、皮肤之痛,养家行孝,代代相传。

回望来路,巴盐汉子与现代徒友的身影共舞,从此,巴盐古道上又添馨香。

作者:文件、毕春华,两人同为湖北恩施人,中小学教育工作者。一个是文笔细腻情感丰富的熟男,一个是一个轻灵感性充满书香气的女子。喜欢在闲暇时看看书,在行走间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文字记录生活的点滴美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