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宾虹到底可不可以骂

 逸心茶舍 2017-04-22

       黄宾虹到底可不可以骂?批评者提到的“黄宾虹是个危险的大陷阱,害了几代人”,虽然“责任不在黄宾虹”,却到底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


  黄宾虹既是中国山水画离我们最近的一座新高峰,同时又能成为“危险的大陷阱”,这无疑是一个难以解释的矛盾。要弄明白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把美术史推远到一定的距离,看清黄宾虹在山水画整个历史演进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他的意义所在。


  中国山水画到了北宋,从观念、技法到意境的营造,已经到了成熟完善的阶段,形成了难以逾越的高度。于是,从南宋开始,掉头往另一个方向发展,这个方向就是不断地走向“简略”,或者说“写意”。南宋与北宋的区别,不仅仅是构图上从大山大水的“全景式”变成“马一角”、“夏半边”,笔法也从追摹物象转为一味“简劲”,开始出现“抒情”的意趣。虽然南宋山水与元人山水看上去大相迳庭,但其“抒情”性却为元人埋下了伏笔。


  元代是一个大的跃进。山水物象进一步简化,而书法式用笔成为主导。宋人以物象为中心,笔尽物态,以变应变;元人以笔趣为中心,执一驭万,以不变应万变。宋画“无我”,重在境界气象;元画“有我”,重在情感个性。


  明代的董其昌又是一个跃进。跳出“形似”之“窠臼”,脱略物象,以意为主。树石云水成了可以随意组合变化的构图元素,原本“可居可游”的山水变为表现作者神采、怀抱乃至思想的“抽象”形式。


  到了清初的王原祈,他的想法是在董其昌的基础上,继续往“抽象”的方向发展。于是干笔焦墨、层层皴擦,自称“笔端有金刚杵”。山石“退化”成大大小小间隔排列的“团块”,仅仅为呈现笔墨气韵而存在,统领画面的,则是他自己发明的层层递推、阴阳开合的“形而上”的“龙脉”结构。张庚在《国朝画征录》中,对王原祈的山水画创作过程作了这样的描述:“发端浑沦,逐渐破碎;收拾破碎,复还浑沦”。


  那么,黄宾虹究竟做了些什么呢?


  黄宾虹是个有着美术史“自觉”的画家,他对宋元以来中国山水画流变的这一主脉络十分清晰,他想接过黄公望董其昌王原祈的“接力棒”。黄宾虹的做法,是让山水物象进一步“破碎”,通过进一步的“破碎”,实现进一步的“浑沦”,从而接近宇宙自然的“秘密”与“实相”。已经抽象到只剩下“金刚杵”的画法,如何进一步“破碎”呢?只有将笔墨线条简化为长短大小浓淡枯湿不同的各种“点”,用这些形态质地各异的“点”,贯穿和替代原有的勾勒、皴擦、渲染等整个技法体系,甚至将王原祈仅存的“秩序感”也加以打乱,最后让画面达到他所反复标榜的“浑厚华滋”,一片化机,“近视之几无物象,唯远观始景物粲然。”。


  仔细思量一下黄宾虹总结的五种笔法与七种墨法,就不难发现,所谓的“平、留、圆、重、变”与“浓、淡、破、积、泼、焦、宿”,其实都是围绕“点”的用法而展开的,只不过这个“点”是“广义 ”的,充满弹性的,是对“线”的解构与涵盖。石涛和尚说:“我有是一画,能贯山川之形神”,黄宾虹的山水,真正从实践上完成了石涛的“一画论”——万象森列,一以贯之,绘画发展到这一步,已经如同音乐般畅达,呼吸般自由。


  有人喜欢将黄宾虹山水与西方印象派相联系,这是艺术史“坐标”横向上的联系与联想,其中消息,有待美术史家的探讨。而从纵向上考察,黄宾虹的出现,实际上是中国绘画史内在逻辑演进的必然,没有黄宾虹,也会有张宾虹、李宾虹。


  东汉人崔瑗《草书势》曰:“草书之法,盖又简略”、“兼功并用,爱日省力”、“纯俭之变,岂必古式”。中国绘画自北宋以来的前进轨迹,也可用“简略”二字加以概括。不但山水如此,花鸟也不例外,近世大写意花鸟画之大行其道,实为大势所趋。一方面,避难就易、便捷从事,乃人类之天性,如“水之就下,沛然孰能御之”;另一方面,摆脱束缚,直抒性灵,也是艺术规律自身的诉求。


  王献之向王羲之进谏曰:“大人宜改体”,就是敏感地意识到了时代的需要。一旦天才者出,总是因应时势,参古酌今,删繁就简,推陈出新。正所谓“质以代兴,妍因俗易”,“纯俭之变,岂必古式”!对于山水画而言,南宋的马远夏圭,元代的黄王倪吴,直至董其昌、王原祈、黄宾虹,正是这样引领艺术史“跃进”的天才式人物。


  绘画史一次又一次的“简略”运动,对于同时代与后世艺术家来说,恰如一次又一次的“解放”。简略则便捷,便捷则易学,简便的诱惑力是难以估量的。原来必须“行不由径”,如今可以“直奔径路”,于是学者趋之若骛,蔚为风尚。


  “今体”相对于“古体”,“新法”相对于“旧法”,“薪”“火”相传之间,被简省删略的是繁复的结构与技法,被传承发扬的,一定是虚灵不昧的“精神”、“意识”,也就是传统的血脉与精髓。否则,“薪”尽则“火”灭,“器”倾而“道”坠。


  如果把绘画的形式技法比喻为盛酒的器物,那么,绘画的精神内质就相当于装在器物中的“酒”。当这个器物从瑰奇繁复的青铜器,变为简洁洗练的瓷器,再变为透明的玻璃杯,实际上对装在里面的“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究竟是澄澈还是浑浊,是色如琥珀,还是质同泥滓,已经无处掩藏,一览无余了。


  当一个画家从形式技法中得到解脱,无疑有利于其风神之流露,性情之抒发,气韵之表达。而与些同时,其精神之高下,内养的丰瘠,格调之雅俗也立现于观者之前。就好比只有道德素养最高之人,才能真正享受最高之自由,否则放荡邪僻、暴戾任性亦将随之而来。


  再打个不恰当的比方,禅宗作为佛教的一支而大盛于中土,可能与中国人的根性不无关系。禅宗不立文字,撇开所有经文教法、戒律仪轨,提倡“以心传心”。然而,这一看似“简便”的法门,对人的根器灵性要求最高,所谓“智过于师,乃堪传授”。也就是说,黄宾虹可不可学其实并不是个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学黄宾虹的人是否具备或者超越黄宾虹的天资素养,他的内在精神气质、审美境界究竟如何。


  山水画发展到了黄宾虹,看似已经“简”无可“简”。所以宾翁也反复强调“中国画舍笔墨内美而无他”。黄氏山水的形式技法,如同透明的玻璃杯。那些试图“一超直入如来地”的仿效者,借来这只玻璃杯,简便则简便矣,如果装的是污浊的劣酒,只能是“适形其丑”,却不可归罪于玻璃杯。


  傅雷在写给黄宾虹的信中说,“……至国内晚近学者,徒袭八大、石涛之皮相,以为潦草乱涂即为简笔,以犷野为雄肆,以不似为藏拙,斯不独厚诬古人,亦且为艺术界败类”。没想到,把这句话中的“八大、石涛”换成“黄宾虹”,就成了绝妙的预言。


  或问:宾虹之后,中国山水画当如何继续发展?曰:吾不知也。惟一可知的是,“器”当与世推移,“道”则亘古不易。但凡能够创新体立新法的,必须“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既达传统之“根”,又知时势之异,包前孕后,方可继往开来。此等事业,除了留待天才,别无他法。


1.《云归草堂图》

作者 黄宾虹  

尺寸 113×35cm

创作年代 1925年作

钤印:冰上鸿飞馆、黄宾虹

说明:由王伯敏先生主编《黄宾虹全集》出版


2,。《仁山智水》

作者 黄宾虹  

尺寸 67×34cm

创作年代 1947年作

著录:

1.《黄宾虹画传》插图珍藏本,第150页,上海画报出版社,2006年9月。

2.《盛世鉴藏集丛2——黄宾虹专辑》,第19页,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年8月。

3.《藏画·近现代国画精品鉴赏与收藏——黄宾虹》,第35页,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1月。

4.《近现代中国画赏鉴与收藏》,第129页,江西美术出版社,2013年5月。


3.《拟王蒙笔意山水》

作者 黄宾虹  

尺寸 各128.5×15.4cm

创作年代 1943年作

款识:画扇青山吴苑路,红杏香中箫鼓;

洛阳初夏广陵春,绿杨楼外秋千。

吴梦窗《夜行船》,俞国宝《风入松》,苏东坡《浣溪沙》,康与之《风入松》。

癸未春集宋人词。弱龛郑午昌并书于墨夗央楼。

钤印:午昌、郑昶长寿、鹿胎僊馆、墨夗央楼。

来源:上海文物商店旧藏


4.《翠微深处》

作者 黄宾虹  

尺寸 73.5×33.5cm


5.《黄山松林图》

作者 黄宾虹  

尺寸 117×49cm

创作年代 1947年作


6.《云山逸居图》

作者 黄宾虹  

尺寸 133.5×58.5cm


7.《云峰胜境图》

作者 黄宾虹  

尺寸 147.5×81.5cm

创作年代 1925年作


8.《沪南峦翠图》

作者 黄宾虹  

尺寸 80×28.5cm

著录:《水墨风华》P39,文物出版社,2015年。

款识:米元章沪南峦翠图,钱松壶称其师法之深矣。宾虹。

钤印:黄宾虹(朱白文)


9.《溪山卧游》四屏

作者 黄宾虹  

尺寸 161×43cm×4

创作年代 庚辰(1940)年作

出版:《心游目想》,湖北省博物馆编,湖北美术出版社,2008,页227-230

钤印:庚辰(白)四次、黄宾虹(白)四次、朴居士(白)四次、予向(朱)、片石居(白)四次

款识:

①石山皆铁色,邃古补天留。幻入华胥境,烟云笔底收。虬松络危石,飞瀑激惊湍。澄怀寓万变,短筇扶着看。黄宾虹画并诗。

②烟萝洒飞泉,山中新雨过。幽人懒出门,衔泥帬屐浃。池阳湖舍杂咏,宾虹并画。

③巨师足神气,全藉墨华浓。黯淡通山路,欲寻云水动。宾虹散人。

④奔涛万马来,横截峡势速。气力怒斗雄,齿角石张触。篙师驶轻舟,直下亦宛曲。蜀江纪游,宾虹并画。


10.《峨眉龙门峡》

作者 黄宾虹  

尺寸 29×33.5cm

款识:峨眉龙门峡。宾虹。

钤印:黄宾虹(白)、宾虹草堂(朱)


11.《溪山渔隐图》

作者  黄宾虹  

尺寸 74.5×30cm

创作年代  己卯(1939年)作

钤印:黄质之印、朴居士、片石居

鉴藏印:藤香堂


12.《振衣冈图》

作者  黄宾虹  

尺寸 132.5×33cm

创作年代  1949年作

著录:

1.《浙江四大家—吴昌硕、黄宾虹、潘天寿、陆俨少作品集二》第165页,西泠印社出版社。

2.《纪念黄宾虹诞辰一百五十周年-虹叟书画集》,第309页,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年4月。

印文:黄宾虹印、黄宾虹八十后诗书画印

钤印:兆申小鈢、茮原

展览:“纪念黄宾虹诞辰一百五十周年-虹叟书画展”,杭州黄宾虹学术研究会,保利艺术博物馆,2014年5月8日-14日。

收藏印:[兆申小鈢] [茮原] [茮原私记]


13.《蜀葵花》

作者  黄宾虹  

尺寸 115×39cm

创作年代  1948年作

钤印:黄宾虹


14.《落日五湖》

作者  黄宾虹  

尺寸 113×47cm

创作年代  1946年作

钤印:「黄宾虹」、「黄山山中人」


15.《粤西山水》

作者  黄宾虹  

尺寸 109×40cm

出版:

1、《黄宾虹藏画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出版NO49页。

2、《黄宾虹藏画》2004年天津人美出版藏品。

钤印:黄宾虹


16.《江行杂咏图》

作者  黄宾虹  

尺寸 94×35cm

钤印:黄宾虹(白)、片石居(白)


17.《漓江杂咏图》

作者 黄宾虹

尺寸 73.6cm x35cm


18.《蜀游小景》

作者  黄宾虹  

尺寸 108×49cm

创作年代  1948年作

出版:

1、《浙江书画名家录》,西泠印社出版社,2001年,页76。

2、《冰上鸿飞·黄宾虹书画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出版,页90。

3、《黄宾虹书画选》,西泠印社出版社,2005年,页45。

钤印:「黄宾虹」、「冰上鸿飞馆」

鉴藏印:「海门郁氏重今所藏」、「刘赣铭藏书画文字之印」


19.《山川卧游卷》

作者  黄宾虹  

尺寸 40.5×305cm

创作年代  壬辰(1952年)作

著录:

1.《黄宾虹先生画集》第95-96页,香港大公报,1961年5月。

2.《黄宾虹展览》封面,香港艺术中心、香港大学艺术系,1980年出版。

3. Orientations,46页,1989年12月香港Orientations杂志社出版。

4.《澄怀古道-黄宾虹》160-161页,香港市政局主办,香港艺术馆筹划,1995年出版。

5.《黄宾虹年谱》第533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

钤印:黄宾虹

展览:

1.“黄宾虹展览”,香港艺术中心、香港大学艺术系联合主办,香港艺术中心包兆龙画廊,1980年6月6日-29日。

2. “澄怀古道-黄宾虹”,香港市政局主办,香港艺术馆筹划,香港艺术馆1995年10月27日-1996年3月17日。

拍卖记录:2005年秋季中国嘉德《攻玉山房藏中国古代暨近现代书画》Lot 1715。


20.《西山翠微图》

作者  黄宾虹  

尺寸 151×81cm

著录:

1.《黄宾虹书画专集》,第92页,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

2.《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集(二)》第113页,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

3.《虹叟书画集·纪念黄宾虹诞辰一百五十周年》,第189页,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年4月。

印文:黄宾虹、予向、宾虹八十以後作

展览:

1.“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展(二)”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4月。

2.“叶隐闻声——齐白石工笔草虫大展暨白石友朋展”,2015年11月6日-10日,保利艺术博物馆。

3.“纪念黄宾虹诞辰一百五十周年虹叟书画展”,杭州黄宾虹学术研究会主办,2014年5月8日-14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