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操劳一生,依然命如野草(上)

 alayavijnana 2017-04-23

本文图片来源于《四世同堂》,与文章无关


突然一棵野草死去了,丝毫也不会影响到河的流淌,它身边的那些花花草草也依然会继续茂盛下去。



>>> 人人都有故事

这是有故事的人发表的第782个作品

作者:嫚儿


农村人,或许不仅仅是农村人,而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特点,他们不能忍受别人比自己好,当不如别人的时候,他们的生活似乎就变成了黄河非汛期时的那条远远望去只如黄线的细流,被泥沙挡住了前进的步伐,只有通过对别人进行嘲讽从而来自我安慰,以此来疏导自己几近停止流动的人生。


人这一辈子,贫穷也好,富贵也罢,很多时候都是生下来就注定了的事。农村有句老话叫'从小看大,三生至老',说得就是这个。


农历五月的乡村已经能感受到令人心焦的闷热了,再加上成熟的麦子的浓烈味道,无端地让人觉得烦闷。幸而到了晚上,除了每家留在打麦场看家什麦子的人,剩下的都可以在白天的一阵忙乱中抽出身来,在渐渐消散了热气的房前屋后扯长道短。张家媳妇却不凑巧,早不生晚不生,偏偏赶在这时候加劲儿。因为张家婆婆已经算准了产期就是这几天了,她虽然嘴上没说什么,可眼里的嫌恶之意尽现,自己干不了活,害的别人也干不了活儿。


张家婆婆心想:要不是自己的儿子也有缺陷,就凭她媳妇儿的这个破落呆头的摸样,一口黄板牙,另外还带个两三岁呆头呆脑的傻儿子,怎么能进张家的门儿?张家公公好歹也是村里的干部,是整天跑酒场的人,算起账来更是一个顶十个。这媳妇也是贱命,生孩子跟母猪下崽一样,傍晚的时候到院子里提水,没成想还没到屋,半道上就生了。



张家婆婆是个苦命的人,但从小儿心气儿就高。张家婆婆的娘生了三个女儿,才生了一个弟弟,自打出生就是家里的中心,爹在地里干了一天的活,不管多累,都要把弟弟驮在脖子上转几圈,爷爷无论到哪里去都带着,用爷爷自己的话来说:'要是没有俺的小孙子,我估计也活不长的。'这话在孙子五岁的时候真的应验了。弟弟发烧引起了肺炎,爹和爷把村里的、邻村的土医生都请来了,人家医生都是看完就摇摇头走了。


张家婆婆那时候看见弟弟一直发烧,爹在院子里唉声叹气,娘和奶奶一直抹眼泪,爷爷则拉着弟弟的小手一直抚摸,两个妹妹吓得躲在厨房里。弟弟打小就聪明伶俐,整天寸步不离地跟着爷爷。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农村饿死的人很多,爷爷年纪大了,吃饭的时候家里照顾他,总是给他单独做小锅饭。爷爷心疼小孙子,从来都是先让孙子吃饱了,自己才吃。张家婆婆心里明白:没了弟弟,这个家就没了。


她跑到门口截住出门的土医生,'要是治好俺兄弟,俺家的牲口随你挑,三十亩地哪块好给哪块,只要你治好俺兄弟。''松手,小妮儿,恁兄弟治不好了,回家叫恁爹准备后事吧。'这是脾气好的医生,还跟她说几句,脾气不好的,直接就一把推开她了。弟弟终了也没治好,爷爷从此以后就吃不下饭了,不久就也没了。爹是没了弟弟那年年底生了病,没过年就没了。就这样,张家婆婆八岁上死了弟弟,气死了爷,病死了爹。家里一下子没有了顶梁柱,日子眼看实在过不下去,娘过年领着两个妹妹改嫁了,可她说啥都不走,非得跟着奶奶。


虽说张家婆婆没了爹,走了娘,可话头儿上从来没有吃过亏。一村儿的小闺女儿都整天围着她转,常常半夜结伴到生产队偷瓜摸苗。张家婆婆性格强硬,任劳但从不任怨,别人错待她一份,她一定十倍还给那人,连村支书见她都让三分,一口一个小妮儿地叫,对她偷队里嫩麦苗的事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其实不是没抓过她现形儿,可人家咬紧牙关死不承认,最后弄得抓她的那个人反倒觉得是自己抓错了。从小养成的泼皮性格,当姑娘当媳妇的时候不能有机会好好表现出来,如今这多年媳妇熬成婆了,自然也轮到她露两手儿了。


这天刚吃完晚饭,张家婆婆就抓了件布衫套在了白半袖上,又夹了条薄被子,提着饭篮子就往场里去了。边走心里边盘算,不能让孙女儿吃傻媳妇的奶,万一也吃傻了怎么办?自己的哑巴儿子怎么办?心想着还得给她吃能长聪明的药,现在是有自己的眼儿,哑巴儿子有人管,可将来自己两眼一闭呢?越想越觉得没着落,不由地就加快了些脚步。


到了那儿,张家婆婆先把被子扔到了下午刚碾完的麦秸垛上,绕着场子用脚踢了一遍,装过袋子的麦子都好好的在那儿堆着,张家婆婆才似完成了什么夙愿一样松了一口气。回头看到张家公公正和贴边的张二叔吧嗒吧嗒地抽旱烟,火星在黑夜里不断地闪着忽明忽暗的光,生生将这五月的夜晚衬托的有些许冷意。扯着嗓子喊了声:'吃饭了。'就看到地头的火光又闪了几下就灭掉了,一个黑影站了起来,朝着张家婆婆的方向走了过来。摆出来的是刚拍的黄瓜,和已经晾凉的米汤,拿出三个人头大小的馒头,张家婆婆似乎是算好了时辰,正好摆好,正好张家公公到了,随手拿出筷子递给了张家公公。


'我说,你忙完这阵儿,赶紧得儿空到你老舅去一趟,跟你表弟说一声,让他开点儿能叫人长精的药。'


'要那弄啥?叫谁吃嘞?'


'叫小妞吃,看见家里的傻媳妇跟她的傻儿子,我就怕她生的孩儿也傻,还有,往后不叫小妞吃她妈的奶了,再把她也给沾傻了。你明儿个先别管地的事,先去会上赶两头母羊来,再称几斤白糖,买几斤小孩儿吃的奶粉。'


'成天就你想的多,哪来的那么多傻子呀?'


'你别管,叫你去你就去。别忘了噢,吃完了吧,我先走了,黑了睡觉机灵点儿,别睡恁死相。'



张家婆婆一辈子都好与人争个先后,偏偏有个哑巴儿子,让她总觉得低人一等。其实,这儿子也不是先天的聋哑。张家公公的父亲那一辈兄弟八个,因为家里穷,只有老六勉强用妹妹换了房媳妇,也就是张家公公的父亲。张家也可以说是一脉单传,张家公公这一辈只他一个,哑巴儿子也是上面两个姐姐才来了这么一个宝贝蛋儿。


几个爷爷整天捧在手心里,要什么给什么。在他两三岁,已经会说很多简单的话的时候,跟着八爷在门外玩。当时八爷在抽旱烟,小家伙看到了,估计觉得一个会冒烟的管子好玩,就伸长了手要。八爷嘿嘿一笑,拍着小家伙的头,略带骄傲地说:'鸡蛋孩儿,屁点儿大就知道要烟袋,将来八爷就把它传给你,先拿去玩玩。'说完递给了小家伙儿,然后继续跟几个老哥哥聊天,却都没注意拿着长长的烟袋跑出去的孩子。待到众人听到孩子的哭声跑去看的时候,已经晚了。长长的烟袋直插入孩子的喉咙,孩子趴着的地面上一片鲜血,自此伤了声带,再也发不出'啊'以外的其他音了。


张家婆婆心理记恨死了八爷,可也无能为力。她只有搂着儿子暗下决心,有自己在一天,就不能委屈了儿子。她怕将来女儿们都出嫁了,儿子一个人太单薄,就决定无论如何要再生一个儿子跟这个儿子作伴。张家婆婆终于在儿子六岁的时候又怀孕了,可是却生了个闺女。这下张家婆婆真怕了,她知道自己不会再生了,就开始到处求人要抱养个儿子。不过这事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村是相当容易的。不过两个星期,张家婆婆就用一件新的确良布衫换了个儿子。这下张家婆婆有了底,即便在村人面前也觉得抬得起头来了。


随着哑巴儿子越来越大,张家婆婆也觉得自己也越来越老了,这时她又有了新的忧虑,为儿子的后半生担心。兄弟姐妹再亲,也不能跟他一辈子,无论如何也得给儿子找个依靠。于是,在两个大女儿还没人家的时候,张家婆婆就开始到处托人给他物色媳妇了。


可是,鉴于哑巴儿子的特殊情况,媒人们只能望而却步,倒是两个女儿说媒的一大堆。因为勤快能干的名声在外,给张家女儿说媒的几乎要踏破了张家的门槛。张家婆婆此时不得不将心思转到两个女儿身上,毕竟她们的事更紧急也更容易一些,只要挑选就行了。


先是大女儿,隔壁王大妈给她说了邻村的小村医,长得倒也结实能干,还有个铁饭碗。偷见面后,那个小村医就大有非她不娶的架势了。正当五月农忙的时候,小村医愣是一直帮着把张家近二十亩的麦子收完了,才回去收自家的。张家婆婆原来是忙,没时间打听小村医的家世。这下麦子收完了,点玉蜀黍的活儿,根本不用她下地,张家公公领着三个闺女和哑巴儿子就把活儿给干了。


张家婆婆就专门去了一趟邻村的姨妹家,以便打听的更牢靠些儿。没成想,老姨妹告诉她说,小村医家是前几年才迁到他们村的,全村就他们一家,没有本家,出了啥事也没有个帮衬的人。张家婆婆其实并不是一个喜欢占人家便宜的人,她要是早知道小村医的家世,是不会让人家在家里帮了近半个月的忙,虽然这在农村是很常见的。经常有女儿的家庭会架着女儿不嫁,以便让女婿多来给他们干几年活。张家婆婆心里寻思着,绝对不能给女儿嫁个孤门独户。


张家婆婆回来后就常对几个孩子和张家公公说:'不仅儿子要操心,嫁女儿也得小心才行。'她似乎一下子变成了算命的,什么'鸡嫁猴,泪拉流'、'同年不同月,同月子宫缺'、'十羊九不全'等等。可是张家婆婆的道道儿虽然多,可要真的下定决心干这么一件事,再加上说媒的人那么多,也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很快,大女儿的婚事就定了下来,接着就是二女儿。由于大女儿的婆家比较远,她就一门心思把二女儿留在身边。张家婆婆千托万托,终于把二女儿的婚事也定了下来。



张家的女儿要说也争气,说什么非得把家里的房子给翻修了再出嫁。当年爷儿几个就每天推着平车拉土,在村东头烧砖的。在张家公公的带领下,爷儿几个倒是都干的有模有样,但是由于中间有个秋收,耽误了一段时间,一家人几乎是踩着年尾巴才把五间房子的砖头给烧够了。


大儿子这时候是在外地上聋哑学校,如今逢着过年也回来了。眼看着家里来年就需要人手盖房子了,张家婆婆说啥也不同意大儿子再继续上学了。十七八岁正是学手艺的好时候,一个哑巴认识自己的名字,出门丢不了,知道男女厕所就行了。来年就要考高中的儿子就这样被留在了家里,谈好的女朋友也崩了。八九十年代的小村庄的人们还没有出外打工的意识,起码这里没有。要是有,估计大儿子早去了,可是现在是只要爹娘不给钱,他就寸步难行,完全没有反抗的余地,只得乖乖地拜了村里的泥瓦匠为师。为这事,大儿子记恨了她一辈子。  


 其实,张家婆婆这样想也有她自己的道理,聋哑人在十里八村都是很少见的,即便有也是全靠父母养着。大家都把他们当残疾人对待,没有正经的工作,都是老老实实的庄稼人,更别说通过上学走出去了。张家婆婆在那个时候知道让儿子学个手艺,就已经算是思想进步了。再说,她也有自己的想法。将来她两腿一伸撒手去了,谁来管儿子?他现在十七八岁,叫他学个手艺,将来总归是饿不死呗。再者趁她还年轻,还能跑遭两年,赶紧给他娶个媳妇儿,他还能领袖他们几年,给他照养照养孩子。可是,她的这份心思,儿子永远也不会明白,或许是他明白了,只是不想承认而已。



庄稼人闲也就是年前后这半个月闲,这不,从小年就开始往地里拉粪了,接着浇地,一切都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张家今年的活结束的很早,因为两个新女婿都来帮忙了。刚抓住二月,活就完了,大女婿家也开始托媒人来说,希望大女儿下个月就过去,因为大女婿的娘今年身体不好,想叫她嫁过去先帮衬一下。


张家婆婆私心里是不愿意的,一来是想让女儿再帮家里几年,二来是想这几年多种些棉花,好给女儿多做几床被子。可是对方催的急,张家婆婆也不好一直推脱,就让人摘了三月的一个好日子来嫁女儿。张家婆婆心想:这也是早晚的事,走了就走了吧,了了一宗是一宗,这反正早晚都是自己的责任。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农村从外地拐卖妇女的现象十分普遍,多是从贵州那片儿来的。一时间,村里有点儿钱的光棍都有了媳妇,当然十五六的小姑娘嫁给三四十、四五十的光棍的也是很常见的。既然两个女儿的事都定了,张家婆婆就想着既然家里不好找,就也找个外地的呗。


张家婆婆从来都是说风就是雨的,这不,第一个媳妇就进门了。十八岁,也算是跟儿子的年岁相当。可毕竟是从外地买来的,张家婆婆总是感觉不实落。但她这时候是满心希望她能给儿子领家人家,每天好吃好喝的供着,从不让媳妇下地、下厨房,真是'十指不沾阳春水',每天还派小女儿跟小儿子轮流在家里陪着。名义上是陪,实际上还是怕她跑了。


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张家的这个媳妇是扛着七个月的大肚子走的。那时候家里正忙着摘棉花,就让小女儿和小儿子也上地去了。张家婆婆是想:她肚子都这么大了,应该不会跑了吧。那天晚上下地回家的时候张家婆婆就感觉不对劲儿,可就是说不上来。到了村口,隔壁王大妈说:'恁家的媳妇儿真是中了,还知道去地里给恁送水嘞,就说对她好的话,早晚会给她的心暖热的。'张家婆婆立马就知道了是怎么回事了,当下就让张家公公骑自行车沿着王大妈指的方向追去了。


张家公公走了没多久,张家婆婆就拿出夹在被子里的几十块前跟着撵过去了。走走歇歇,终于在天蒙蒙亮的时候到了汽车站,在地上坐了一会儿,就要去买去开封的票。正在这时候,一个浓妆艳抹穿着当时时兴衣服,大红色毛衣、蓝色裆裤的中年妇女走到了她身边。'大妹子,这大早上的,你这是要去哪呀?'张家婆婆本来走了一夜的路,又累又饿又渴,这时候听见有人跟她说话,一时忍不住哭诉了起来:'我找俺媳妇儿,都怀孕七个月了,马上就要生了,跑了。你说,我上哪找她去呀?'这个女人这时也抹了几把眼泪:'大妹子,你的命真苦,看看你的鞋都走烂了,衣裳也破了。来,姐给你一身好衣裳,走,咱去那边换上。'张家婆婆估计是哭了一夜,急需别人的安慰,走了一夜,已经累得糊涂了,什么都没想,跟着那个女人就走了。


张家婆婆看着这个女人给她的新衣裳,绛紫色的布衫,灰色的裤子,只有一个想法,就是我想穿,我一辈子就结婚时候穿过一次新衣裳。为什么我要这么仔细?我也想过得舒服一点儿。管她是不是骗我的,只要让我穿新衣裳,骗就骗吧。正当她的手扣完最后一个扣子的时候,张家公公找到了她,'你干啥呢?把人家的衣服脱了,跟我走。'说完,就要伸手解她的扣子,张家婆婆被他这么一喊,顿时清醒了过来,手忙脚乱地把那个女人给她的新衣裳拽了下来。


张家公公拉着她上了自行车,骑上就往家里走了,一路上,张家婆婆都没说话,一直低声呜咽着,等到快进村的时候,张家公公突然开口了,'咱别找她了,找着了她也不会跟咱好好过,再叫她给咱留个拖油瓶,孩子本来就有缺陷,这样一来,更不好找媳妇儿了,你就让她走吧。'事实上,一路上张家婆婆都已经想通了,张家公公这样说,正好给了她一个台阶下,于是就抹了眼泪,小声'嗯'了一下。


这种情况在张家婆婆这里是很少见到的,她一直都是一个非常坚强的女人,结婚这么多年也没在张家公公面前这样过。不过,这种情绪很快就被她调整好了,她告诉自己:不能在别人的面前哭,人家谁也不会心疼你,说不定背后还幸灾乐祸呢,自己干嘛要让他们笑呢?



张家婆婆自从儿媳妇跑了以后就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哑巴儿子的婚事已经成了她的一块心病了,心心念念地难受。她像是着了魔一样,见人就央人家给她儿子操个心儿。


家里十几只老母鸡下的蛋,大人孩子连个鸡蛋皮都没见过,全送了人;家里种的红萝卜、红薯等不管什么,熟了就往媒人家里送。俗话说: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张家婆婆相信,不管谁吃了她的东西,都会帮她留个心儿的。这样没多久,大女儿生了个女儿,因为当时计划生育正紧,大女婿家的人不满意是个女儿,不想让她占着唯一的合法户口。于是在女儿出生三天就送到了张家婆婆这里,张家婆婆原想这只是暂时的,等过了这段风头儿,他们就会把孩子接走的,可是这孩子在这一住就没了头儿。


大女儿很快就又怀孕了,计划生育的每天都到他们家检查,因为有人举报了他们,说听见他们家有孩子的哭声,这下无论如何也不能把孩子送过去了。毕竟是条命呀,张家婆婆因为有孩子揪着心,也就没工夫老想着儿子的婚事了。再加上张家也开始不断有管计划生育的去搜查,并且是不分黑天白天不定时地搜。没办法,那边大女儿又怀孕了,也是天天东躲西藏,根本就没时间来管扔在这的女儿。这个孩子身体还弱,时不时的晚上就得抱着往医院跑,张家婆婆嘴上骂女儿不孝顺,给自己扔下这么一个包袱就不管了,让自己天天担惊受怕的,可还是尽心尽力地照顾着孩子。


这一下就是四年,儿子已经二十三了,计划生育的也不那么天天盯着他们家了。这几年不知道多了多少个没户口的'黑人',他们早把这个一直没找到的'黑人'给忘了。


大女儿第二胎又生了个女儿,想再送到这里来,张家婆婆坚决不收了,于是就送到了大女婿的姐姐家。他们是铁了心没有儿子誓不罢休的,这样过了一年,大女儿又怀孕了,全家都祈祷是个儿子,因为大女儿头两胎都是丫头,已经在婆婆家毫无地位了,公公看见她是横竖看不顺眼,婆婆也是指桑骂槐地影射她。


大女儿每每来这里向张家婆婆哭诉,还说现在大女婿常常不在家,听邻居说他经常去找同村一个守着七岁儿子的寡妇,看见她不是打就是骂,到最后甚至把那个寡妇接到了家里。张家婆婆只是无奈,刚开始的时候她也到那里闹过,给闺女出气,可闹过了之后还是这样,说到底是没有给他们家生儿子的缘故呀。每当这时候,张家婆婆就会劝她想开点,叮嘱她多吃一些酸东西,能帮助生儿子。二女儿也在去年出嫁了,可是跟没出嫁差不多,因为对方是同村的,女儿就一天几趟往家里跑,还跟在家的时候一样。


大女儿就是那样了,二女儿也出嫁了,就剩下儿子了,这眼瞅着年纪越来越大,张家婆婆愁得更是睡不着觉了。终于儿子的干爹找了一个,是换亲。换亲在当时是很常见的,两家都不用花钱办婚礼,领着人兜着几件衣服过了门就算成亲了。


给张家儿子说的那家是兄妹两个,没爹没娘,听说两个人智力上都有点问题。张家婆婆是犹豫的,要真的给儿子娶个傻子,要怎么办呢?可是再转念一想,儿子已经这个岁数了,自己又不能一辈子跟着他,兄弟姐妹再亲,也不能一直养活他。总得给他留个后辈人,老了也有人照应。


说好了是换亲,先让那家的女儿过来,就说自己的小女儿年纪还太小,等过几年再说。张家婆婆这么做,也有自己的打算。到那个时候生米已经煮成熟饭了,生了孩子,看她还舍不舍得走,有几个娘舍得下自己身上掉下的肉的呀。那小女儿就是不嫁过去,媳妇也有了。退一万步来讲,媳妇到时候见小女儿没跟她哥过,她要走的话,那也不怕,起码儿子有了孩子,有了依靠,自己还能跑遭几年,还怕孩子没人管?这么一想,张家婆婆气顺了,这媳妇儿就是刚才说的那个。



张家婆婆还真没想错,小女儿在农机厂干了两年活儿,就跟一个湖北的小伙子好上了,其实说不上是小伙子,他已经将近三十岁了,比小女儿整整大了一轮,如今俩人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了。俗话说:儿大不由爷。小女儿一门心思不换,非得嫁给这个外地小伙子。张家婆婆本来就没打算让女儿换,可是这么一个比她大十二岁,离家又远的外地人,可真是炸了张家婆婆的毛。


张家婆婆越想越生气,我辛辛苦苦把你养活这么大,你倒好,一拍屁股就走了,世上哪有这样的事?再说,你又不知道人家的底细,就这么死心塌地的非得嫁,别想!张家婆婆这下态度很明确:老老实实在近面处找个人家,也好帮衬帮衬恁哥,家里人也跟你亲戚,要是一走恁远,就断亲。


小女儿也是年轻气盛,本来还犹豫着该不该这么快就嫁了人,经张家婆婆这一闹腾,小女儿也炸毛了,你不让我嫁,我偏嫁,腿长在我身上,我想去哪就去哪,我才没有义务给恁儿子服务一辈儿呢。小女儿此时也是昏了头了,一定要跟她娘对抗到底:你别以为跟我爹过了一辈子,他都没对你说过一句重话,叫他撵鸡决不打狗;你叫俺俩姐嫁谁,她们就嫁谁,我才不吃你这一套呢。我是活的,你不答应,我大不了离家出走。这下两人都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谁也不让步。把张家公公夹在中间,里外劝,里外不是人,谁都不听他的。最后还是以小女儿的胜利告终了,她偷了家里的户口本偷偷去登了记,来了个先斩后奏。


张家婆婆气得直跺脚,指着鼻子骂她:'小死妮儿,你有能耐,到时候有你受的,以后可别来找我了,我没有你这个妞,权当养了一条狗,死了。'小女儿此时是一个劲儿的高兴,觉得自己赢了,她这时候还不知道等着她的是什么日子。


张家小女儿是在三月出嫁的,张家小孙女是在五月落地的。张家婆婆的心气儿一下子泄了,原想有孩子拴着媳妇儿的心,她说啥也不会撇下孩子走的。可她万万没有想到,孙女刚出满月,媳妇就带着儿子要走。


张家婆婆思前想后,不能不给儿子留个男孩儿立门户,光有个闺女说什么也不行,于是小跑着一直追到村头庙门口把孩子夺了过来。这下真应了她之前的那句话,她真的得照看儿子的儿子和女儿。张家婆婆此时已经四十八岁了,要说年纪并不大,看孩子更是不在话下。这下,真是要把大女儿的闺女送走了。再说张家大女儿,第三胎还是个女孩,女婿已经公然把那个寡妇接到家里了。


大女儿天天不仅要照顾大大小小的孩子,还得天天给那个寡妇换着样的做饭伺候她,大女婿的爹娘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张家婆婆气不过,又一次地到了那里,可人家的意思很明白,我们家不能没有人传宗接代,你们家女儿不会生儿子,还不兴我们找别人生呀。弄得张家婆婆一肚子的火,说啥都要扔下他们家的人,不给他们照养了。


张家婆婆离开的时候,女儿连出来送一下都不敢,三个外甥女在女婿家的待遇更是还没有那个寡妇的儿子好。二女儿在去年儿子结婚的那天劳累过度,回去就早产了,生了个女儿,婆婆也是百般的不待见,公公则故意天天领着二女婿哥哥家的儿子到他们家串门,开口闭口的'俺的小乖孙'。可是看着二女儿抱着女儿从家里出来,却是连问都不问一下。


二女儿是满肚子的委屈没处发,幸而二女婿还好,慢性子,从不对二女儿发脾气。二女儿在怀第二胎之前,几乎是天天带着孩子住在这里,张家婆婆也知道女儿在婆家不好过,也就不说什么,何况二女儿在这还可以帮她看一下儿子的一双儿女。三女儿至今还没有消息,张家婆婆这时候也是没有精力去管她了,因为小儿子已经十九岁了。



张家婆婆不止一次地对张家公公说,当初真不该要这个败家子。这话是真的,张家的这个小儿子打小就是个调皮捣蛋的主儿。上小学的时候领着一群小孩子偷学校附近人家的鸡,几个人炖了吃;上初中的时候领着几个人打碎了学校里的玻璃,截人家邻村的小姑娘,吓得人家放学都不敢一个人回家,以至于初中读了刚半年就被学校开除了。


张家婆婆看着这个不争气的孩子,才十四岁,让他干嘛呢?重活他这小身板干不了,可是轻活儿哪里有呀?后来有一天张家公公去公社开会,回来的路上看见邻村有个蒸馒头的找学徒,回家跟张家婆婆商量了一下就把他送去了。可是送去没几天,他就自己跑回来了,说是人家不让他吃饱,光让他干活,他受不了就回来了。


张家婆婆这下又找着了活儿,抱着孙女到处跑着给小儿子找活干。儿子则是天天不着家的土,跟着村上的一群无业青年到处跑,终于回家了一趟,就告诉张家婆婆说他们要干一番大事,可是没有本,想让张家婆婆给他投资。


这话搁谁都不会信的,张家婆婆直接就浇了他一头凉水,说:'你要是能干一番事业,鸡都会尿了,别想我会给你扔一毛钱。趁早给我老老实实地待在家里,过两年给你说个媳妇儿齐了,要不跟住恁哥去盖房班里提泥吧。'


还没等张家婆婆说完,小儿子就说:'你把这个小野种留下干嘛?有养他的钱还不如给我做生意呢,说你傻,你还不信,你看看他这个样儿,一看就是个傻子,就你还巴巴地留着他,叫他妈给他带走多好呀,你还去跟人家抢。你是嫌她就给你留一个小的,你太闲了,是不是?你有这时间,给俺大姐家的小妮儿送走干啥嘞?照养他也比照养一个傻子强呀!'


张家婆婆一看儿子吵起来了就更生气了:'小光儿嘞,我可不是光过你自己,我还有恁哥嘞,我不给他留个后辈,他老了谁管?'小儿子看着张家婆婆放下孙女,准备拿扫帚,也不跟她吵,拿着脚边的板凳就向张家婆婆扔去了,幸亏他俩离得远,板凳在飞向张家婆婆的脸的半路上落了地,小儿子看没有扔到,紧接着就要去拿另一个,刚好被来他们家串门的邻居看到了,赶忙拦了下来。


张家婆婆坐在地上大哭起来,边哭边骂。小儿子看自己在这没什么好处,转身就走了。这一走就是两年,他就从没想过他一声不吭就走了,还一走这么长时间,他娘会怎么样。或许天下儿女都不懂做父母的心,即便不是亲生父母,但生母也没有养母亲呀。


小儿子刚走的几天,张家婆婆还态度坚定地说:'我就当养了一条喂不熟的狗,他敢迈出这家的门,就别想再进了。'边说还边呼哧呼哧地给孙女洗尿布或者喂奶。


二女儿又怀孕了,女婿是村里有名的木匠,现在这时候又跟着盖房班出去干活了,二女儿就领着一岁多的女儿长期在张家住下来了。张家婆婆并不是一个很大度的人,比如她对待媳妇儿带来的那个孩子,就十分的苛刻。


不过,这也不全怪张家婆婆,那孩子的脑子真的有问题,都已经四五岁了,按说啥都应该会了,可是每天还是尿好几回裤子,晚上就跟发大水似的,为此,张家婆婆严格限制他晚上喝水的量,可还是不顶事。几乎可以断定媳妇儿带来的这个孩子真的是个傻子了,可这时候张家婆婆已经骑虎难下了,他妈现在也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总不能把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扔了吧。


就在这每日的鸡毛蒜皮中,小儿子已经走了一个月了,张家婆婆这下真的着急了,以前儿子再喜欢在外面,过不了半个月都会回家来要钱的,这下都一个月了还没回来,不会出什么事了吧。张家婆婆越想越害怕,让人捎信给在外地开会的张家公公,叫他赶紧回家。


张家公公的会儿刚开了一半,就听见有人找他。没走到家就听见张家婆婆在院子里一边哭一边骂:'成天光知道开那啥会,谁不知你明是去开会,实际上不就贪那一点马尿吗?恁儿子都丢了一个月了,你还坐那大模二样地开会,你是想气死我呀?'


张家公公一听就有些急了,可是长年累月的脾气并不会突然就改了的,他一见到张家婆婆就一副认罪的模样。倒是女儿看着爹一副低眉顺眼的样子,替他说了几句话:'娘,俺爹开会不是也是挣公分吗?你咋不想想恁的小儿子是咋骂你、咋打你嘞?你非得找他弄啥嘞?还嫌他气你的轻?你就不怕他回来了还打你。'


张家婆婆从来就不是会认输的人,只除了在小儿子面前。她这时候又在气头上,抢白女儿道:'你现在又不是俺张家的人了,你管恁宽干啥嘞?他又不是你的儿子,你当然不操心了,可是我操心呀。他回来就算打死我,我也认了。只要他赶紧回来。'


张家婆婆的一番话说得女儿一肚子的气,转身往里屋收拾衣服去了。张家公公看了这阵势,赶紧去劝女儿,这边又斥了张家婆婆两句。张家婆婆自觉理亏,可又拉不下脸去劝女儿,只得恨恨地去抱小孙女。二女儿最终还是走了,张家公公没把她给劝住了,张家婆婆这时候也没时间去管她的事,只顾得找儿子。


责编:彭彭

本文版权归属有故事的人,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