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骨骨折为最常见的面部骨折,表现为鼻梁偏曲及鼻背下塌,或伴有通气障碍。 外伤后 2 周内行鼻骨复位术效果较好,但因伤情被忽视或不正当复位可导致继发性鼻畸形,只能在外力下强行操作或是手术治疗来矫正。 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 Farber 教授等通过回顾 90 例鼻骨骨折患者,整理了闭合性鼻骨复位术的治疗策略,介绍如下。 ● ● ● 鼻骨骨折分型 Rohrich RJ 等在 2000 年提出了鼻骨骨折分型,将鼻骨骨折分为 I 至 V 型(表 1)。 表 1 鼻骨骨折分型 ● ● ● 闭合性复位术怎么做 该研究回顾了 2006 年至 2015 年间 90 例闭合性鼻骨复位术,并提出针对 I 至 IV 型鼻骨骨折的治疗步骤,具体如下。(注意: V 型鼻骨骨折不适用该策略) 1. 伤情评估 伤情评估包括鼻骨、鼻中隔、软骨组织等,如发现鼻中隔血肿需立即引流以免进一步形成脓肿、穿孔;检查侧鼻软骨与鼻骨相接情况,如发现侧鼻软骨撕脱则需手术缝合治疗(图 1)。 2. 使用鼻骨复位器 使用鼻骨复位器将鼻背恢复正中、对称位置(图 2),如鼻中隔偏曲需使用鼻骨复位钳矫正(图 3)。 3. 填塞及固定 最后,鼻腔内填塞纱布止血,测量鼻翼缘到鼻额缝距离,限制操作深度以免损伤筛板。鼻腔内填塞及外鼻鼻夹固定(图 4),术后 72 小时可拆除。
● ● ● 鼻中隔偏曲要同时矫正 研究结果结果显示,对 90 例患者行闭合性术,术后继发性鼻畸形有 14 例(15.6%),其中 9 例行外力下再复位,另 5 例(5.5%)行手术矫正。 作者指出,发生继发性鼻畸形主要涉及鼻中隔偏曲。因此,外伤后鼻骨复位术修复的关键在于鼻中隔伤情判断,正确诊断鼻中隔畸形与正当复位手法可避免再次手术。 综上所述,外伤后鼻骨骨折采用闭合性鼻骨复位术方法简便、复位准确。 研究者提出的治疗策略虽然内容简单,但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目前国内相关研究集中于鼻内镜鼻骨复位术,该临床策略或给国内研究者另辟思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