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嬷生!潮汕人不能不知道的女神传奇......

 觅贝轩 2017-04-23


明天是农历三月二十三日

在潮汕人的民俗日历里

这是非常重要的节日“嬷生”

这一天是潮汕人信奉的女神

妈祖的诞生日

在潮汕家家户户要备办贡品

善信们要带香烛甜粿大鹅去“落宫”

不少乡村还要做戏、营神

祈求嫲祖保佑风调雨顺,平安兴旺

今天小编就带你了解一下

这个潮汕民俗节日的趣闻和习俗

妈祖-潮汕人的海之女神


  妈祖是福建、浙江、广东、台湾等沿海地区共同信奉的海神。关于妈祖的传说很多,流传较广的,是妈祖出生于仕宦之家,她原名林默,是福建晋代晋安郡王林禄的二十二世孙女。是当地的望族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傍晚,妈祖的母亲王氏将近分娩,见一道红光,从西北射入室中,光辉夺目,香气飘荡,久久不散。又听得四周隆隆作响,好似春雷轰鸣,地变紫色。王氏感到腹中震动,妈祖于是降生。因生得奇,甚为疼爱。她出生至满月,一声不哭,因此,父亲给她取名“默”。 

  生长在大海之滨的林默,还通晓天文气象,熟习水性。湄洲岛与大陆之间的海峡有不少礁石,在这海域里遇难的渔舟、商船,常得到林默的救助,因而人们传说她能乘席渡海。她还会测吉凶,必会事前告知船户可否出航,所以说她能“预知休咎事”,称她为神女、龙女。

  后来妈祖仙逝后,为纪念她庇护渔民百姓,保佑一方风调雨顺的善举,在每年妈祖的生辰潮汕百姓都会自发祭祀,这就是潮汕人的传统节日-嬷生


潮汕嬷生的祭祀文化

  潮汕的妈祖崇拜蕴涵丰富的民间民俗文化。民间流传着很多与妈祖信仰相关的口传文化,如歌谣、谚语、故事等。潮汕有句俗谚,叫“妈祖唔拜不会发家”,意思是不拜妈祖,就不会发家致富,这反映了人们对妈祖的信仰心理。

  人们把妈祖作为海神加以崇拜开始于民间,妈祖的职司并不局限于护海一种,在福建等地妈祖还有保护漕运、驱疾、生产及祈雨等神能,而妈祖信仰传播到潮汕地区,主要保留的是其护海以及赠子赐福的神能。潮人主要通过平时以及妈生盛典时举行形式多样的祭祀仪式来表达对妈祖神能的崇拜。

  一方面,妈祖是渔民、船工、商人以及所有与大海打交道的人心目中的保护神。潮汕地区船运主要靠近韩江,其流量大,水流湍急,过桥如过关,从上游而下的船只经常在此翻船,导致船毁、货沉、人亡。

  为了行船的安全,渔民们在出海之前都会先烧金银箔,放爆竹,祈求妈祖保佑平安,渔业丰收;安全返航后也要到妈宫去答谢妈祖恩典。在家的妇女则天天烧香祭拜妈祖,祈望出海的家人平安归家。

  除初一、十五上香烧元宝外,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船民会以“五牲”或“三牲”祭祀妈祖,隆重庆祝嬷生。

  另一方面,潮人以独特的方式向妈祖祈祷生子。昔时潮人对生儿育女(特别是生男)极为重视,看成人生头等大事。在南澳等地的部分天妃庙内,主神是妈祖,两侧分别配祀有送子观音和千子娘娘,横额写有“德育群婴”的字样,这是潮人心目中妈祖主宰生育的佐证。

  不少乡民在妈生时到妈宫烧香跪拜,然后抬妈祖出游,结了婚而未有子嗣的人最为踊跃。他们认为,能为妈祖抬轿就能得到妈祖赐福赠子,而那些不能为妈祖抬轿效劳的,就站在路旁,摸摸妈祖轿,也算是沾了福。

嫲生特色美食祭品

卤大鹅

  潮汕的小孩子,家里祭祀,拜完天神,心里最期待的,就是等美味的祭品献完祭,然后一饱口福。在嫲生这个大节,祭拜的食品也很有特色,分别是大鹅、甜粿还有炒面。

  潮汕的鹅,以个大肥美的狮头鹅最为有名。头科狮头鹅在春节前上市,是蕃薯饲养的,最为肥美。到了农历三月,头科鹅已近尾声,此后就是二科鹅应市。二科鹅是食草鹅,肉质较差。所以趁“嫲生”宰杀肥鹅,既是敬神,也饱口福。

  有部分乡里更是在妈生时有赛大鹅的习俗,各家将肥大卤鹅摆于祠堂供桌上,相互比赛鹅之肥大、肉制功夫之精致,借此反映农家在妈祖保佑下得以殷实的状况。

豆芽炒面线

  “嬷生”还要吃炒面。炒面用韭菜、豆芽做配料,豆芽潮汕话叫“豆生”,寓意诞生,韭菜潮汕“韭”与“久”同音,寓意长寿。潮上话称面条为面线,令人联想到妈祖林默娘手中的渔网线。“嬷生”吃炒面,正是意在消灾解危,祈求平安。

甜粿

  “嬷生”敬妈祖的甜粿是一种糯米甜糕,做时很费功夫:用糯米粉加蔗糖水拌匀,在竹蒸笼慢慢蒸熟,做成后柔韧香甜。因其不易发霉变质,老辈人搭红头船出洋谋生,多带上粿果作为干粮。于是潮汕人也把甜粿作为祭拜妈祖的供品。


妈祖封号的趣事儿

  妈祖的封号,你知道吗?

  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祜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道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溥卫漕保泰振武绥疆天后之神

  你没有看错,这就是清朝皇室给妈祖的封号,这位出身于民间却屡次被官府认可获得名列祀典的神祇,在社会的其他阶层也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从宋朝开始,历代皇帝都给妈祖褒封。

  妈祖作为一个古代汉族民间的神祗,为何她的精神能被海内外、世界上这么多人认可、赞扬和崇敬呢?这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妈祖身上聚集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妈祖她作为一个汉族民间的渔家女,善良正直,见义勇为,扶贫济困,解救危难,造福民众,保护中外商船平安航行,凡此种种都是功德无量的事情,所以才会深受百姓的崇敬。妈祖做了很多有益于民众的善事义举,因此受到了海内外很多百姓的尊敬和膜拜。

宋朝

宣和五年1123年,宋徽宗赐“顺济庙额”

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宋高宗封“灵惠夫人”

绍兴三十年1160年,宋高宗加封“灵惠昭应夫人”

乾道二年1166年,宋孝宗封“灵惠昭应崇福夫人”

淳熙十二年1184年,宋孝宗封“灵慈昭应崇福善利夫人”

绍熙三年1192年,宋光宗诏封“灵惠妃”

庆元四年1198年,宋宁宗封“慈惠夫人”

嘉定元年1208年,宋宁宗封“显卫”

嘉定十年1217年,宋宁宗封“灵惠助顺显卫英烈妃”

嘉熙三年1239年,宋理宗封“灵惠助顺嘉应英烈妃”

宝祐二年1254年,宋理宗封“灵惠助顺嘉应英烈协正妃”

宝祐四年1256年,宋理宗封“灵惠协正嘉应慈济妃”

开庆元年1259年,宋理宗封“显济妃”

景定三年1262年,宋理宗封“灵惠显济嘉应善庆妃”

元朝

至元十五年1278年,元世祖封“护国明著灵惠协正善庆显济天妃”

至元十八年1281年,元世祖封“护国明著天妃”

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元世祖封“护国显佑明著天妃”

大德三年1299年,元成宗封曰“辅圣庇民明著天妃”

延佑元年1314年,元仁宗加封“护国庇民广济明著天妃”

天历二年1329年,元文宗封“护国庇民广济福惠明著天妃”

至正十四年1354年,元惠宗(元顺帝)封“辅国护圣庇民广济福惠明著天妃”


明朝

洪武五年1372年,明太祖封“昭孝纯正孚济感应圣妃”

永乐七年1409年,明成祖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

清朝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圣祖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仁慈天后”

乾隆二年1737年,清高宗封“妙灵昭应宏仁普济福佑群生天后”

嘉庆五年1814年,清仁宗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祐天后”

道光十九年1839年,清宣宗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祜安澜利运泽覃海宇天后”

咸丰七年1857年,清文宗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祜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道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溥卫漕保泰振武绥疆天后之神”

现代

2009年10月,妈祖信仰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妈祖的忠诚信徒-潮汕婆婆

  潮汕孩子在婆婆和神明庇佑下健康成长,他们求学、创业,努力打拼,成家立业,衣锦还乡,许多人的童年记忆都会有慈祥的阿嬷和拜神的温暖画面,还有香火萦绕的味道,成就他们眷恋故土的执着。

  婆婆们坚定信念,一如既往对嫲祖的膜拜,与嫲祖说话的原因和次数之多、态度之虔诚,局外人是难以理解的。对家人的爱和责任是最主要的原因,她们跪拜的是嫲祖,但其实最真诚最本质的出发点是对家庭、长辈、儿女的爱,只要家里人一切都好,她们起早摸黑,披星戴月,再繁琐复杂、再苦再累也心甘。

  一代代婆婆的坚守和言传身教,形成潮汕文化中独特的神明崇拜习俗,是潮汕文化传承中最坚固的亲情基因链。从乡村到城市,从故里到海外,有潮汕婆婆的地方就有与嫲祖说话的温暖画面,就有潮汕特色的香烛钱纸,各式粿品,这种香气,带着乡音袅袅的仙气,从古到今,由远及近,在潮汕人的心中久久回绕,绵绵不绝。

最后想说的


  随着时代变迁,我们身边很多的生活习惯已经改变了,但是每当看到我们的父母在祭拜妈祖的背影,那种亲情的美好,是我们内心最深处的温馨记忆,希望我们潮汕一辈的年轻人,都能了解妈祖的历史,了解我们父母辈在妈祖这位女神身上寄托的希望和美好,让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潮汕特有的宗族团结的基因还有无私善良的美好品质,一代代传承下去!

  最后小编祝福大家,家庭幸福,生活美满!希望大家能够把妈祖的文化传播给更多的年轻人,用我们的优良品德,早就这个城市的美好和腾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