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落孙山”成语的由来 宋朝有个文人名叫孙山,性格幽默风趣,人称滑稽才子。一年,孙山和同乡的几个同窗学友赴京赶考,放榜时,孙山的名字写在榜末,考了最后一名。回乡后,乡亲们各问自己的儿子考中了没有?孙山信口念了两句诗:“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名落孙山”这句话就是从这个故事中来的。后来成为成语。 孙山这两句诗做的很巧妙,既表现了对自己考中最后一名无所谓的豁达乐观,又间接委婉地回答了对方提出的问题。这两句诗的句法,是从唐代诗人李商隐《无题》中“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脱胎而来的。
阅读(49)|
评论(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