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朗读者”把读书搞成了一场“秀”

 轻风的起点 2017-04-23
商务君按

央视的“朗读者”节目突然火热一时。正在这节目热播的时候,有读者提出了质疑。


程兹清上海某出版社编辑


央视的“朗读者”,突然就红了。读书本来是朴素的,所以才叫“白纸黑字”。但是,“朗读者”是通过耀眼的声光电、闪亮的大舞台来呈现的,这就把一件宁静的事炒成了闹剧。


钱钟书先生曾说:“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通过“朗读者”,读书彻底沦为集体的狂欢和发泄。



你仔细看,那通天、满墙的书架,陈列的根本就是“假书”。咱们中国人,过去也没怎么做过真皮封面的书,现在当然也很少造那么多仿皮的精装书。原本是没文化的暴发户装点门面的材料,竟也堂而皇之登上了央视的舞台,营造出一种无上浮华的氛围,俨然成为中国人的“理想书房”,令人耻笑,令人痛心。


特别是那些“朗读亭”,大都设在标志性建筑旁边,譬如清华的水木清华门之类,看似要与这些标志达成某种沟通,其实彰显的尽是虚荣。比在如来手指上写下“齐天大圣到此一游”的孙猴子还讨人嫌,成为现代城市替代“老军医广告”的狗皮膏药,甩都甩不掉。


朗读者宣传海报


登台的名人,不外两种。第一种人是写作的人,他们受宠若惊,上演着现代版的“陈焕生进城”。第二种人是艺人,拼命要表现出咱不是戏子,咱也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二者,“朗读者”不过是很好的PR(宣传),而已。在这个世界上,我相信的只有读书了。所以,特别呼吁:夫妻、情侣、家庭们,你们千万别再登台了!我实在接受不了假惺惺的关爱、欣赏和赞美。况且,谁知道你们几年前领没领过“离婚证”?!


再看观众。在“朗读者”里,在看过“朗读者”之后,读书成了一种治疗:我有病,读书能治好;一种补充:我缺乏,读书能弥补;一种抗议:我随波逐流,读书让我与众不同;一种寻找:我不知道我是谁,读书代表了我的身份认同;一种标榜:我有品位,因为你看,我有标签——读书!总之,读书不再是与生俱来的本能。



其实,读书一共有两个功能:知识的和情感的。“朗读者”中,知识不见了踪影,没有了讨论的空间,只剩下情感、情感、情感,煽情、煽情、煽情。要理性做什么,有泪水就够了!你知道,作为“朗读者”,我只不过是“艺术人生”的续集而已!这让柔软的更加柔软,让坚硬的更加出离了精神的生活。恐怕是我们时代最大的痛处。


点击下列蓝色的字查看精选内容


渠道西四新华钟书阁西西弗众筹书店方所|24小时书店编辑实务花式催稿编辑的5种角色编辑=项目投资者天才捕手人物邬书林李国庆张秋林|黄立新吕敬人|俞晓群|谭跃 | 沈昌文张立宪|海飞侯小强|金浩观点书太便宜民营书业资本化编辑的知识产权2016十大出版人物业界趣文出版机构美食指南一家都是编辑价高,书卖不出去家有女编辑



出版商务周报

有灵魂、有立场、有看点的

出版传媒产经媒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