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生一般不会告诉你:很多病根本不是靠治好的,而是靠……

 孙祥升 2017-04-23

三分之一的病,你不治疗它自己也会好,三分之一的病,治疗了它也不会好,医学真正起作用的,也就是剩下的三分之一。

作者丨冰球

来源丨冰球说医

还记得进医学院的第一天,

一位老教授半开玩笑地说,

“你们现在学的知识,

等毕业时,只剩下一半是正确的。”

另一位老教授说,

“医学是一们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还有一位说,

“看看你的左边,看看你的右边,

你未来的生活伴侣可能就在这里。”

哈哈,不幸(幸运)的是,

这三点现都已在我身上证实了。

真正接触医学,是大学毕业进了医学院以后 (在北美,医学院要大学毕业后才能申请)。虽然我大学里的专业是微生物和免疫学,有不少有关病理和生物方面的知识,但毕竟不是临床医学,属于纸上谈兵。

医学院的头两年,基本上是淹没在书本和实验室里,如海绵般尽可能吸收人类历史到现今所有的西方医学知识。

基础的课程包括解剖学、生理学、 病理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组织学、统计学、遗传学、公共卫生学、医学史等;以及各个医学分支的基本知识: 眼科、皮肤科、急症科、麻醉科、小儿科、妇科、神经科、精神科和庞大外科及内科的各个专科,这里就不一一细举。

医学院第三年和第四年则是在医院里各个科室轮转, 做“见习医生”(clerkship),如“从消防栓上饮水”(drinking from the fire hose)般接收新的知识。那时每4到8周就轮转到不同科室,接触形形色色的病人和疾病,没有一天是重复的。

各个医学分科的诊断和治疗,我都参与过:

给孕妇接生,给32周的早产儿放静脉置管,给濒临死亡的老人上呼吸机再拿下,给车祸受伤的病人缝针止血,给乳腺癌病人做乳房切除和重塑手术……

在内科诊断出新的癌症,在神经外科给2个月的小孩头颅骨上钻孔(先天性头颅骨提前粘合,需要整个颅骨打开重塑的精细手术),也有在整台骨科手术中的任务是抱着病人大腿……

在儿科病房安慰过许多伤心无措的父母和嚎啕大哭的孩子,在整形外科参与抽脂手术,在麻醉科做呼吸插管,在心脏外科参与搭桥手术,在眼科为病人往眼睛里打针……

有人估计,现代西方医学目前大概有30% 是真正建立在循证医学基础上,剩下的70% 包含了医生个人和职业团体的经验及看法。许多专业协会有关于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但大多也是从专家委员会的意见中生成的,并没有非常坚实的证据在背后支持。

医学界还流传着一个段子:

「三分之一的病,你不治疗它自己也会好,三分之一的病,治疗了它也不会好,医学真正起作用的,也就是剩下的三分之一。」

还有太多太多的例子,可以说明医学的局限性。除了基因的因素,我们的健康有很大一部分是掌握在自己手里。

比如,戒烟是减少肺癌和许多其他癌症发病率的最有效措施。大型人口调查研究表明, 如果其他情况相似,长期吸烟者如果从不吸烟就能多三年的寿命。

比如,控制肥胖和锻炼,能降低很多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糖尿病的病人, 药物再有效,如果不能控制饮食,效果也是差强人意。

再比如,痛风的预防, 很大一部分掌握在病人手里:戒酒,戒肉类和海鲜等。

以上的这些疾病预防措施,医生只能建议,疾病控制还在个人。

医学的发展到现在经历了许多演变。

就说癌症,人类关于对癌症认识的演变堪称为一部惊心动魄的史书。感兴趣的可以读一下普里兹奖获得者,医学历史学家 Siddhartha Mukherjee 写的癌症的发展史《万病之王》(the emperor of all maladies),不愿意啃书的可以去看一下同名改编的PBS纪录片。非常有意思。

简单剧透一下。

我们对癌症的认识实际上就是盲人摸象的故事,从局部一步步走向完整。

早在4600年前的埃及就有对于癌症的描述。那时人们还没有细胞的概念,认为疾病是由人体内部的体液不平衡所导致。 直到19世纪末期,人们才认识到癌症来自不正常的细胞。

但究竟是什么导致了细胞变成癌症细胞,这个问题的探索注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一开始,很多早期的研究者都认为癌症产生于单个原因。

当时有三个相互竞争的理论:病毒导致癌症,环境和化学物质导致癌症,和基因导致癌症。每个理论都似乎没有联系,但都有证据支持。

比如人类疱疹病毒第四型(EBV)可导致伯奇氏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 吸烟可导致肺癌,p53基因突变可导致大肠息肉症(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如果不切除大肠会演变成大肠癌。

以我们现在的了解,这些认识都正确,又都不完全正确,是片面的认识。不同癌症细胞的形成可以是其中一个原因或多种原因的叠加。

我们对药理的认识也很有限。有些药已经用了很长时间,但我们却不知道它是如何起作用的。

比如有一个神奇的药,二甲双胍( metformin), 不仅是糖尿病的第一线药物,现在有初期的研究表明对预防和治疗某些癌症也有效果。但人们对这个已用了四十多年的药物的机制还不完全了解。

我们对医学的认识在不断进步。其实人类对各个学科的认识又何尝不是呢?哥巴尼的日心说推翻了地心说,在当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但是我们现在知道日心说也是不正确的。在很多领域,先前的理论都在以更快的速度被一一推翻。

消极一点讲,我们的认知大多受我们所处时代的局限(也许爱因斯坦除外), 我们永远只能接近真理而不能达到真理。这也是为什么做医学和做研究的人最宝贵的是保持一颗谦逊好学的心,同时也不能盲目相信权威,要有批判精神和勇气。

尝试新型的增高仪器,美国,1931

PHOTOQUEST

“活到老,学到老” 最好的印证了作为医生的常态。

冰球,美国耶鲁大学临床医学博士(MD)和工商管理硕士(MBA)。现于美国排名前三的教学医院做内科医生和医院管理。公众号:冰球说医(id:driceball)

除了这篇文章,你可能还想知道:

我们离彻底攻克乙肝还有多远?

这种丧心病狂的痛,1.2亿中国人都中招了……给痛风人士的6个忠告,后悔没早些知道!

连性功能都影响的糖尿病,从防到治20条丨疾病天文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