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拉美各国来说,巴西的独立有一个正统王室成员为核心,整体要和平得多。 (巴西帝国国旗) 但这并不等于矛盾不存在。实现独立,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宗主国葡萄牙的统治搬走了,可是巴西国内的其他矛盾,比如黑人和白人的矛盾、大贵族富翁和穷人的矛盾、王室统治和共和主义者的矛盾依然存在。 在独立与否的紧要关头,所有巴西人包括佩德罗一世可以放弃纷争,携手合作。现在外界压力散去,内部矛盾就凸显出来了。根据宪法,佩德罗这位皇帝是真正有实权的,政府官员都由他任命,这让共和主义者很不爽;而佩德罗虽然领导了巴西独立,他毕竟还是葡萄牙王子,这又让巴西的民族主义者对他心怀猜疑。 (1822年的巴西帝国) 外界环境也并不乐观。如前面所说,巴西资源丰富,葡萄牙过去更多把这里当做简单的原料产地,形成了大种植园的单一经济,靠出口咖啡、蔗糖、烟草什么的赚钱,工业底子很薄弱。而这种殖民统治模式,导致葡萄牙虽然从巴西掠夺了大批金银和原材料,自身的产业结构却越来越落后。宗主国都这样,殖民地脱身之后,又如何能突飞猛进呢?在政治方面,这些大种植园主又形成强大的封建保守势力,阻碍改革,压制下层人民。 (巴西皇帝佩德罗一世的画像,来自网络) 此外,虽然日薄西山的老牌殖民国家葡萄牙被轰走了,却有一个更加强大的英国参合进来,想方设法把这广袤的美洲建设成自己的餐厅。英国大搞经济入侵,借给拉美各国高利贷,通过债务控制拉美各国的经济命脉。各还迫使各国签订低关税协议,英国商品潮水般涌入,挤占市场,把本国刚刚起步的工业冲得七窍流血。 光是一个英国,已经足够压得拉美国家喘不过气了,而美洲本土崛起的美国,同样把“咸猪手”伸向这些兄弟国家。早在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就发布了“门罗宣言”,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今后,美洲不是你们欧洲列强的菜地了——它应该是俺们美国的菜地!靠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机会,美国和老东家英国在美洲展开了竞争。这样一来,美洲国家自然又倒霉了。 巴西在拉美各国中,相对境遇最好。块头大,资源丰富,而且有一个皇室统治。可即便如此,依然压力重重。佩德罗为了他的统治,部分继承了老爹若昂六世的做法,比如继续对英国开放贸易,导致巴西本土工业受损,这也让巴西人很不满。 (19世纪的里约热内卢) 雪上加霜的是乌拉圭战争。乌拉圭位于巴西和阿根廷之间,历史上葡萄牙殖民者和西班牙殖民者为这块地争夺了上百年。1811年乌拉圭人爆发起义,用几年赶走了西班牙人。巴西的葡萄牙人趁虚而入,把这块地给占了。到了1825年,阿根廷支持乌拉圭再次发动起义,佩德罗赶紧调兵镇压,两个新兴的南美强国展开了第一次乌拉圭战争。 经过数年激战,阿根廷打不过巴西,但英国又插手进来“调停”。佩德罗没办法,最后在1828年和阿根廷签署了协议,同意乌拉圭成为一个独立国家,作为巴西和阿根廷之间的缓冲区。 这事儿出来,巴西人纷纷骂街。好个昏君,打了这么多年仗,花了这么多银子,死了这么多弟兄,居然最后这块地也没保住。你这是祸国殃民啊! 佩德罗当初带领大家独立的功劳,大家都忘了,现在只把他当出气筒。 还有,葡萄牙那边,佩德罗一世的爹——若昂六世死了。葡萄牙议会方面说,佩德罗你回来继承王位吧,我们不欺负你了。欧洲一个人头戴两顶王冠本来就很常见。但巴西却不乐意了,对佩德罗道:“你是我们巴西的皇帝,就别想着葡萄牙的王位了。有我们没他们,有他们没我们,你自己掂量吧!” 佩德罗还是对巴西感情深一点,他只能放弃葡萄牙王位,让自己的女儿玛丽娅二世(1819-1852)回去继承了葡萄牙王位。但很快,王位被他的弟弟米格尔篡夺,葡萄牙爆发内战。佩德罗虽然是巴西皇帝,他可不能眼看着女儿被欺负,葡萄牙也毕竟是他的祖国。所以他少不了拿出力量帮助女儿跟弟弟对打。这就让巴西人更愤怒了:“皇帝,身在巴西心在葡,你够了哦!” 这么多矛盾交织在一起,皇帝和臣民很快越来越对立。巴西的报纸纷纷长篇累牍报道法国“七月革命”推翻波旁王朝的例子,意思是皇帝你自个也留心吧,再不乖我们就学法国佬了。老百姓和军队上街游行示威,抗议皇帝独断专行,镇压臣民。 佩德罗目睹此情,万念俱灰:“罢了罢了,大家好说好散吧。”他在1831年宣布退位,离开巴西,回到祖国葡萄牙去了。几年后,他帮助女儿玛丽娅二世稳定了葡萄牙王位,自己紧跟着去世,年仅36岁。 (生于里约热内卢的葡萄牙女王玛丽娅二世) 而留在巴西皇位上的,则是佩德罗的儿子佩德罗二世(1825-1891)。这位太子爷在老爹退位时还不到6岁,此后却在皇位上坐了50多年,才被共和党人的政变推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