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洲的巴西和阿根廷哥俩,从西葡时期就结下梁子,为了争夺乌拉圭地区,打了几百年的仗。独立后,两家继续开掐。前面说过,19世纪20年代的第一次乌拉圭战争,巴西打赢了,却在英国压迫下,同意乌拉圭独立,从而成为佩德罗一世下台的原因之一。 之后消停了没几年,两国又一次为乌拉圭大打出手。这次,巴西皇帝佩德罗二世要接过老爹的枪了。 (19世纪巴西军队) 当时乌拉圭有两个政党,一个叫红党,一个叫白党。红党倾向于自由派,包括一批中产阶级、进步知识分子,以及沿海地区的土豪们,党魁叫里维拉。白党则是保守派,主要由内陆的大种植园主组成,首领叫奥利维。 两派之中,里维拉亲近巴西,还得到阿根廷自由派的支持,和英法也稍有联系。而奥利维的后台则是阿根廷的保守派。 所以乌拉圭这红白两党之争,背后离不开巴西和阿根廷的搅和。两党你上我下,斗得不亦乐乎。 (今日南美洲) 1839年,乌拉圭自由派红党得势,里维拉成为总统, 把保守派的白党首领奥利维轰出了国境。奥利维没法子,就去找背后的老大——阿根廷独裁者罗萨斯。罗萨斯一听,敢欺负我兄弟,这还了得!他立刻出兵乌拉圭,又把奥利维给护送回去。奥利维在刺刀保护下夺回政权,好日子也长不了。他的后台老板罗萨斯得罪了法国。里维拉趁机找法国大哥要了一支人马,又联合了反对罗萨斯的阿根廷军阀,再次起兵把奥利维给轰了出去。 罗萨斯咽不下这口气,立刻调集大队人马,跟奥利维再次杀入乌拉圭来。1842年,阿根廷和白党联军包围了乌拉圭首都蒙德维的亚,并占领了大部分的乌拉圭领土。可是,被包围的首都却决不投降。因为奥利维和罗萨斯计划让乌拉圭并入阿根廷,激怒了想保持独立的乌拉圭人。不但全城军民顽强抵抗,而且在首都的外国侨民也纷纷组成志愿军,抵抗阿根廷军队。 (阿根廷独裁者罗萨斯) 城里面的意大利人也组建了一个军团,指挥官却是意大利独立英雄——加里波第,因为在本土革命失败,流亡到此。意大利志愿军身穿红色军服,称为“红衫军”。那加里波第乃是超级大牛,日后回到欧洲战场,不但曾打败奥地利军队,连俾斯麦的普鲁士军团都曾吃过他的憋。如今对上阿根廷军队,那真是牛刀杀鸡,屡次以少胜多。这样,阿根廷始终打不下这座城市。后来加里波第虽然回国,但英、法的舰船却源源不断向乌拉圭红党运送补给,甚至封锁了阿根廷首都。 巴西皇帝佩德罗二世,看着宿敌阿根廷陷入这种境地,非常欢喜。他继续发挥稳坐钓鱼台的个性,静观其变,让你们折腾。等你们折腾够了,朕再出手收拾残局! 这么折腾了差不多十年,到了1851年,佩德罗二世觉得时机成熟了。巴西出兵,联合乌拉圭红党和阿根廷的反罗萨斯力量,一起发动反攻。 罗萨斯呢,他在乌拉圭打了这么多年仗,原本已经筋疲力尽,很快招架不住。蒙德维的亚城在被包围9年以后,终于得到解围。 巴西、红党联军不但将罗萨斯和白党逐出乌拉圭,还进一步反攻,杀入阿根廷境内。1852年,联军歼灭了罗萨斯的主力部队,迫使这位独裁者逃亡到英国去了。 经此一战,重创了阿根廷吞并乌拉圭的企图,使得乌拉圭从此不必担心遭到吞并了。 另一笔账单却让乌拉圭人肝胆俱碎:为了酬谢巴西的出兵,乌拉圭红党被迫把北方部分领土割让给巴西。 下面我们看看这第二次乌拉圭战争的结果: 阿根廷的独裁者罗萨斯出兵打了10年,耗费兵马钱粮无数,不但没有捞到半点好处,反而自己垮台,他倒台后阿根廷内部陷入了布宜诺斯艾利斯地方政府和阿根廷中央政府之间的内战,可谓偷鸡不成蚀把米。 乌拉圭呢,因为两党内讧,自家领土被战火蹂躏了十年,首都被围了9年,国内人口损失惨重,末了还割让些领土给巴西,甚至一度成为巴西的附庸。唯一的好处是此战后,乌拉圭获得了一段时间的和平,可以安心种地,发展经济。 唯有巴西,先是坐山观虎斗八九年,然后一举出兵,没打两年,就大获全胜,收获了好些领土,向着南美老大的征途又迈进了一步,真是里外里赚翻了。 这些,都是佩德罗二世大智若愚,扮猪吃老虎赚来的。 (中年佩德罗二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