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剿灭叛乱的大汉外交官,家族坎坷悲催(下)

 金色年华554 2017-04-23

剿灭叛乱的大汉外交官,家族坎坷悲催(下)

原创:陆开武


(接上篇)出使途中,组建联军,剿灭叛乱的大汉外交官(上)

三、老实人家族

冯奉世生有九子四女,文献可查的有冯谭、冯野王、冯逡、冯立、冯参、冯媛、冯习。

可能是家族遗传基因的作用,冯氏子弟品性纯良,洁身自好,但都郁郁不得志,甚至以悲剧告终。

长子冯谭,曾以校尉身份随父平定羌人叛乱,因病早逝。

冯野王,是冯氏家族最有希望和天分让家族达到巅峰的人,十八岁时就上书皇帝要求做长安令,展示了冯氏家族一以贯之的进取心,最高官至大鸿胪,才华得到朝野一致认可。后来本来可以担任御史大夫,但因汉元帝不愿重用冯氏家族而未实现。汉成帝时,冯野王被外戚王凤陷害罢官,终老于家。

冯逡,为官廉洁自律,刚直不阿,曾抨击大宦官石显,竟被皇帝疏远,贬死于任所。

冯立,为官清正廉洁,深受百姓爱戴,死于东海太守任上。

这里讲个冯奉世的女儿冯媛的故事,就知道冯氏家族的品格和个性了。

冯媛,冯奉世之女,容貌端正,性格沉稳,长大后被选入后宫,由于生下皇子刘兴,被汉元帝封为婕妤。

冯家不论男女都继承了冯唐一根筋的老实人性格,而且性格刚烈果敢。

一次,汉元帝率众嫔妃在园林观赏野兽搏斗。突然,一只大黑熊攀上围栏,翻了出来,侍从、太监、嫔妃大惊失色,四散逃命,汉元帝被吓得跟傻子一样不敢动,惟见冯媛站起来挡住黑熊。

待到侍卫赶来杀死黑熊,惊魂未定的汉元帝才缓过神来问冯媛:“人人都惊恐逃命,你为什么还敢上去挡着熊?”

冯媛答道:“猛兽凶性发作,只要抓着一人,它就不会再攻击。我怕它直扑陛下,所以想以身拦住熊。”

汉元帝一听,感动佩服,对冯媛很敬重。

剿灭叛乱的大汉外交官,家族坎坷悲催(下)

当时正受宠的傅昭仪竟然嫉恨起了冯媛,最后竟置冯媛于死地。可怕的后宫女人!

汉元帝死后,刘兴被封为中山王,冯媛随儿子迁居中山国。本想远离京城,避开宫中是非,在这了此余生,傅昭仪竟然还是不想放过。

汉成帝去世之后,太子刘欣即位,即汉哀帝,她的奶奶就是傅昭仪。中山国这边,中山王刘兴已经去世,儿子刘衎继位,未满周岁,患有惊风病,由奶奶冯媛亲自照顾。

汉哀帝听说后,派一个叫张由的人带着太医去给刘衎治病。这个张由平素患有狂病,估计是间歇性精神病之类,突然发病就跑回京城。尚书得知后前去呵斥擅自离职之罪,张由害怕就编了个谎话,说是冯媛诅咒汉哀帝和傅太后,他知道后跑回京城来报告。

傅太后如获至宝,马上派人将中山王府全部拿下,刑训逼供。见冯媛不肯招认,来人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当年只身拦熊的勇气怎么不见了?现在害怕了?”

冯媛一听,心里顿时明白是怎么回事了:“这是前朝宫中旧事,小小官吏如何得知?这分明是有人要逼死我啊!”

性格刚烈的冯媛不愿受辱,服毒自尽。

受此牵连,冯媛的弟弟冯参、妹妹冯习均自杀。

四、冯氏家族命运猜想

冯奉世以雷霆手段镇抚莎车叛乱、平复陇西羌人叛乱两大功劳,使冯氏家族重新崛起,光耀门楣。遗憾的是,始终没有进入帝国核心集团,其后人更是屡遭外戚、宦官陷害、排挤,最终凋零佚散。

剿灭叛乱的大汉外交官,家族坎坷悲催(下)

冯氏家族为何命运坎坷悲怆?

其一,高洁人格不容“潜规则”。

我们常说这样一句话:“性格决定命运。”一个人的成长往往离不开家庭、家族的熏陶。

对先人的敬仰,对荣誉的追求,注定了冯氏家族作为将门之后,性格基因里传承了军人世家行事果决、进取开拓、光明磊落的品质,不论是冯唐为魏尚仗义执言,或是冯奉世出使途中“多管闲事”威震西域,还是冯媛小女子舍身拦熊之举,都证明了冯氏族人大多具有豪阔、正直、勇敢的优秀品质。

尽管我们可以调侃为“一根筋”,但即便是在两千年后的今天,这都是一种多么稀缺的品质,一种从祖先血液中流传下来的贵族气质。

剿灭叛乱的大汉外交官,家族坎坷悲催(下)

史书记载冯参:“为人矜严,好修容仪,进退恂恂,甚可观也……以严见惮,终不得亲近侍帷幄……五侯皆敬惮之……参性好礼仪,终不得改其恒操”洁身自好,严以律己,却不得皇帝青睐,自然无法得到重用。

这样的人物,自然与专制皇权下的黑箱政治格格不入。在宵小眼中,这种洁净是多么刺眼啊!

其二,外戚势力的排挤。

自汉武帝之后,外戚势力不断坐大,与宦官专权成为汉朝政治的两大怪胎,最终导致政权覆灭。

冯媛自入宫之后,即便是以身拦熊有护驾之功,但始终不受皇帝待见,冯氏族人无一成员位列三公,堪为冷遇。

与此鲜明对比的是,外戚史家和许家,纷纷位居高位,史高被封为大司马车骑将军,王舜和许嘉被封为列侯,许嘉后来又被封为大司马车骑将军。其风头、权势远胜冯家。

冯家最具才干和口碑的冯野王本来可以担任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就因史家、许家联合大宦官石显从中作梗而被罢职还家。

成帝时期,另一外戚王家崛起,就是王莽这一支,其家族骄奢淫逸,竟然多人拜将封侯,王凤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后,而同为外戚家族的冯野王、冯立、冯参先后被从中央下派地方任职,原本就势单力薄的冯氏家族一再被削弱。

冯野王最终被王凤诬陷罢官,终老于家。

其三、宦官势力排挤。

不肯同流合污的冯氏族人成了官场的异类,对于宫闱之中的另一大政治势力宦官来说,一旦冯氏有人进入核心,肯定不易控制听命,对这样不懂规矩的人唯一的办法是撵得远远的或消失干净。

大宦官石显就是这样一个心理阴暗的变态者。

史书记载:“上闻逡言显专权,天子大怒,罢逡归郎官。其后御史大夫缺,群臣皆举逡兄大鸿胪行能第一,天子以问显……乃下诏嘉美野王,废而不用。”

看明白了吗?

冯逡上奏弹劾宦官石显专权,皇帝大怒,罢了冯逡的官。后来御史大夫一直空缺,群臣都推举冯野王出任,皇帝竟然去问石显,哪能有什么好结果。好在冯野王名声太大,口碑太好,皇帝也不敢太过分,溢美之词说了一大堆,可就是不肯任命,“废而不用”。

冯野王无可奈何,悲愤交加地说:“人皆以女宠贵,我兄弟独以贱。”

与其他外戚家族相比,冯氏家族子弟大多品行端正,光明磊落,不愿趋炎附势,却备受打压排挤,命运乖蹇,因冯媛连坐而被诛者达十七人,宗族被迫徙归故郡。

冯氏家族犹如一棵饱经沧桑、遒劲刚直的参天大树,在坚守忠义报国理念的家族传承中屡遭皇室显贵戕害,最终竟被连根拔起,消失于政坛之中,其命运跌宕远非“冯唐易老”四字所能涵盖。

剿灭叛乱的大汉外交官,家族坎坷悲催(下)

时光在静静逝去,传奇历久弥坚,冯氏家族的悲剧命运成了诠释皇权政治最好不过的一个注脚,好在冯奉世纵横西域的故事依然在岁月深处流传、回荡。

(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