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家厨房提纯蜂蜡——古代用什么做蜡烛

 梦泽赤子 2017-04-23

  转帖自QBQ论坛,作者xiaoyuuu 授权转载。

      蜂蜡是在各种DIY中使用比较多的辅料,擦皮鞋要用,做木工要用,做皮活也要用。
      一直想买一点,某宝上不同商家的产品价钱相差比较大,外观颜色也大不相同,选来选去一直没有下手。
      偶然看到路边养蜂的,就过去问了问,价钱不贵,但原蜡和提纯过的蜡价钱相差一倍。
为了满足一下好奇心,顺便验证一下各种颜色各种价钱的蜂蜡哪种质量好,就买了点原蜡自己动手。

      养蜂的大嫂给挑的都是比较新鲜的,很干净,大概有半斤,颜色从白色到棕色都有。
 
简单冲洗一下,挑出比较大的杂质。
 
掰碎,用开水融化,多放点水,让里面水溶性的成分充分溶解。
 
看起来脏乎乎的一盆。
 

加热一会,把蜡煮化,同时让水溶性的成分溶解在水里。
 

用纱布过滤,滤掉固体杂质。
 

密度大的都沉底了。
 

趁热挤一挤,不要浪费,过滤出来的渣子里还能挤出很多蜡油。 
 
融化的蜡油飘在上面,跟黄油一样。
 
水浴降温,凝固以后更像黄油。
 

蜡油下面的水变成棕色,里面可能溶解了很多免疫活性物质,但咱要的是蜂蜡,不做保健品。
 

蜡油的背面还有很多固体杂质,是滤布比较粗的关系。
为了得到更纯净的蜂蜡,我决定再过滤一遍。
 

第二次加水融化,这次水的颜色很浅,只有淡淡的黄色。
 

      蜡油的颜色浅了一点,因为滤布的关系,第二次滤掉的固体杂质不多,如果有合适的滤布,第二次完全可以省略。
      得到的蜡再水浴融化一次,凝固以后进一步去除水分(没拍照片)。
 

用纸杯的托做成小块方便使用。
 

一共做出七个小块,够擦很多双鞋了。
 

      自我感觉算是质量比较好的,起码原料的纯度没问题。
      色泽金黄,质感看起来介于黄油和肥皂之间;用手捏的感觉是粘粘的软软的,不像石蜡那样油油的一捏就碎。 

      现在来说古代用什么做的蜡烛。
      现在的蜡烛是用石蜡制作的,石蜡是通过石油工业提炼出来的,那么古代用什么做蜡烛呢?
      一种主要原料就是楼主文章里用的蜂蜡,古代也叫做“蜜蜡”,提纯方法大家已经知道了;
      还有一种“虫蜡”,有一种虫,寄生在树的树干和粗枝上,叫“白蜡虫”,白蜡虫寄生在树干表面,连成一片,吃的是树汁,分泌的就是白蜡。到了该收获的时候,连片割下,就可以提纯出虫蜡来。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蜡烛的“蜡”字是“虫”字边,这充分说明了古代的蜡烛跟昆虫有关,蜜蜂和白蜡虫都是昆虫!看了这篇文章,你已经知道了古代蜡烛的秘密,问问身边的人,他们知不知道为什么“蜡”字是虫字边?估计他们一定不知道,因为他们没上过“我爱制作网”……

      白蜡虫现在被视作一种害虫,请参考下面转帖的新闻:

2012-07-27 04:25 辽沈晚报
  沈阳市三好街文萃路沿街的树木出现了吓人景象:很多树枝布满了白色棉絮状的物质,有的几乎全部“白了头”,有的树枝已经枯萎。“真是太恐怖了,你看看,路边的树枝全都变成白色了。”昨日,市民高春亮指着布满了白色棉絮状物质的树对记者说。
  记者看到,原本枝叶繁茂的绿化树木却变成了白色,树枝的外表包裹着一层厚达一厘米的白色物质。
  沈阳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的刘仁军站长告诉记者:“这种白色的絮状物其实是一种名为白蜡蚧的虫子的分泌物。而这种虫子俗称白蜡虫,在每年天气变暖后就会出现。这种虫以口针刺入植物体内吸取汁液,可致树木枯死。 ”
  三好街管委会城建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赶到现场,确认“白头”的树木仍然存活,工作人员对其喷洒农药,基本控制病情。
  您家大院的树木是否有类似病情,或者发生其他虫灾。您可以拨打本报热线96006向我们反映,我们将与各区绿化管理部门联系,立即喷药或者修剪枯死的树枝。
 
文萃路沿街的树长满了白色棉絮状的物质,这是白蜡虫的分泌物,可致树木枯死。 记者韩宇 摄
  新闻链接 白蜡虫
  别名“蜡虫”,是中国特产资源昆虫之一。日常生活中用的白蜡就是这种白蜡虫的分泌物。白蜡为高级动物蜡,广泛用于化工、工业、医药等行业。 记者 韩宇 

     蜡烛起源于原始时代的火把。原始人把脂肪或者蜡一类的东西涂在树皮或木片上,捆扎在一起,做成了照明用的火把。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出现的蜜蜡可能是今日所见蜡烛的雏形。在西方,有一段时期,寺院中都养蜂,用来自制蜜蜡,这主要是因为天主教认为蜜蜡是处女受胎的象征,所以便把蜜蜡视为纯洁之光,供奉在教堂的祭坛上。  
      从现存文献看,蜜蜡在我国产生的时间大致与西方相同,日本是在奈良时代(710~784年)从我国传入这种蜡烛的,和现代蜡烛相比,古代蜡烛有许多不足之处。唐代诗人李商隐有“何当共剪西窗烛”的诗句。诗人为什么要剪烛呢?当时蜡烛烛心是用棉线搓成的,直立在火焰的中心,由于无法烧尽而炭化,所以必须不时地用剪刀将残留的烛心末端剪掉,这无疑是一件麻烦的事。
      1820年,法国人强巴歇列发明了三根棉线编成的烛心,使烛心燃烧时自然松开,末端正好翘到火焰外侧,因而可以完全燃烧。但蜡烛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它的材料一般是有许多缺点的动物油脂,解决这一难题的是舍未勒尔等人。
      1809年6月至7月间,法国科家舍夫勒收到一家纺织厂的来信,请他分析、确定他们寄来的一个软皂样品的成份.他拿着这封信思索了很长时间,心想:要研究肥皂,看来还得从原料油脂入手.在仪器设备非常简单、朴素的学校实验,他研究了皂化过程中需要使用的各种油脂。经过大量实验,他第一次发现了这样的事实:在一切油脂中,不论其来源如何,脂肪酸的含量均占95%,其余的5%则是皂化过程中生成的甘油。通过研究他搞清了皂化过程的本质,同时他还有一项重大的发现:当时用油脂做成的蜡烛,由于里面有甘油,燃烧时火焰带烟,气味难闻。若改用硬脂酸做成蜡烛,燃烧时不仅火焰明亮,而且几乎没有黑烟, 不污染空气。
      舍夫勒尔把他的发现告诉盖一吕萨克,并建议两人共同研究如何具体解决这个问题。他们用强碱把油脂皂化,再把得到的肥皂用盐酸分解,担取出硬脂酸。这是一种白色物质,手摸着有油腻感,用它制成的蜡烛质地很软,价钱更加便宜。1825年,舍夫勒尔和盖一吕萨克获得了生产石蜡硬脂蜡烛的专利。石蜡硬脂蜡烛的出现,在人类照明史上开创了一个新时代。后来,有人在北美洲发现了大油田,于是可从石油中提炼出大量的石蜡,较理想的蜡烛因此在全球得到了普及、推广。编者微博: http://t.qq.com/untieshu?preview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