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方法指导

 来开好运 2017-04-23
读书方法指导

对于读书,其实我们经常会感到:想读的书太多,又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工作太累太烦,很想读书苦于没有时间;有时读了一些书在工作中又不能够有效运用……凡此种种,感到困惑。于是我们特别渴望能够用最短的时间获取最佳的读书效果,用有限的精力获取更多的知识。

我们常说教学有法,那么读书也有道,一凭勤奋和毅力,二靠规律和方法。凭勤奋和毅力可以水滴而石穿,靠规律和方法能够事半而功倍。具体来说,应该讲究读书的方法,学会智慧地阅读。下面我们就从以下8个问题中寻找自己需要的读书思想和智慧。


    一、 从“八问”中感悟读书思想与智慧

    一问:书香醉人我独醒——您有优势吗?

    书香醉人,书痴更醉。要想获取最佳的读书效果,必须认识自己的优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优势。如记忆优势、时间优势、环境优势、资源优势、人际优势、年龄优势等等。认识自己的读书优势,充分发挥优势,会提高读书效率。  

    二问:书山万丈平地起——您会积累吗?

    书山万丈平地起,积累知识最重要。要想学以致用,读书成才,就必须筑起自己的知识金字塔。

    积累知识,其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指基础知识,就是指教师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二是指最近知识,又叫“短平快”知识。即各种报刊杂志介绍的最新方法、经验交流、现代理论等。基础知识的积累,可以提升自身的文化水平、业务素质、认识能力等;“最近知识”的积累,像中国女排的“短平快”,接球就攻,拿来就用,落地开花,立竿见影,效果明显。“最近知识”的积累,可以补偿自己经验的不足,迅速地调节自己的知识结构,更新自己的知识层次。

   三问:书海无崖莫迷航——您有方向吗?

    书海无涯易迷航。有人说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那么在教学与自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自己的主攻方向。如果你贴近自己的生活和需要,选择某一方面作为轴心目标。围绕这一轴心目标,聚焦突破,争取初试锋芒。所谓聚焦,就是进行某一专题的研究。这样,知识之光就可以照亮某一点或某一处空间。到那时,您就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四问:书市万卷适我取——您会选择吗?

书市万卷适我取,学会选择有成功。我们读书,要想在失败中成功,首先要学会选择。因为我们是读书的引领者,是向导。(引领的对象不仅仅是自己,更是教师和学生)因此,教师本人必须学会选择,学会选择读书的内容,选择读书的时机,选择读书的途径和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有非常丰富的积累,有高度的判断力和鉴赏力,如此才能有不俗的选择能力。

五问:咬定书山不放松——您有毅力吗?

    咬定青山不放松,谁有毅力谁成功。不论学习怎样革命,都需要获取成功的信心和毅力。毅力是理想实现的桥梁,是驶往成才的渡船,是攀上成功的阶梯...顽强的毅力是成为巨人的一个必备重要条件。要想做到坚持很不容易。

    六问:书上得来终觉浅——您会整合吗?

    读书的过程就是获取知识信息的过程。明白地说,就是要学会整合获取的知识信息。具体来说有三个要点:一是广泛占有信息,二是要善于滤化信息,三是要科学地加工知识信息。

 七问:书破万卷求自如——您会创新吗?

    书破万卷求自如,只有创新才成才。我们教师对待读书获取的知识信息应闪念频频,联想翩翩,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科学地运用知识信息的同时,创造出自身特色的全新知识信息,即积极进行教学研究,将教研成果及时地投向社会。

    八问:书境三重我必求——您能提升吗?

    读书有三重境界,一为知,二为己,三为人。

    为知,就是为了积累知识,增长学问、识见和智慧。博学从而多才多艺,这些都是“为知”的需要,也是读书人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和目的。

    为己,就是古人所说的修身、正己,培养自己的人格、道德和情操。这是读者的第二重境界。中国的读书人向来把占有知识视为人品、人格自然升华的保证,苏东坡有“腹有诗书气自华”诗句,表达的就是这一意思。对于读书完全“为知”而言,“为己”已经是大大提高了一个层次和境界。这是非常宝贵的。但是光做到这一点还不够,从更高的层次上说,还应该向前人学习,“为人”而读书。

    周恩来少年时代所说的“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比较而言,“为己”是读书人“能够”做到的,“为人”则是读书人“应该”做到的。其实咱们在坐的各位都达到了读书的三重境界,因为我们是教书育人的,读书当然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读书。上面的8个问题中涵盖了一些读书思想、方法与智慧。都是从宏观方面来说的,下面介绍一些具体的方法。                                                                                                           

二、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古人读书六法和名人读书简介

    我国古代人读书特别究竟方法,留传下来的有很多,这里精选了古人读书六法,以供借鉴与参考…

    (一)“思?问?习”读书法。这是孔子主张的读书方法。

     1.重视思考。在学习过程中,要动脑筋。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不懂就问。读书在于求知识,不懂又不问是求不到知识的。他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孔子本人也是如此:“子入太庙,每事问。4.当他发现问题时,就要设法解决,而解决的方法,不外乎问人或读有关的书。孔子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5.提倡经常巩固复习。“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二)“精至”读书法。这是王充提出的读书方法,也就是用心专一的读书法。

    王充的“精至”观点,正是一种读书要读到入迷成癖的境界,才能学之“精至”。

     (三) “提要钩玄”读书法。这是韩愈提倡的读书方法。旨在抓要点,明主旨,以便直探本源,提取精粹的内容。

    提要:指出纲要;钩玄:探索精微。精辟而简明地指明主要内容,韩愈认为做到“钩玄”、“提要”之后,对书中的浓郁之处和英华部分,必须反复涵咏,不断温习,才能把文章的妙义要道化为已有。韩愈勤于读书,注重方法。他在《进学解》中有两句话概括了他的读书法;“记事者为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他那“提要钩玄”,组成了他自己卓有成效的读书法。

     (四)

    “计字日诵”读书法。这是欧阳修统计应读的总字数,再分配为每天的页数,作为当日读书的进度,长期坚持的读书方法。欧阳修的“计字日诵”读书法是这样进行的:他根据自己的需要,精选了《孝经》《论语》《诗经》等十部书总字数为455865个字,然后规定每天熟读300字,用三年半时间全部熟读完毕。每天背诵150字,只要七年时间就背熟了。他说:“虽书卷浩繁,第能加日积之功,何患不至?”这是经验之谈,表明熟读背诵古文的重要。每日定量计字,细水长流,积少成多,则是欧阳修实践过并且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五) “一意求之”读书法。这是苏轼提倡的。

    苏轼认为:“人的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这种“一意求之”的读书法的最大特点是“求一”,即阅读经典著作,每读一遍,只围绕一个中心,侧重一项内容,抓住一条线索,解决一个问题。这样的读书做学问,好像打仗一样,把敌人化整为零,各个击破,为了避免精力分散,在阅读中凡与“求一”、“主攻”对象无关的,一概不加涉及。这样的定向阅读是值得借鉴的。

    (六) “五要”读书法。这是蒲松龄从时、书、法三方面保证读书顺利进行的读书法。

    ①一要天天读。蒲松龄自己订了一个本子,每天清晨起床后,就在本子中标上一天中读什么书,写什么文章。如果日期下面出现了空白,他就会愧疚万分。

     ②二要夜夜读。蒲松龄白天要忙于生计,夜里经常是一卷书、一盏灯,埋头苦读到深夜。上床后,他还要就着烛光看上几页书。

     ③三要老年读。蒲松龄到晚年,发白、耳聋,齿脱,但眼睛好,能派用处,借以翻书阅读,足以使自己心情愉快。有他的诗为证:“仅目一官能尽职,翻书幸足开心情。”他《寂坐》诗中写道:“平生喜摊书,垂老如昔狂。日中就南牖,日斜随西窗。”

    ④四要抄书读。蒲松龄在毕家教书三十年不愿离去,当中一个最大原因就是毕家书多,可供他抄读。他以借书读、抄书读为幸。

    ⑤五要分类读。蒲松龄把书分成精读、泛读两类,有区别地读。有的书了解大意就行了;有的要反复诵读,不断玩味,读通为止。读通的要求是:自我疑问,自求解答,滤尽渣滓,尽得精华。有他的诗为证,“读书析疑如滤水,务使滓尽清澈底。”

    

三、名人读书方法介绍

    1.鲁迅的读书方法

    大文豪鲁迅非常讲究读书方法。鲁迅在博览群籍的基础上,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读书方法。现向大家介绍数种:

   (一)是泛览,他提倡博采众家,取其所长,主张在消闲的时候,要“随便翻翻”。

    多翻。鲁迅先生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他认为这种方法可以防止受某些坏书的欺骗,还有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增长知识等好处。

   (二)是硬看。对较难懂的必读书,硬着头皮读下去,直到读懂钻透为止。

   (三)是专精。他提倡以“泛览”为基础,然后选择自己喜爱的一门或几门,深入地研究下去。否则,读书虽多,终究还是一事无成。

   (四)是活读。鲁迅主张读书要独立思考,注意观察并重视实践。他说:“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他还主张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

   (五)是参读。鲁迅读书不但读选本,还参读作者传记、专集,以便了解其所处的时代和地位,由此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六)是设问。就是拿到一本书,先大体了解一下书的内容,然后合上书,可一边散步,一边给自己提一些问题,自问自答:书上写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要是自己,这个题目又该怎么写?鲁迅认为带着这些问题去细读全书,效果会更好些。

(七)是跳读。读书遇到难点,当然应该经过钻研弄懂它。但是遇到一时无法弄懂的问题怎么办?鲁迅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那个地方,那无论看到多久都不会懂。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也明白了”。

   (八)是背书。鲁迅的背书方法与众不同,他制作了一张小巧精美的书签,上面写着“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10个工工整整的小楷字。他把书签夹到书里,每读一遍就盖住书签上的一个字,读了几遍后,就默诵一会儿,等把书签上的10个字盖完,也就把全书背出来了。

(九)是剪报。鲁迅十分重视运用“剪报”这一方法来积累资料。他的剪报册贴得很整齐,分类也很严格,每页上都有他简要的亲笔批注。鲁迅曾利用这些剪报写了不少犀利的杂文。鲁迅曾说过:“无论什么事,如果陆续收集资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十)是重读。这是指读过的书,隔些日子再重读书中标记的重点,花的时间不多,却有新的收获。

    另外鲁迅先生的读书名言:爱读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

    2巴金的读书法

    著名作家巴金的读书方法十分奇特,因为他是在没有书本的情况下进行的。读书而无书的确算得天下一奇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巴金说:“我第二次住院治疗,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时,就下床坐在小沙发上,等候护士同志两点钟来量体温。我坐着,一动也不动,但并没有打瞌睡。我的脑子不肯休息。它在回忆我过去读过的一些书,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记忆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点美好的东西。”原来他的读书法就是静坐在那里回忆曾经读过的书。这样有许多好处有很多:

    3、华罗庚读书法

    华罗庚读书法:“由薄到厚”与“由厚到薄”

    华罗庚教授把读书的过程归纳为“由薄到厚”与“由厚到薄”两个阶段。

    他说:“一本书,当未读之前,你感到就是那么厚;在读的过程中,如果你对各章各节又作深入的探讨,在每页上加添注解,补充参考材料,那就会觉得更厚了。但是,当我们对书的内容真正有了透彻的了解,抓住了全书的要点,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后,就会感到书本变薄了。愈是懂得透彻,就愈有薄的感觉。这是每个科学家都要经历的过程。这样,并不是学的知识变少了,而是把知识消化了。”

    4、大仲马读书法

    “法利亚长老”的读书法

    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有一套精选读书法。他在《基督山伯爵》一书中,塑造了一个博学多识的人物——法利亚长老,并通过长老之口谈了这样的读书方法:“在我罗马的书房里,我将近有五千本书,但把它们读了许多遍以后,我发觉,一个人只要有150本精选过的书,对人类的一切知识都可齐备了,至少是够用或应该所知道的都知道了。我把生命中3年时间用来致力于研究这150本书,直到我把它们完全记在心里才罢手。”在这里,他认为150本书就能囊括“人类的一切知识”,显然不够科学。但是,大促马注重“读精选过的好书”,却是值得借鉴的。

    5、爱因斯坦读书法: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总结出的“一总、二分、三合”读书法,可资借鉴。

      一总:先浏览书的前言、后记、序等总述性部分,然后认真地读目录,以便概括地了解全书的结构、内容、要点和体系等,这样便可对全书有个总体印象。

    二分:在读了目录后,先略读正文,这不需要逐字读,要着重对那些大小标题、画线、加点、黑体字或有特殊标记的句段进行阅读,这些往往是每节的关键所在。你可以根据这些来选择自己所需的内容来细读。

三合:就是在翻阅略读全书的基础上,对这本书已有个具体印象,这样再回过头来细读一遍目录和全书内容,并加以思考、综合,使其条理化、系统化,以弄清其内在联系,达到深化、提高的目的,进一步深入领会初读时所不能领会的许多东西。这一步很重要。人们往往在这一步不得要领时,看过书一扔,便算了事。

    6、著名诗人、考古学家郭沫若先生的读书之言:“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

    从以上几位名人读书的经验中,我们不难看出,读书有法,但方法不一,根据各人的性情、兴趣、才能、需要不同,则各人的读书方法也有所不同。因此,一人有一人读书的方法,一书也有一书的特别读法。贵在每人自己根据平日读书的经验,去为自己寻求一个最适宜、最有效率的读书方法。而每遇一种新书,我们也要尽可能考查此书的特殊性质,用一种全新的读书方法去把握它,理解它。


      四、读书笔记

      不动笔墨不读书——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让积累伴随你我

     (一)概念:人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或是对书中的名言警语、新颖材料进行摘录抄写,或是对书的内容要点进行归纳,或是随后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这些摘抄、归纳和心得体会等的文字,都叫读书笔记。

     (二)记读书笔记的好处

      首先,它可以帮助记忆。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

     其次,记笔记也是积累知识的一种好方式。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说,阅读时必须记笔记,才能积累知识。

      第三,记读书笔记还能帮助提高阅读能力。分析能力,综合归纳的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是一种手脑并用、阅读和写作结合的综合训练。

    由此我们说写读书笔记既是消化书本知识的有效手段,又可以积累有用的材料,训练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介绍几种笔记的写法。怎么写读书笔记呢?

    (三)读书笔记的类型和写法

     首先应了解读书笔记的类型。读书笔记一般有索引、批注、摘录、粘贴、提纲、心得等几种。写读书笔记时,我们可以根据写笔记的目的、书的类型及自己的习惯,确定写什么样的读书笔记。

    1.索引式笔记

    索引式的读书笔记是在读书学习时,发现了自己所需要的书籍或者文章,由于一时抽不出足够的时间去读,又怕过后遗忘,便随手记录下来,以备日后查找阅读的一种笔记。

    注意以下几点:(举例自我)

   (1)对书籍要清楚地记下书名、作者;

   (2)对于文章,除了记下标题、作者,还要写明出处。

   (3)可以记在卡片上,也可以记在本册上,最好按类别进行归纳,查找起来也方便。

   2.提纲式笔记 用纲要的形式抄录和用自己的话结合的方式,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论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地记录下来。将文章中的大小标题作提纲,标题之下罗列讨论的内容,这种笔记条理清楚、内容扼要,简单易行。

     3.批注式笔记(符号式)

     我们读书的时候,把书中重要的、或者有疑问的地方,用各种符号(例如直线、曲线、括弧、三角、问号……等等)勾划出来,或在书的空白处写上批语,这种笔记,就是符号式笔记。

    符号式笔记使读过的书上的重点问题、疑难问题一目了然,这就为提纲笔记、摘录笔记等其它形式的笔记作好了准备。

    批语可以是对书中一段内容的概括,也可以是心得体会,或者是对书中某一个问题没有看懂所表示的疑问等。

    做符号式笔记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所读的书必须是自己的。图书馆的或借别人的图书,不应该乱批乱画。   

     (2)每一种符号所代表的意思,自己应该固定下来,不要随意改动。比如,用直线表示重要的内容,用“…”表示精采的句子或优美的词汇,用“△ ”表示应当特别注意的地方,用“ ?”表示尚未弄懂的问题等,以后看书,就都要按自己的这个规定去使用这些符号。    

 (3)符号不能作得过多。如果整页整页都围上圈,划上线,全都成了重点,就等于没有了重点,符号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4)要清楚整齐。不要把书弄得很脏,涂划得连原文都看不清楚了。

    4、摘录式笔记(抄录式或摘抄式)

    摘录式笔记就是把我们从书上、报上看到的一些精辟的,富有哲理的,对我们很有启发的内容抄写下来。这种方法看起来比较费事,其实是一种省时省力积累知识的好办法。摘抄可以加深理解和记忆,日后查找起来,面对茫茫的书海,你就能体会到作摘录笔记的优点了。

     作摘录笔记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有选择地抄录。把文中对我们最有用、最有启发的内容抄下来,每条抄录笔记应当“少而精”。“少”指字数较少,“精”指内容把握要点。    

     (2)要忠实原文。书里有段话,我们觉得挺好,想把它抄下来。抄的时候,又觉得某个词用得别扭,干脆另换一个词代替,这样不行。既然是摘录,作者怎样写,我们就应怎样抄,不但词句不能改动,就连标点符号也不能改动。一段话中,前后和中间不需要摘录的文字,可以用省略号表示。

    (3)要注明出处。每条材料都要注明是从哪本书里第几页抄录的,作者是谁。如果是在报纸、杂志上抄录的,就要把报纸、杂志的名称、日期写上。还要注明文章的标题和作者。这样便于以后使用时查对。

   5.心得式笔记 这是用自己的语言写下读书后的感受、认识、体会、启发以及收获的一种笔记。读完全书或文章后,经反复思考,才能使知识明记在心,确有所得,受读书的启示,联系实际,或长或短写出真情实感。特别是受阅读启发而产生的新观点、新方法、新构思更应写在心得式笔记中。

   6、剪贴式笔记     

    在自己订阅的报纸、杂志上看到好的文章或者其它有用的资料及时剪下来,经过整理就是剪贴式笔记。这种方法收集材料快,也很简便。剪贴式笔记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进行剪贴式笔记时要按不同的内容分类。可以准备几个用来贴剪报的本子,或者把一个本子分成几个部分,把语文知识、历史知识、自然常识等内容分别贴进去。

     (2)每一条剪贴的内容要注明出处、时间。即剪自哪一种杂志或报纸,哪一年哪一期等。(3)短小的剪贴笔记也可以作为读书卡片的内容。

    7.台历式笔记 

    利用台历把阅读中看到的精辟的箴言、警句、典故、谚语、学习中的疑问和心得记录在台历上。这些台历上的只言片语经过日积月累,汇聚起来却如同珍宝。台历笔记还可用来自我督促检查学习情况,哪天记了,哪天没记,一目了然。

    8、综述式笔记 

    读过几本或几篇同一主题的书籍或文章后,可写读书综述,在综述中要抓住重点和中心,综述各种观点和思想,说明问题的现状与发展,也要写出自己的看法,这是一种比较高层次的做笔记的方法。

      以上介绍了8种笔记的写法,实际上写读书笔记的方法还不止这些。我们可以根据自己读书的习惯去创新。还有随笔式的,或者是诗的形式。不论写什么样的读书笔记,有几点是共同的,也是应注意的。

   (四)注意事项

     ①必须认真地读懂原作。这是写好读书笔记的前提。提纲笔记、心得笔记要以读懂原作为基础。就是摘抄笔记,也应细读原文。否则,你的摘抄就可能断章取义,就可能抄破了句。

     ②态度要严肃、认真、细致。严肃是尊重原作,不要有意歪曲原作的意思,更不要为了达到个人目的,故意断章取义;认真,指应该认真阅读,认真分析,力求抓住原作的要点、重点、精彩的地方,不能马虎从事;细致,指摘抄原文后一字一句校对,不能有误差,连原书作者、出版者、出版时间等也要记得详细,不要怕麻烦。因为这时的任何粗心,都会在以后付出更大的代价。如多少年后,你想引用这段名言,却因没记原作者名字,你想查出名言的出处,那时恐怕连书也找不到了,想用也不好用。如果摘抄时记得细致,就不会有这种麻烦了。


    五、网络时代的新式阅读法

    1、海量资汛时代的阅读大法——浅阅读 

    人类进入21世纪,人们的读书方式除了传统的纸上阅读之外,又出现了一种全新阅读的方式——网上阅读。它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那么在海量资汛时代的阅读大法是什么呢,有人总结为——浅阅读    这种阅读方法主要源于现代博客文体的写作原则。

    网络文章的写作语法有6条:信息个人化;反神圣;意识流;超链接;改换对话场景;自己的专用语言等。这是博客文体的写作原则。

    2、对应着这样的写作成果,新的阅读理论和方法则是:注重点击量,而文章的深度则排在第二位了;注重色彩和图文,视觉第一而听觉、味觉排其次;将产生半个小时就能读完的畅销书;注重点的阅读,通过浅阅读的方式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然后扣住这个新信息再进行深度阅读。

    那么也就是说,现在我们进行网络阅读时, 一定要“浅阅读”和“深阅读”交叉进行。这样的阅读法有时我们已经在尝试了。

    3、网上阅读指南——博客中的读书感悟和读书网址保存

      结束语:知识的信息变化无穷,读书的形式复杂多样,读书的精彩奇异纷呈,但变化之中也存在着规律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