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权3.0时代已揭幕,中国做好准备了吗?

 昵称38190406 2017-04-23

纵观人类历史,海洋的战略价值前后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每一次转变都会释放出新的战略机遇,但也产生新的战略危险,并在不同国家的不同反应中形成不同的权力格局。下面就让我们全面盘点海权发展的大历史变迁,进而看清中国面临的大战略危险和机遇。


01

海权1.0:障碍之海

在这个时代,海洋对人类的价值相对有限:

1,资源:在漫长的农业文明时代,人类能够从海洋中获取的资源无外乎海盐、奢饰品和水产类食材。这些资源不仅都可以在陆地上找到替代物,且都不具备战略性价值。

2,交通:受技术因素的限制,海洋更多的是发挥了阻断作用。各大文明长期处于相互隔绝的状态。

3,战争:正如美国未来学者托夫勒所言:“人类用什么生产,就用什么战斗。”在农业文明时代,生产和战争的力量源主要在肌肉能(人力 畜力)。而肌肉能的获取,主要来自土地。

上述三方面的因素聚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制陆权:相对于控制海洋,控制陆地成为最有效、最便捷的国力扩张途径。这就是为什么《孙子兵法》中说:“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

传统中国雄视亚太数千年,形成了悠久的历史传统,缔造了影响深远的中华文明圈,本质上是陆权战略运筹成功的结果。

※汉唐明清四朝疆域图(中国文化大学绘制)


02

海权2.0:通道之海

虽有永恒不变的人性,却没有永恒不变的格局。随着造船业与航海技术的持续进步,人类逐渐将阻碍性的海洋变成了交通性的海洋。随着全球黑幕的逐渐揭开,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概念开始形成,相伴生的就是一个真正全球化的商贸网络。地球表面百分之七十的水体,迅速成为国家发展的坦途。

在这个新时代,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控制全球性的物流体系,进而获得全球性的军事力量投送自由。

相形之下,海洋本身的战略价值依然相对低下,只有一些特殊地区的非典型性国家才会为了争夺捕鱼权而发生战争。进言之,在这个时代,强权国家之间围绕海洋的竞争,归根结底不是争夺海洋本身,而是争夺覆盖在海洋之上的交通线。又因为争夺交通线的需要,进而必须控制与之相关的枢纽节点,如关键性的军港、海峡、运河、半岛和岛屿。这就是英国海军特别强调的“网结”概念。而这张大网最终套住的,是整个世界的霸权。

※展示英帝国海上商业与战略要点的地图

科贝特、马汉、麦金德,都是立足对大英帝国崛起的深度研究,形成了各自的地缘学说。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马汉的“制海权”其所制者,实非海洋本身,而是海上的交通线以及影响这交通线开闭的关键枢纽据点。

所以,自公元1500年以来,直到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为止,强国因争夺战略通道、航运权、关键节点而介入的战争连绵不绝,为了海洋本身而爆发的战争则微乎其微。

但是,如果以为有了大海军,有了对枢纽节点的清晰认识,就可以成为海上霸主,依然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真正的海上霸主,不仅要打造足以制霸列海列洋的大海军,还要善于制定海上游戏规则,提供海上安全及扩展性公共产品。从而让大家在分享霸权红利的同时,越来越依赖作为控局者和操盘手的海洋霸主,同时也等于是变相提高了霸权挑战者的替代成本。这就形成了一种共享式的海上霸权,但共享的资格却有赖于霸主的恩赐与甄别。这就像海神手中的三叉戟,其实包含了如下三个关键部分:

(1)一支足以控制全球海上交通网的强大海军。

(2)控制关键性的战略节点和海岸线,为每一个交通枢纽装上一把锁,钥匙就是自己的那支强大海军。

(3)在确保霸权的前提下,制定尽可能公正、公平的游戏规则,提供公共产品,形成霸权依赖。

英美两国的霸权都是建立在前述三大支柱之上。同时期的中国,却因为过度沉醉在农业陆权时代的辉煌记忆中,对海权变革反应迟钝,最终沦入“伤心问东亚海权”的历史低谷。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融入全球市场、国富迅速提升、本土安全环境持续改良,国人的蓝水意识才开始逐渐激活。

但是,正如同经典海权时代的中国没有产生马汉一样,今天的中国学界又纷纷言海权只知马汉,本质上仍是一种时代的错位。因为,就在国人开始补习上一个时代的缺课时,海洋的战略价值已经再次发生了巨变。


03

海权3.0:国土之海

随着技术的持续发展,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利用能力越来越高,海上生存的成本却越来越低。海洋本身的价值开始发生巨变。其中,最立竿见影的一点就在于:

自内燃机革命以来,石油就成为了国家发展、军队战斗的血液。二战后,随着全球性的石油资源消耗加剧,围绕相关资源的争夺也日趋白热化。尽管有乐观主义者辩称,石器时代的终结并非缺乏足够的石头。但不应忘记,历史上很多绿洲国家的消亡,确实是因为没有了足够的水源。在这里,水源和石油的相似性,无疑要大于石头和石油的相似性。因此,有力量的国家总是要想方设法的实现能源的自给。开发新能源是一个好途径,但属于高度不可控因素,因此,尽量控制现有石油资源的获取自由,就成了战略急务。随着当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尤其是深海探测、开采技术的突破性进步,沉睡海底万年的石油资源开始具备战略价值。海洋本身的价值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从这个意义上说,1982年构成了时代的分水岭。

之所以将这一年看作分水岭,是因为这一年发生了两大转折性事件:其一是4-6月英阿之间爆发了马岛战争。其二是12月10日联合国正式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将马岛战争看成是一个转折点,是因为这次战争是第一次由于争夺海洋本身而发生的战争。尽管战争的直接争端在于马岛,但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无论是阿根廷还是英国,看重的都是其周边的海底石油资源,而非马岛对战略通道的控制。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通过,则正式宣告了一个新海权时代的诞生。在这个新时代,控制海洋本身、进而开发海洋资源具有了战略性意义。同时,一旦可以立足海洋打造新的战略空间,传统的国土概念和国家战略纵深定义都随之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第一次,海洋真正具备了类似陆地的国土属性。随之形成的是各沿海国家图谋海上圈地运动的明流暗潮。其背后隐藏的,其实是一种排他性的新式海权体系

与此同时,正如我在“比萨德重要千万倍的事情,是看清时代的战略大势”、“明确亚洲地中海概念,经略中华复兴的地理枢纽”两文中指出的那样,海洋交通在大宗物流和大规模兵力投送领域的优势,依然强劲。换言之,通道之海的价值依然存在。如此一来,势必形成通道式海权与国土式海权、共享式海权和排他性海权之间的巨大张力。正是这种张力,为新旧海上霸权的兴替,开出了新一轮的博弈空间。


04

新时代的新竞争,大海军与大战略

在新一轮博弈中,最严重的摩擦点在于:

·公海与私海的界限如何划定?

·内陆国家与沿海国家之间如何分享这一轮海洋国土化的红利?

·沿海国家之间又如何解决圈海运动中的摩擦?

美国无疑还会继续通过管控公海来维系其霸权。日本、越南之类的国家却已经开始图谋大面积的圈占私海,靠海崛起。同时,那些没有海岸线的国家,未来无疑会加倍致力于海岸线(尤其是优质海岸线)和海外离岛的争夺,以在这场圈海运动中分一杯羹。

※一条破船,但却令国人如鲠在喉

我国作为“亚洲地中海”畔的巨型半岛国家,无疑属于拥有“圈海”优势的国家,但同时,周边同样具备这种优势的竞争对手还有很多。而我国因为历史欠账太多,进行此类竞争时其实压力很大,需要补的课很多。就更不要说在远洋、公海上与老霸主万里逐鹿了。

既然这两个工作——圈海与对抗老霸主,任何一个都很难完成,放在一起更不可能完成。这就需要我们做出一个取舍。

假如我们选择集中力量对抗老霸主,结果必然是中美两败俱伤,其他国家趁势崛起,不仅周边海疆会惨遭瓜分,那些觊觎我们优质海岸线的强权甚至会趁机背后插刀、长驱直入。

最佳选择是:集中力量和周边竞争对手拼抢海疆线,同时尽量在全球公海秩序维护层面与美国合作。进而用后者换来美国对前者的默许,至少是不积极干涉。同时,如果确实能找到中美海上深度合作的契合点,等于是找到了学习大海军建设、运用的最佳老师,胜于我们自己摸索。这一点,只要看看近代日本海军的崛起,就不用多说感情性、面子性的废话了。

但是,美国的态度并不完全由我们决定。假如美国帮助亚洲地中海沿岸的国家全面围堵、挤压我国的海疆活动空间。我们的战略态势就将空前被动。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大外交层面深度布局,寻找、制造中美合作的契机,同时还要想方设法阻挠、破坏周边其他国家与美国进行类似联合。更要大力发展我们的核武库,明确海疆安全底线,深化中美互相摧毁的对称性,让美国对华不敢轻启战端,反而要多加利用。只有做好了这些配套准备,方能在新一轮竞争中顺势崛起。

故而,在参与新一轮全球性的海权博弈棋局时,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当然非常重要,但同样重要的是有效指导这支大海军的大战略

短期内的要点在于:尽量控制周边重要海域,压制周边竞争对手。也就是之前我所说的,经略亚洲地中海的问题。相匹配的手段是:足以制衡美国的核武库,和足以控制亚洲地中海的大海军。

中期的要点在于经略第二海岸线

长期来讲,则要做好霸主无可避免地衰落后,能拿出新的秩序规则和秩序维持能力。也就是要在确保自身海上霸权的前提下,兼顾沿海国家与内陆国家的需求,制定本国海军保障下的新国际海洋法与新国际航运法,提供公共产品。进而形成我国掌控的甄别、准入机制,通过提供或关闭公共服务,帮助或打击相关国家。

最后,我们不妨重温一下汉宣帝两千多年前教训太子的一段话:“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这也就是我一贯强调的,真正能推动这个世界良性发展的,是懂现实的理想主义者有理想的现实主义者。过度的霸道与过度的王道,都将启动自我毁灭的不归途。这也就是《吴子兵法》“图国篇”所说的:“昔承桑氏之君,修德废武,以灭其国;有扈氏之君,恃众好勇,以丧其社稷。”史迹犹在,殷鉴不远。正需要我们拿出大智慧、大格局,进行新时代的布局和破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