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班图斯坦(一)

 长弓有心 2017-04-23

班图斯坦(南非語:Bantoestan,英语:Bantustan)又称黑人家园、黑人家邦,南非政府为推行种族隔离政策对南非班图人实行政治上彻底“分离”的地区。
    19世纪中叶以后英国殖民者为了大规模掠夺,制订了限制非洲人土地范围的土著保留地制度,使占南非人口71%的黑人仅有占南非国土12.7%的土地。这些分成近300块的破碎地帶只能养活保留地内1/4的人口。20世纪40年代,白人统治集团开始改变统治方式。为了永远霸占保留地以外的土地,逐步实现白人与黑人的政治分离,1951年-1971年南非政府先后制定了班图权力法、班图自治法、班图斯坦国籍权利法和班图斯坦宪法条例。根据这些法令对黑人实行按部落分治的原则,在近300个保留地建立632个部落自治机构,由白人政府任命部落酋长,建立酋长掌权的三级立法、行政机构。然后将632个部落自治机构按所属民族拼凑成不同的班图斯坦自治区,区内设立法会议和自治政府,改称班图斯坦。而所有居住在白人地区的南非黑人都必须从属于一个班图斯坦,取得其“国籍”。班图斯坦制度取消了所有南非黑人的南非国籍,使他们失去了在南非的一切权力;而白人却达到了永远占有87%以上国土的目的,同时通过他们所操纵的官员控制班图斯坦的政治、经济。
    班图斯坦制度的实施激化了南非的种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遭到了黑人的坚决反对,加剧了南非的政治危机。
    南非先后成立的班图斯坦有10个,分别为:
1.特兰斯凯(Transkei )
2.博普塔茨瓦纳(Bophuthatswana)
3.文达(Venda)
4.西斯凯(Ciskei)
5.加赞库卢(Gazankulu)

6.卡恩格瓦尼(KaNgwane)
7.夸恩德贝勒(KwaNdebele)
8.夸祖鲁(KwaZulu)
9.莱博瓦(Lebowa )
10.库瓦(QwaQwa)等,

[转载]班图斯坦(一)


    其中特兰斯凯为第一个班图斯坦,前四者为宣布独立的“国家”,简称为TBVC,后六者都是南非控制下的“黑人自治地区”。总体上,这些所谓“国家”由于经济落后和基础设施的匮乏,实际上为南非控制下的傀儡国家。除了南非承认TBVC四国外,并互设大使外,以色列是唯一承认其主权的联合国成员。以色列与其互设大使,开展贸易和军事交流。此外台湾亦与班图斯坦的贸易往来。
    1990年南非政治改革者F.W. de Klerk总统宣布将不会再增加班图斯坦的数量或给予现有的任何班图斯坦以独立的权力。1994年南非结束种族隔离制度以后,所以的班图斯坦政府都被解散,领土重新并入南非。大部队的解散都是以和平方式进行,除了在博普塔茨瓦纳和西斯凯等遇到当地政治上层人士的阻碍,南非政府不得不派遣军队进入以解决当地的政治危机。并入南非后,原班图斯坦的一些政府领导人基本上都进入了南非政府并担任一定的职务。如原夸祖鲁的总理Mangosuthu Buthelezi,成为英卡塔自由党(Inkatha Freedom Party)主席和土著事务部部长,Bantubonke Holomisa为原特兰斯凯的将军,后在南非联合民主运动中担任主席。
    西南非洲(今纳米比亚)先后成立的班图斯坦共有10个,分别为:
1.奥万博兰(Ovamboland,1968.10-1989.5)、
2.赫里罗兰(Hereroland,1970年自治,1968.10-1989.5)、
3.卡万戈兰(Kavangoland,1970.10-1989.5,1973年自治)、
4.雷霍博斯(Rehobothers 或Basterland ,1979.7-1989.6)、
5.纳马兰(Namaland ,1980.7-1989.5)、
6.达马拉兰(Damaraland,1980.12-1989.5)、
7.茨瓦纳兰(Tswanaland ,1980.12-1989.5)、
8.东卡普里维(East Caprivi,1972.3-1976.4)、
9.布什曼兰(Bushmanland)、
10.考科韦尔德(Kaokoland或Kaokoveld )

[转载]班图斯坦(一)

红色块:附属地位 红色线:自治地位


    西南非洲自1968年开始由南非当局着手成立类似于南非的班图斯坦地区。所有的班图斯坦在西南非洲独立成为纳米比亚前的1989年5月全部解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