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雄安阅读@读通透,则为用

 龙叔文馆 2017-04-24








昨天,是世界读书日。

在这一日子里,关于读书的文章可谓海量,尤其是微信上。倡言读书的主张,可谓个个鲜明,特立独行,有如《不读书的人到底输在哪?》《我很懒,却从不懒得读书》,还有《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真正的性感,是读出来的》。人们读着“感动”,想想“激动”,但读书,到底该怎样去“行动”?



我倒是觉得,与其每年一个“世界读书日”的“感动”与“激动”,不如天天读书日、天天读世界的“行动”。当然,我这样说,我是彻底做到了,否则,没有这样说话的资格、如此写文章的资本。读书为什么,或者,为什么读书,这样的问题,怎样讨论都没有价值;唯有真正去读书了,长期阅读了,才会真正地本质地明了读书为什么、为什么读书。如果简单而尖锐地说,则是:读书,让人思维与思想灵动;不读书,人会糊涂,甚或愚蠢。我这不是夸人和骂人,而是讲出了正反两个显见的事实。



雄安新区的人,无论原住民,还是想成为雄安新区的人,包括雄安新区周边的人,应该阅读把握什么呢?通过持续地阅读学习以增进、增强“看家的本领”,自是不用多言。在文化上,我的主张是必须读懂、读通、读透孙犁先生及其作品,概言之则是《孙犁全集》。为什么呢?我想这样说,一个没有读好《红岩》的人,敢说自己是真正的重庆人吗?作为新直辖市的重庆人在现代文化上的骄傲该首先是这样吧?一个没有真正读懂《铁人王进喜》的人,敢说自己在文化上是大庆人、石油人吗?地域文化、行业文化该是有自己鲜明的文化名片的。



书面阅读,走的是一种“文字道路”。文字是语言的载体,是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言为心声,文字承载的就是一个人的情感、思想和灵魂。口头话语,借助面对面的情景,容易理解。书面的文字话语,作为一种上层建筑,缺乏说者、写者与听者、读者的面对面情景,要真正理解与把握,就需要一定的教养、修养。但也正是这文字建筑,最有助于人的教养、修养,失缺了对文字建筑的钟情,人的教养、修养也就谈不上了。文字,是文明诞生的标志;文明,都是文字建筑的结果。



孙犁先生的文字,记写着过去的故事,承载着历史的文化和文化的历史。没有过去,何以现在,又怎能鉴别未来?孙犁先生的创作,以及他的阅读,都着重于文字,都着重于文字的“文以载道”——情与理的交融,情与理的至诚感人。真正读懂了、读多了、读通了、读透了,自会致用,更会大用于个人现在与未来的发展。

 

“读书,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梦想,就静下心来读书吧!”当有人把读书的价值设定在“高贵”的定义域里,您会至诚地选择与作为吗?高贵,到底奠基于什么、依靠于什么,值得每一个人首先思忖,然后作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