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坐等倒闭!3亿软妹币就投了个充电宝? | 资本智库

 AndLib 2017-04-24

天使茶馆编辑作品


作者 | 评论尸 占莎

来源 | PingWest品玩  新芽NewSeed


事情是这样的,共享单车之后又一个谜の共享经济火了——共享充电宝。到底火不火我说了不算,具体看天使茶馆总结的充电宝融资额一览表吧:



你一定有很多疑问,充电宝怎么共享?这东西怎么挣钱?资本为什么会投这个?


没关系,因为目前在天使茶馆授课的很多一线机构投资人导师也很费解...毕竟共享充电宝不是个新生意,是个已经被验证过的“污点模式”。


以这两天在朋友圈疯狂刷屏的共享充电宝“小电”为例,其所谓的共享充电宝,就是一个设在商户里、用户不可借走的充电站。


这种手机充电站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早在2013年,北京各大商场的出入口就已经存在投币的公共手机充电站。在之后的一年里,随着“互联网思维”的升级,这些充电站迅速从收费转向免费,并将盈利模式从向用户收费改为充电时往用户手机里安装流氓软件。


甚至连曝光免费充电站的这种流氓行为都已经不新鲜了,2015年开始各都市报和自媒体陆续对手机免费充电站强制索要手机权限和安装软件提出质疑。为什么即便是被媒体多次曝光,手机充电站还是要义无反顾的走免费的道路?因为向用户收费不赚钱啊……


付费的手机充电站1元/小时已经非常不得了,现实情况中充满一个手机确实要一个小时以上。但没有人会真的在手机充电站把电充满,也没有人会为了几十分钟的应急而付出更多的钱。


手机充电站在付费方式上也存在问题,前些年投币式的付费率低,因为本来大家出门在外手机没电就是个低频事件,而在手机没电后又必须充电且身上还恰巧有硬币就是个低频中的低频。有了支付宝和微信扫码之后,付费率高了一些,但不少用户会面对“我手机都没电了,怎么用手机支付”的尴尬。



而免费给用户充电,强制要求安装App则赚得更多——现在App推广成本高,随便一个App获客成本都在30元以上。先给用户5分钟免费充电开机,然后要求必须安装3个App才能继续充电,相当于把客单价提升到了90元以上。


从历史发展路径来看,这是个低频高单价的污点生意,绝非这一轮共享充电宝企业在融资宣传时所说的“大众没看到的流量”。


这一轮的共享充电宝与手机充电站并不是没有区别,几年过去了他们朝着两种方向去进化:

一种以小电为代表——依然是不可移动的充电站,但比机柜式更小,与本地商户结合,满足客人需求。

另一种以来电、街电为代表——像自动售货机一样吐出一个真的充电宝,让用户可以随意带走。


然而,这两种场景都经不起推敲:


小电的问题是——我为了充电坐进了一家咖啡厅,然后咖啡厅服务员告诉我除了坐在这里要点餐之外,充电还要另付费下单,恐怕我扭头就得走。而且就算真的有紧急情况需要充电,我也不想因为手机充电而被一直束缚在一个商家里,这失去了充电宝移动充电的灵活性。


而且,考虑到装修风格桌面式的充电设备并不适合所有娱乐场所。而且餐厅水吧的翻台率和充电设备的使用概率互斥——如果我只在肯德基吃个10分钟的便餐绝对不会花1元钱来充电。这与小电对外宣传的想做线下流量生意刚好背道而驰。


来电、街电的问题更直接一些——共享单车都丢成这样了,充电宝这么小巧的东西怕是一星期丢一机柜吧。


所以其实前些年那些免费的手机充电站其实是一种“正确”的进化思路,它正像是那些在雨天的地铁门口买伞的商户一样。你明知道他手里的伞质量次,价格高,紧急的时候该买还得买。


这也是为什么即便被媒体轰炸了那么多轮,传统的免费手机充电站依然我行我素地往用户手机里强装App,而用户也像是不在意一样的继续使用它们。但这种商业模式是违法且伤害用户的,很难说哪一天就有那个部门跳出来严管一下。


创业者们总是喜欢说,自己的产品或商业模式踩到了用户的痛点。共享充电宝也踩到了痛点,但是这个痛点不是持续的痛,而是偶然的痛。也就是说,人们对共享充电宝的需求,是偶然的急需,不是刚需。


如果有创业者跳出来解决了这个问题,只能算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碳。共享充电宝跟共享单车不一样,短距离出行的痛点是由来已久的。出租车觉得距离短不划算不愿意跑,乘客觉得,就这么点儿路,值不回出租车的起步价。那些分散在地铁出口的蹦蹦车,一方面存在安全隐患,另一方面也是监管的眼中钉,它们的存在并不光明正大。更重要的是,它们的收费也不便宜。可面对1000米左右的路程,走起来确实费时费力。而随地可安置的单车,一次5毛或1块钱,解决了上面的所有问题。


这一点,来电和街电比小电想的更明白一些,与小电不同,来电和街电的母公司都是充电宝生产厂。它们租借充电宝的前提都是你交了押金或用信用分抵押——你不还没有关系,就当卖你了。


在每个家庭都闲置2-3个充电宝的情况下,来电和街电其实为自己生产的充电宝找了个新的销售模式——违约得越多,赚得越多。


什么是流量生意?广泛、高频、刚需。


因为我们都遇到过出门在外忘记带充电宝手机没电的窘境,所以本能的会认为充电宝是个流量生意。


但其实你再仔细回想一下,这样的情景一年会发生几次?能和你出门想骑车的此处比吗?再想想看,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你随身携带一个充电宝麻烦吗?


恐怕大多数人只要出门有一次遇到手机没电就会想着在包里常备一块充电宝了。充电宝也用尽了怎么办?一块解决不了,下次就带两块。


上文已经讲过了在使用体验上,自己带一块充电宝绝对比你电量红血的时候还要开着定位满街找共享充电宝要好得多。而且与共享单车不同的是,用户不可能随身携带一辆自行车,但随身携带一个充电宝只需要包包重上几百克。


更重要的是,用户购买、拥有、携带充电宝,绝不止是为了充电,而更多的是为了安全感。


如果你曾在日本居住或在日本旅游就会发现,日本时至今日大多数人还在使用直伞。而且一到下雨天,街上最多的是一种廉价的透明塑料直伞。


这与日本人使用雨伞的习惯有很大关系,由于商场和高层建筑物为了清洁都禁止雨伞进入,所以大多数日本人会把雨伞放在建筑物入口的伞架里。大多伞架是没有锁的,所以难免会拿错或被别人拿走。所以索性大家都撑同样的伞,也就不分彼此了。

这种伞价格不贵,质量还不错,雨停了不方便拿在手里索性就随手仍在路边一个散架里,不往家带。


从这点上说,日本的雨伞拿到国内来也算是共享雨伞了。


但有了这种共享雨伞,并不意味着在日本你可以出门不带伞,因为真正在下雨的时候,走出建筑物你往往遇到的是无伞可用的状况。


它算不上刚需,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如果随时随地可以使用并返还共享充电宝,用户自然乐得其所。可以说,共享充电宝是实实在在的“消费升级”,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便利的选择,而不是填补了一块刚性需求。但等它完成了全面的升级,随时随地能共享了,它便成为刚需了。


不过不管怎么看,共享充电宝都不会是下一个风口。共享充电宝的这一轮融资甚至已经不能用跟风来理解,简直是被资本平地起风吹起来的。


作者 | 占莎 评论尸

来源 | PingWest品玩  新芽NewSee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