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静夜思》的前世与今生

 方远图书馆 2017-04-24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可说是大诗人李白最为鲜明的形象符号,堪称唐代诗歌当之无愧的代表之作,亦为国人长幼皆能成诵的千古名篇,已然成为民间普及程度最高的古代诗歌之一。然而,或许很多人不知道,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竟然也有它不同的前世和今生。


  《静夜思》的前世和今生最大的不同集中在第一句和第三句的“月光”上。大致有以下四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日本静嘉堂文库所藏宋刊本《李太白文集》、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宋郭茂倩编选的《乐府诗集》、元刊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明高棅《唐诗品汇》、影印康熙年间扬州诗局《全唐诗》,第一句和第三句均为“床前看月光”、“举头望山月”;第二种情况:明万历刊本《万首唐人绝句》、乾隆十五年御定《唐宋诗醇》的第一句为“床前看月光”,第三句为“举头望明月”;第三种情况:明末李攀龙《唐诗选》、清王士禛《唐人万首绝句选》、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的第一句为“床前明月光”,第三句为“举头望山月”。第四种情况:成书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的《唐诗三百首》中,《静夜思》首次成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目前的教科书、流行古诗读本等均采用了这一版本。


  从以上版本的流变情况看,宋元时期《静夜思》的内容基本是统一、稳定的,这一时期距离《静夜思》产生的年代近,宋人对唐诗比较推崇,其版本应该相对可靠一些。从明代开始,《静夜思》的版本出现分化,第一句和第三句交替出现变化,但明初期洪武年间高棅的《唐诗品汇》中,《静夜思》仍然有足够的定力,与宋元版本保持一致。该诗版本情况最为复杂的当属清代,不仅有康熙年间《全唐诗》采用较早版本的情况,还有第一句保持原貌、第三句出现变化的情况,更有第一句出现变化、第三句保持原貌的情况,直至蘅塘退士孙洙把第一句和第三句全部改头换面,成为当今这幅面貌。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长期以来众说纷纭,不一而足。


  为什么宋元时期《静夜思》的版本比较稳定,明清时期版本情况复杂多变吶?仅仅是因为宋元距离唐代近一些,明清距离唐代远一些吗?我一直在寻求能说得通的答案。最近看了陆昕关于影刻本和精刻本的文章,个中观点颇有参考价值。作者认为,宋元时期刻手技艺比较高,也很有水平,当时刻版的书多为精刻本,明代早期中期所刻之书尚有宋元遗韵,也多为精刻本。但嘉靖、万历以后,印书的人往往把书稿交给书坊的工匠写样,工艺比较拙劣,校勘也多草率。清朝道光以后,刻版江河日下,虽然有少数名家所刊之书称得上精美,但毕竟是流风余韵难成气候了。《静夜思》版本状况的复杂程度,恰恰与作者所述刻版情况的变化相吻合。但仅就此一点还不足以说明问题。


  前不久笔者又看到莫砺锋先生发表于2009年第12期《中国研究生》的一篇文章,谈到了明代文坛的不良风气,觉得很有道理。他说,清朝人批评明朝人学风空疏,一些无良书商乱造乱刻,对古书进行造假,真伪掺杂在一起,弄得莫辩真伪,导致“明人好刻古书,而古书亡”,甚至硬生生造出牟融这么一个盛唐诗人。可见当时古书造假、学风飘忽的情况十分严重。这又不由得让人想起明朝的文学复古运动,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其时拟古之风盛行。李攀龙是明代文学史上拟古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一些古乐府作品,正如《明史·文苑·李攀龙传》所说:“所拟乐府,或更古数字为己作”。明代赵宦光、黄习元对洪迈的《万首唐人绝句》进行整理和删改,《静夜思》的第一句仍为“床前看月光”,第三句却成了“举头望明月”,也可窥见当时文坛风气之一角。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静夜思》版本复杂多变,可说是情理之中或在所难免。


  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影响力巨大,此后的唐诗选本无出其右者,《静夜思》的现行版本流传甚广,广为大众接受,几乎成为固定版本。唐代文化研究学者薛天纬先生在1984年第4期《文史知识》撰文,对《静夜思》版本的差异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还是现行版本好,宋元版本中第一句如作“床前看月光”,中间嵌进一个动词,语气稍显滞重;再说,“月光”是无形的东西,不好特意去“看”,如果特意“看”,也就不会错当成“霜”了。而说“明月光”,则似不经意间月光映入眼帘,下句逗出“疑”字,便觉得很自然;何况,“明”字还增加了月夜的亮色。第三句,“望明月”较之“望山月”不但摆脱了地理环境的限制,而且,“山月”的说法不免带点文人气——文人诗中,往往将月亮区分为“山月”“海月”等,“明月”则全然是老百姓眼中的月亮了。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未免显得过于主观了些,以今人的眼光揣度古人的习惯似有不妥,即便是语言习惯古今一致,终不能作为可以随意篡改原作的充分理由。

  也有学者认为,流行版本的《静夜思》,是千百年来广大读者的共同选择,凝结了130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人的审美创造,对原版本的修改是合情合理的,此论未免有些牵强和武断。首先,无论哪朝哪代,敬畏传统文化,尊重作者原创,应该是最起码的人文态度,断不可以将对原诗的误传误刻,当成是后人的集体创作,否则,中华文化经过千年传承,必将会面目全非。其次,作为李白这种诗仙级的诗人,在仅仅20字的短诗中两次出现“月光”一词,如果诗人能够返世,情何以堪?再次,我们综合分析后也可以发现,即便是明清时期,在官方或权威版本中,《静夜思》仍然保持了原貌,如明代的《唐诗品汇》、清代康熙年间钦定的扬州诗局版《全唐诗》等。如果用一句调侃的话,难道诗词流传也会有正出、庶出之分?

  其实我们应该看到,原有版本流传的主脉并没有因为《唐诗三百首》的出现而中断,即使当代学者也十分注重对原作的维护和继承。目前《静夜思》存在两种版本并行的状况:权威和专业典籍采用了较早版本,如中华书局出版社的《全唐诗》,以及当代李白研究大家郁贤皓先生的《李白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李太白全集校注》(凤凰出版社),均采用了较早版本;普及类书籍仍然采用了流行版本,主要是学生教科书、各种版本的《唐诗三百首》、其他古诗词选本等。即使是《唐诗三百首》,金性尧先生注本在承继蘅塘退士选本的同时,又对《静夜思》存在其他版本的情况进行了简要说明。笔者认为,目前两种版本并存的情况,不仅保持了对原作的尊重,同时也关照了大众的接受习惯,应该是当下客观、明智、妥当的选择。

  如需参与古籍相关交流,请回复【善本古籍】公众号消息:群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