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积声望出仕中央,买军心平步青云——董卓(二)

 金色年华554 2017-04-24

话说董卓由于家庭条件优越,养成了放纵任性、粗野凶狠的性格,这种性格造成了不仅当地人怕他,就连周边的羌胡人也畏惧他,这样的情况,显然不可能按照东汉出仕的路子(也就是被当地通过举孝廉和茂才)来被中央政府所录用为人才了。照说董卓的出生地其实是在颍川郡的纶氏县。豫州颍川就是现在的河南省。

在东汉和三国年代,那本是中原文化最为繁华,最具有文化氛围的州郡。就拿咱们现在说的三国时期举例来说,戏志才、郭嘉、荀彧、荀攸叔侄、钟繇等曹操旗下一干杰出的谋士和政治家都是出自颍川。假如当初董卓就留在颍川会不会也受当地的文化氛围所熏陶,成为一个有名的名士,或者谋士呢?这很难说,只能说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不过毕竟历史不存在假如。

实际情况是董卓的父亲在董卓出生不久就把他带回了祖籍西凉成长,究其原因,史料上并没有具体的记载,恐怕是由于颍川实在是个人才聚集之地,而董卓的父亲董君雅(据《英雄记》记载)在当地仕官了很久,不过才从微官做到了颍川纶氏县的县尉,维护当地的治安和管理兵役,相当于现在咱们的县警察局局长。也许是这位董君雅觉得在这人才济济的颍川很难混出个出头之日了,也不想自己的三个儿子也和自己一样(董卓排行老二,老大早夭,三弟是董旻(min)),拼名气声望拼不过,拼爹也拼不过,所以才带着董卓一家人回到了原籍西陇吧。

积声望出仕中央,买军心平步青云——董卓(二)

在西陇家乡,虽然家族背景不错,家庭环境优雅,但是由于这里地处边疆,民风非常彪悍,再加上董卓自身先天骨子里是也有着粗野凶悍的因素存在,因此形成了他暴戾任性的性格。虽则如此,董卓也是期望自己能够出仕中央朝廷的,毕竟这才是东汉时期个人发展的主要途径。既然他的性格和在当地给大家的印象是没办法通过正规的官方途径出仕朝廷的,董卓干脆索性另辟蹊径,开辟了世界上最早的黑社会组织的道路,这却是他父亲董君雅所始料不及的。

应该说董卓所开辟的这条道路,对于他自己还是十分适合的。他通过和羌胡人的首领结交,拉帮结派,召集部下和忠于自己的死士,通过拉拢、兼并其他地方团体势力,极大的扩大了自己在当地的影响力和声望,并很早就受到了当地政府的关注,虽然不能出仕中央朝廷,却也极早的就发了迹,做了本州的“兵马掾”,主管武器与马匹。负责带兵巡守边塞,维护地方治安。

而当时的西羌族人不堪西陇地方政府的腐败和压迫,频频爆发起义,不断杀死汉人官吏,侵占州县。为什么在西陇地区稳定问题如此严重,这其中一方面有民族矛盾在里面,但是主要的方面还是东汉末年中央朝廷吏治腐败造成的,一般来说,如果中央的吏治政治清明,则地方也不敢有懈怠,如果中央朝廷就腐败成风,那地区边疆的政府官员在受监管不利、束缚相对小的情况下,会把腐败的吏治更加放大。在这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羌胡等民族族人自然是无法承受,于是长期的反抗斗争在汉桓帝时期就已经开始了。

西陇的羌胡人起义让东汉的中央朝廷十分头疼,可是腐败导致其无力也无暇顾及和处理好这个问题,只得求救于地方豪强,想借他们的力量来缓解西羌危机。汉桓帝延熹十年、永康元年(167年),董卓由于对羌胡人的情况十分熟悉,便借此机会被的西陇地方官吏推荐给了朝廷,做了羽林郎(也就是羽林营中的军官),统管元郡(汉阳、陇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的羽林军。不久,他升为军司马,跟从中郎将张奂征讨并州反叛的羌人。

积声望出仕中央,买军心平步青云——董卓(二)

征战中,董卓极力表现自己,充分发挥他勇猛强悍的本领,纵横冲杀,左右开弓,由于战绩突出,因功迁升为郎中,赐缣(jian)九千匹。董卓呢,则认为自己虽然带头奋勇杀敌,但是这么大的功劳还是靠士卒们共同努力作战的结果,因此,将赏赐的九千匹缣毫无保留的分给自己的部下吏卒。这么看董卓似乎很懂得统兵之道,但是从后来的发展看来,董卓这么做其实是效仿王莽在收买人心。因为后来当中央朝廷要收回董卓的兵权交给皇甫嵩,而拜他为并州牧时,野心勃勃而又拥兵自重的董卓因对此任命不满而公然拒绝,当然这是后话。

董卓在升为郎中后,又因功一路逐步升迁为广武(今山西省代县)令、郡守北部都尉(统治四川省汶川县西南大部分地区的官名)、西域戌已校尉(掌管西部各民族事务的官名)。

汉朝的校尉的军阶已经不低了,不是今天的校官尉官可比的。校尉之上就是中郎将和将军,而这两个军阶的人数就为数不多了。军阶最高的校尉,是“司隶校尉”,所辖的地域是京城及其外围各郡,相当于一个州,称为“司隶校尉部”。所以东汉是被划分为十二个州和一个部的。而“司隶校尉”的职权很像是现在首都警备司令兼全省的保安司令。

西域是指新疆天山以南的各地,“戊己校尉”没有所辖的“部”,整个西域都是他所辖的部,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戊己两个字代表东南西北以外的地域(那时候以甲乙为东,丙丁为南,庚辛为西,壬癸为北),用在这里的意思就是“没有固定辖区,带兵在各地巡逻”的意思。

积声望出仕中央,买军心平步青云——董卓(二)

董卓在新疆没住太久,就丢了官。不过他很有办法,很快又东山再起作了并州刺史、又升为河东太守。(刺史虽然管一州,但是职位低,管辖的职权比较少,年俸只有(名义上的)六百石(dan)粮食,太守则管一郡,地位高,职权大,同时监管民政和军政,有权指挥本郡的都尉,年俸是(名义上的)二千石。)而董卓东山再起的是什么办法,就是他很善于钻营,尤其是吏治腐败的时期,就是向得势的宦官常侍行贿。

至此,董卓可谓平步青云。只是在中平元年(184年)任中郎将后,他在被拜为“东中郎将”后,被派到冀州代替卢植统领北军兵马与张角所率领的黄巾军作战,结果反被张角击败,获罪革职,又被贬回陇西。然而董卓平步青云的官运并未就此结束,没过多久就又迎来了重新被朝廷启用的机遇。

这年冬天,北地郡的先零羌和枹罕县的群贼反叛,拥立羌族北宫伯玉、李文侯为将军,杀死护羌校尉冷征。后来,北宫伯玉和李文侯又劫持了金城(今甘肃兰州市西北)汉人边章和韩遂,让他们为自己主持军政事务,而边章和韩遂也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积极投身于这个造反大业中了。

积声望出仕中央,买军心平步青云——董卓(二)

在不断的兼并战争中,边章和韩遂势力迅猛增强,不仅杀死了金城太守陈懿,而且还于中平二年(185年)以讨伐宦官为名,率领大军,打进了陕西渭河流域:三辅。“入寇三辅,侵逼园陵”。其气势直逼洛阳中央朝廷。(三辅,是汉朝的三个郡:以长安为中心的京兆郡,长安之右的扶风郡,称为“右扶风”,长安之左为冯翊郡,称为“左冯翊”。扶风的中心是咸阳,冯翊的中心是大荔)

在东汉政权面临被西凉兵马近逼的紧急关头,汉灵帝急忙启用和征派几乎所有强将精兵抵御边章和韩遂的进攻。急调左车骑将军皇甫嵩镇守长安,指挥大军进行讨伐。董卓也因此被重新启用,任命董卓为“中郎将”。然而,这一次皇甫嵩和董卓均不能击败凉州的叛军。汉灵帝心急如焚,急忙又临阵换将,改派司空张温来做主帅,拜张温为“车骑将军”,不像对皇甫嵩那样,加了个“左”字。

此次对西凉作战不利,皇甫嵩被撤办,而董卓却升了官,由“中郎将”升迁为“破虏将军”,正式加入到了将军的行列。董卓作战不利却能升官,还是由于他懂得钻营,懂得行贿送礼的重要,懂得如何送,以及送给什么人。

于是在张温的率领下,执金吾袁滂、荡寇将军周慎等率领步兵、骑兵共十余万人屯兵美阳(今雍州武功县北),护卫园陵。

恰在此时,边章、韩遂也正好进兵美阳。两军对垒,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预知张温是否能抵抗西凉军的进攻,敬请期待董卓(三),或者欢迎大家关注微信公众号:知兴替 History_Talk,那里更新得最及时,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