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退西羌叛军分裂,露野心灵帝驾崩——董卓(七)

 金色年华554 2017-04-24

话说以狄道人王国为首的西凉韩遂、马腾率叛军包围了陈仓,东汉朝廷急忙重新委任皇甫嵩为左将军,率前将军董卓,领兵四万前去抵抗。

董卓对皇甫嵩说:“陈仓形势危急,应该赶快赶去救援。”皇甫嵩说:“不然,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而胜。陈仓虽小,但城墙坚固,守卫严密,不是那么轻易能攻破的。王国兵力虽强,但还是攻不下陈仓的,时间长了,部众必然疲惫,我们乘他们疲惫的时候,发再动攻击,这是能够赢得彻底胜利的策略,所以不必急于前去援救。”果然,王国从十一月开始,围攻陈仓八十余天,一直未能攻破。

退西羌叛军分裂,露野心灵帝驾崩——董卓(七)

这时候时间已经到了中平六年(公元189年)的春季二月了,王国的部队疲惫不堪,士气低靡,只好选择解围撤退。于是,皇甫嵩下令进军追击,董卓却上前阻止说:“不行。兵法上说:‘穷寇勿迫,归众勿追。’”皇甫嵩说:“不然,以前我们不进攻,是为了回避他们的锐气;现在发动进攻,是等到了他们的士气已经低落。我们现在所攻击的是疲惫之师,而不是‘归众’;王国的部队正要逃走,已无斗志,是逃寇,而不是‘穷寇’。”于是皇甫嵩独自率军进击,命令董卓作后援。皇甫嵩连续进攻,大获全胜,斩杀一万多人。

由此可见,董卓虽然是读过兵书的,但是对于用兵之道的精髓却并未领悟。然而董卓却并不能虚心的向前辈高人皇甫嵩学习,反而因此大为羞惭恼恨,他不但没有检讨自己对兵法的理解过于肤浅和皮毛,从而无法灵活运用,达到临场融会贯通的境界,反而恼恨皇甫嵩比自己高明,从此在心里与皇甫嵩结下了仇恨。所以说,君子和小人相处,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引起了小人的不满和怨恨,这并不在于君子有多坦荡和直接,而在于小人的心胸有多狭隘!

因为此次围攻陈仓失败并造成重大的兵员损失,韩遂等人共同废掉了王国的首领地位,胁迫前信都县令汉阳人阎忠担任首领,统率各部。然而不久后,阎忠病死,韩遂等人逐渐如傅燮所言开始争权夺利,继而互相攻杀,于是势力逐渐衰弱。

退西羌叛军分裂,露野心灵帝驾崩——董卓(七)

虽然董卓嫉贤妒能恼恨皇甫嵩,但是毕竟皇甫嵩成功的将西凉叛军击退,董卓也因此又得到朝廷封赏。董卓自从出仕中央以来,由于他善于钻营,懂得贿赂掌权的宦官常侍,因此不论作战成功与否,一路上可谓是平步青云,尽管有短暂的罢官时期,但也没能阻止董卓的升迁之路。

扶摇直上的董卓其势力也伴随着急速膨胀,其势力迅猛的发展也引起了东汉朝廷的注意和重视。为了遏制董卓权势继续滋长和蔓延,于中平五年(公元188年)曾经征董卓为不掌实权的少府。董卓上书说:“我所统领的湟中地区的志愿附属军以及羌、胡兵都来见我,说:‘没有发给足够的粮饷,没有赏赐,妻子儿女都饥寒交迫。’把我的车子拖住,使我无法动身。这些羌、胡人都心肠险恶,很难驾驭,我不能让他们听从命令,只能先留下来进行安抚。有新的情况,再随时汇报。”婉言拒绝,不肯就任。朝廷也无法约束董卓。

到灵帝病重时,急忙召见董卓,拜他为并州牧,命令他把军队交给皇甫嵩指挥。野心勃勃的靠独立经营自身势力起家的董卓对于朝廷的如此安排和任命非常不满,又上书说:“我得到陛下信任,掌兵达十年之久。在全军上下,久已培养起感情,他们眷恋我的恩德,愿意一朝为我效死。请求陛下准许我把这支军队带到并州,为国家守卫边疆。”而后公然抗命,拒绝交出兵权,随即率领自己所属部队进驻河东。

皇甫嵩的侄子皇甫郦向皇甫嵩建议说:“全国的军权,主要握在您和董卓手中。现在双方已结下仇怨,势必不能共存。董卓接到命令他交出军权的诏书,但他却上书请求带走军队,是违抗皇帝的诏命。他认为朝中政治混乱,所以敢于拖延时间,按兵不动,这是心怀奸诈。这两项都是不能赦免的大罪。而且他凶暴残忍,不受将士拥戴。您现在身为元帅,倚仗国威去讨伐他,对上表示您的忠义,又为下边消除一个祸害,无往不利。”皇甫嵩说:“尽管董卓违抗诏命有罪,但不得朝廷批准,就擅自讨伐他,也有罪,不如公开奏报这件事,由朝廷来裁决。”于是,上书奏明。

灵帝下诏责备董卓。董卓仍不肯服从,把军队驻扎在河东郡,以观察时局变化。

退西羌叛军分裂,露野心灵帝驾崩——董卓(七)

董卓自己在多次领兵征战后,逐渐形成了一支以凉州人为主体、兼杂胡人和汉人的混合军队。朝廷虽然想对董卓加以抑制,但羽翼日趋丰满的董卓自恃战功与威望,越来越变得野心勃勃,目中无人。乃至发展到敢于公然抗旨不尊的地步。

屯兵河东后,由于西凉叛军出现了争权夺利,相互攻杀的情况,董卓便趁势将整个陇西作为了自己的势力范围。虽然他是国家所任命的朝廷命官,但是他却也不思平剿叛军,只是一门心思经营和继续扩大着自己的影响,同时野心继续膨胀的董卓也开始觊觎着如何进一步获得中央政权的机会。当然董卓不平剿叛军,一方面有他自身实力不足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有他想借助西凉地区的叛乱让中央朝廷对自己倚重的原因。

而董卓期待的染指中央政权的机会倒也正在一步步向他走来。这倒不是上天眷顾董卓,而是东汉的腐败到了一定的程度,中央朝廷难免要发生一下重要的大事和变故。这还要从董卓随皇甫嵩被派去支援陈仓之前的一件事说起。

自黄巾军起事以后,在洛阳的朝廷中,汉灵帝开始留心军事。在中平五年(公元188年)的秋季八月(朝廷派遣皇甫嵩和董卓支援陈仓的前两个月),开始设置西园八校尉(上、下、左、右、中、典和助军左,助军右)。任命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为中军校尉,屯骑校尉鲍鸿为下军校尉,议郎曹操为典军校尉,赵融为助军左校尉,冯芳为助军右校尉,谏议大夫夏牟为左校尉,淳于琼为右校尉,都由蹇硕统一指挥。蹇硕身体壮健,又通晓军事,很受汉灵帝信任,就连大将军何进也要听从他的指挥调遣。

退西羌叛军分裂,露野心灵帝驾崩——董卓(七)

当初,灵帝曾经连续死去了几个儿子,因此,何皇后生下儿子刘辩后,就送到道人史子眇家去抚养,故被称为“史侯”。王美人生下儿子刘协,由董太后亲自抚养,被称为“董侯”。群臣请求灵帝册立太子。灵帝认为刘辩为人轻佻,缺乏威仪,想立刘协,但是犹豫未决,一直没能拿定主意。

终于,在灵帝病重时,把刘协托付给了蹇硕。丙辰(十一日),灵帝于嘉德殿驾崩。蹇硕当时在皇宫中,计划着先杀掉何进,从而使何皇后失去外援(何进是何皇后的哥哥,也因为何皇后做到了大将军),然后再立刘协为皇帝。于是他派人去接何进,说是要与他商议事情,何进以为是要一起商议汉灵帝的后事安排,于是即刻乘车前往。蹇硕的司马潘隐与何进早有交情,在迎接他时用眼神示意何进有危险。何进大惊,连忙驰车抄近道跑回自己控制的军营,率军进驻各郡国在京城的官邸,然后声称有病,不再进宫。结果蹇硕想要按照汉灵帝的遗愿改立刘协为皇帝的机会落了空。

既然是汉灵帝的遗愿,蹇硕为什么要搞得这么复杂?想来是汉灵帝病重时仓促之间下的决心,恐怕是没有来得及拟定遗诏,所以蹇硕才会想出这个荒唐的计划,结果杀何进不成,被何进发现,反倒为自己招来了杀身大祸。

戊午(十三日),皇子刘辩即帝位,当时他十四岁。尊称母亲何皇后为皇太后。何太后临朝主持朝政,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光熹。封皇弟刘协为勃海王,当时只有九岁。任命后将军袁隗为太傅,与大将军何进共同主持尚书事务。

少帝即位后,一场权利的争夺和变更便也随之到来~!

预知权利的角逐到底如何,敬请期待董卓(八),或者欢迎大家关注微信公众号:知兴替 History_Talk,我在那里更新比较及时,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