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义兵逼杀刺史,空城计巧退敌兵——董卓(十五)

 金色年华554 2017-04-24

话说董卓施暴政最终导致关东(崤山以东)各路豪杰们的反抗,结成联盟起兵讨伐董卓,董卓见豪杰们的声势浩大,便强迫汉献帝君臣乃至洛阳百姓迁都到长安,并且借迁都之际大肆抢劫洛阳公侯富人的财产,甚至派吕布公开盗挖皇陵,并破坏东汉五铢钱,发行更小的小钱,同时竟然焚毁了洛阳的宫殿和民居,使洛阳城变成了一片焦土,一个繁华的大都市就此变成了人间地狱。

发义兵逼杀刺史,空城计巧退敌兵——董卓(十五)

面对董卓的如此暴行,反董卓联盟的各位豪杰们当时在做些什么?我们说袁绍担任反董卓联盟的盟主是在汉献帝初平元年(庚午,公元190年)春,正月。当时联盟军的大部分诸侯屯于酸枣,在袁绍的领导下,面对董卓强悍的西凉军,都怕损失自己的军事力量,无人愿意先行进攻。联盟当中各人都有各人的小算盘和心思,这种联盟已经从臧洪所发起的英雄联盟蜕变成了一盘散沙。而在这些各怀心思的诸侯当中,有三个人与众不同,他们分别采取了措施,对董卓发起了实际的军事行动,他们就是孙坚、曹操和王匡!

先说孙坚,我们说反董卓联盟发起时,孙坚正担任长沙太守。董卓入主了朝廷,掌握朝中大权,在京城横行跋扈,恣意妄为。孙坚听说后,不由得扼腕叹息:“如果当年张温听了我的话,将董卓军法处置,明正典刑,朝廷哪会有这场浩劫!”

发义兵逼杀刺史,空城计巧退敌兵——董卓(十五)

关东诸多州郡纷纷兴兵付伐董卓后,孙坚也主动起兵前往会盟。然而孙坚起兵后首先做了两件大事,却并不是针对董卓的。那就是兵到荆州,逼死了荆州刺史王睿;兵到南阳,杀掉了南阳太守张咨。

其大概情况是这样的,当初孙坚就任长沙太守讨伐零陵、桂阳二郡的叛贼的时候,与荆州刺史王睿共事,王睿因为孙坚虽然身为太守,但其实只是个将官,因此认为孙坚的能力不足以任太守之职,他不但是这么想的,而且在言语之中也流露出来对孙坚的看不起和不尊重。孙坚自然一直心存不满。

等到各州、郡起兵讨伐董卓时,王睿与孙坚也一同起兵。不过呢,王睿不但看不起孙坚,还和武陵太守曹寅不合,并且放出话来,诛杀董卓之前,要先杀死曹寅。这下曹寅可当真了,害了怕,就先下手为强,伪造了案行使者光禄大夫温毅的檄文,下达给孙坚,檄文中数说王睿的罪过,要孙坚拘捕王睿,处死后,再把情况上报。

发义兵逼杀刺史,空城计巧退敌兵——董卓(十五)

孙坚得到这份公文,也不管真假(有点公报私仇,借机会要报复王睿的意思),就率军出击王睿。王睿听说孙坚部队到来,登上城楼眺望,派人前去询问:“你们要干什么?”孙坚的前部回答:“我们长久奔波在外。劳苦不堪,所得的赏赐,还不够做衣服呢!这次来,不过是想请您开恩,再赏些财物。”王睿信以为真,说道:“这有何难,我做刺史的,难道还会吝啬这些吗?”当下传令打开库藏,让兵士们自己进去,看还有什么东西可用得上的,尽管自取。

等到来兵涌到楼下,王睿才发现了孙坚,大惊,忙问:“士兵们自来请求赏赐,孙府君怎么也在这里?”孙坚回答:“奉案行使者檄文,特来取你的首级。”王睿又问:“我犯了什么罪?”孙坚回答:“在下我也不知道!”王睿就明白怎么回事了,然而事已至此,被逼无奈之下,只好刮下金屑,吞饮而死。王睿死后,董卓则发表刘表为荆州刺史。

可见,要说王睿并不能说是个贪官坏官,只是作人情商太低,无故给自己树敌太多,这如果是在太平盛世,得罪官场上的同僚都有可能无谓的葬送自己的前途于没必要的争端之中,更何况现在是被董卓搅乱的东汉乱世,得罪别人和树敌太多的结果就是自取灭亡啊。

发义兵逼杀刺史,空城计巧退敌兵——董卓(十五)

孙坚逼死王睿之后,引军到达南阳。下公文给南阳太守张咨,请他供应军粮。当时孙坚部下已有数万人,袁术也已上表,奏请以孙坚为中郎将。张咨问手下人应该如何对待。手下人说:“孙坚不过是邻郡的一个太守,他无权调发我们的粮饷。”张咨认为言之有理,于是,对孙坚不加理睬。

孙坚见状便以牛酒为礼物去拜访张咨,张咨第二天只好礼尚往来,到孙坚营中也来答谢。孙坚设宴款待,酒酣,孙坚的主簿进来禀报:“前有文书传给南阳太守,但至今道路尚未修整,军用钱粮尚未备足,请将他逮捕交付主簿问个明白。”张咨见势头不好,想要离去。但四周已布满士兵,根本无路可走。一会儿工夫,主簿又进来向孙坚请示:“南阳太守造成义兵停滞,致使我们不能及时前去讨贼,请推出按军法从事”。说着,便令部下将张咨推出军门斩首。 南阳郡府官员大为震惊,自此,孙坚的部队想要什么,就给什么,南阳郡便相当于在孙坚的实际控制之下了。

发义兵逼杀刺史,空城计巧退敌兵——董卓(十五)

这两件事可以说是孙坚一生所办的两件错事,逼死王睿貌似是孙坚被利用了,其实伪造诏书擒拿罪犯可以,但是不论原因就地斩杀,就比较不合理了,将朝廷命官法办,至多应该是缉拿后押送上一级领导审理,除非是罪大恶极且证据确凿,然而据记载诏书上罗列了王睿罪状,但是王睿询问自己何罪时,孙坚的说法却是“无所知”之罪,可见上面的所谓罪状其实很牵强,以致孙坚都说不出口。但是孙坚还是相信并逼死了王睿,这就很有点公报私仇的意思了。

府君本有的行事作风。总之,这两件事可以说是成为了孙坚的人生污点。

而后,孙坚率兵继续前进,到达鲁阳,与袁术相见。袁术于是和孙坚联手,这次又表奏他为破虏将军,兼领豫州刺史,自此之后,孙坚便被称为孙破虏。至此,孙坚就在鲁阳(今河南鲁山)休整部队,厉兵秣马,准备进军讨伐董卓。而袁术因此得以顺势就接管了南阳。

发义兵逼杀刺史,空城计巧退敌兵——董卓(十五)

初平元年(190年)冬天,在鲁阳稍事休整,孙坚便想进军讨伐董卓。出发前,他派长史公仇称(复姓公仇,单名叫称)带兵去催促军粮,为此,他在鲁阳城东门外集合官属,设帐饮酒,给公仇称送行。董卓打探到孙坚要起兵,便派东郡太守胡轸引兵赴鲁阳迎战。当时,官员聚会在台上,士兵陈列在台下。孙坚正和部下们饮酒谈笑,胡轸的先遣骑兵突然袭来,准备向孙坚等人发起进攻,情况十分危急。

孙坚在大敌压城面前,命令部队整顿阵容,不得妄动,自己则饮酒笑谈自若。后见董卓人马越来越多,才慢慢站起,引导部队秩序井然地退入城中。孙坚对部将们说:“刚才我之所以不马上起身,是怕士兵慌乱,相互拥挤踩踏,那样一来大家恐怕就不能全身退入城中了。”胡轸见孙坚兵马整齐、纪律严明,斗志旺盛,竟然不敢攻城,而是撤兵离去。孙坚遂不战而屈人之兵,显示了其善于用兵的胆略和才能,不愧为军神孙武的后人。这一战其实就是《三国演义》中《空城计》桥段的原型,只不过在《三国演义》里把它稍作修改张冠李戴到了诸葛亮的身上。

初平二年(191年)二月,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孙坚便率豫州军向梁东(今河南省临汝县东)进发,不料却在那里遭遇了董卓手下的一员东汉末年的一流大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