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萧天石】 天下事利害相半,惟读书则有全利而无少害。

 清醒4321 2017-04-24

学问为立德立功立言之本


天下事利害相半,惟读书则有全利而无少害。


学问可发掘人生与天地之“真”,学问可以增益人生与天地之“美”,学问可以充实人生与天地之“善”。我们要改造人生,改造天地,为人类开创一个新境界、新天地,不从学问下手,便无以成之。我常说学问为做人之本,学问为立德之本,学问为立功之本,学问为立言之本。”古人称“三不朽”,实只是做人一事;而均以学问为大根本。荷马谓无学问之苦,较之身系囹圄为尤甚。”康德谓:“有学问,然后有智慧,然后有先见,然后能力行。”自古来,未有圣人不力学,未有英雄不读书!人生在天地间,尽人皆只是一个人,而你要想超越于常人,便只有从此下手立脚。不但圣贤君子系从此出,英雄豪杰从此出,即世俗间有如过眼烟云之小小富贵、功名、利禄等一时性的荣华事业,亦复无一不是从此中出来。良以学问可以充实人的知识,培养人的智慧,增进人的才能,陶熔人的品德,涵泳人的心性,提高人的志气。而此数者,不但为创造一切伟大事业之要素,且亦为超凡入圣之础石。忆昔束发受学,先父瑶阶公教读四书时曾书数语于《大学》卷端勉我于力学云:“惟学可以为天地立心,惟学可以为生民立命,惟学可以为往圣继血脉,惟学可以为万世开太平! ”旨哉其言乎!初未识其深奥难 穷,高明难达也!


王安石有言:“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余曾续之曰:“愚者因书而智,黯者因书而明,贱者因书而尊,俗者因书而圣。”古哲谓:“开卷有益。”蒂士罗利亦云:“天下事利害相半,惟读书则有全利而无少害。”拿破仑亦有“读书就是力量”之语。良以读书即是学问,学问即以明理为本,以应事为用。理明则中心有主,而行事时亦肆应咸宜矣。不读书,有如光眼瞎子;无学问,即是衣冠禽兽。罔谈做英雄与做圣人矣。


惟学问之道多端,所志不同,所学亦异,大抵有“共学”,有“专学”。如圣贤君子、英雄豪杰之学,乃做人之基本学问,为尽人所必学者,即所谓“共学”也。 如各种知识之学、专门技艺之学、科学之学,乃与做人无关的学问,则非为尽人所必学者,即所谓“专学”也。故“共学”即为人之如何完成其人生,高尚其人生的学问。孟子曰:“人皆知以食愈饥,莫知以学愈愚。”扩而充之,则可以曰:人皆知以食养生,而莫知以学养生;人皆知以食养命,而莫知以学养命。一个人能壮生命之异彩,放生命之光辉者,舍学问蔑由也。学问之道,全靠强勉功夫,人未有生而圣知者。曾国藩谓:“天下无现成之人才,亦无生知之卓识,大抵皆由强勉磨练而出耳。”《淮南子》曰:“功可强成,名可强立。”董子曰:“强勉问学则闻见博,强勉行道则德日起。”《中庸》所谓:“人一己百,人十己千”,即强勉功夫也。大抵古今圣贤豪杰,无有不自学问中来,而学问无有不自强勉中来也。


夫为学之要,以学道为本;学道之要,以做人为本。故孔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程颐释之曰:“古之学者为己而成物,今之学者为人而丧己。”张载亦云:“学者,学所以为人。”盖身之不能修,焉能为人;人之不能化,焉能及物。立己即可以立人立业,成己即可以成人成物,初不可以事功为念也。 尹焊有言:“学者切不可以富贵为大事,富贵傥来之物,才役心于此,便不可以为学矣!”能成己则富贵功名自在其中,且亦为人生之余事。不能成己,则本不立, 而末亦不得举矣。即以英雄豪杰为志职者,亦应以做人为本,而以圣贤盛德为怀,方可得为学之要。故黄宗羲谓:“学问之道,以各人自用得着者为真。”故于伦常日用间着力,于心意之微以至行事之著,总宜不轻放过,见得一字,即行一字,日积月累,便自可达到广大高明田地。义理之学,务求明辨;道德之学,务求涵养;事功之学,务求践履,如是方是真正受用。圣贤豪杰事业,无有不是从学问中做出来的。有真实学问,方有真圣人!有真实学问方有真豪杰!


为学乃成己成人、开物成务之基本要道,故孔门《论语》一书,首“学而第一”。我们欲完成一真正之人格世界与真正之·人文世界,便必须以力学为先务。 举大事、创大业、垂大统、立大德,尤须有大学问。有了学问,便不怕无用处。昔孔子语子由曰:“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这即是说,一切道德文章事功,均以学问为基础。故孔子又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又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良以学问之为道,不但可以充实人之智慧,变化人之气质,而且可以高尚人之品德,淳化人之心灵,使人能由渺小而日趋于伟大,由卑下而日进于高明。故无论智愚贤不肖,不可有一日不学也。是以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吾人如自甘雌伏则已,否则欲出人头地,欲垂名千古,惟有从力学下手。用世不用世,乃在其次,用世则可成为一大事业家;不用世,则可成为一大学问家、一大思想家,且后者较之前者,尤是万古不朽也。


学问不但为智慧之源泉,同时更为知识之源泉。做大人,举大事,成大业,不但要智慧高,尤要知识博。故莎士比亚谓“知识为升天之翼”,苏格拉底谓 “人之不德,在于无知”,约翰逊谓“有智慧者,亦不可无知识”。良以人之所以能造就伟大不朽,实以智慧与知识二者为之基础,故柏拉图认为“知识为造就高等人类之用”。历史上统治世界人类的伟大人物,一为力之统治者,一为智之统治者。前者即为政治之统治者与武力之统治者,后者即为学术之统治者与思想之统治者。前者固不可缺乏学问与智慧,后者更纯粹是学问、智慧与知识之超人一等的人。吾人如不欲超出于人类则已,否则舍此蔑由也。

 

爱默生说:“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马克·吐温说:“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不论你天才怎样高,不务学问便难望有最高之成就的。平庸人之所以成为平庸者,在其一离开学校便也為开书本,不再求学术之长进,任其灵魂闹知识之饥荒于不顾,而一味追求肉体的物质的虚荣与享乐。此点,尤以薪俸阶级者为然。他们一接近或爬上有为的梯子之初级, 即志得意满,趾高气扬,既误认天下事易如反掌,复误看做事与读书乃截然两途。其结果,实不啻在掘空其事功的纪碑之基础而使其陷人无底的深坑。纵欲用其魔术家之手腕与跳软索者之脚法而取巧于一时,亦难望其有较久之支持与伟大之成功。固然,学问不尽从书本中得来,世界即我们的大学,在社会现象里,在事功经验里,在日常生活里,都可以由细心之体会而获得珍贵之宝藏。可是,书本究为万千血汗与万千智慧所凝成,我们可用极少之牺牲,获得极多之代价。故古今来伟大人物之成功,除了于其事功奋斗之生活中,滤取贵重之智慧而外,无不乞灵于前人或当代书籍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事之器, 第一就在学问。


《易》云:“藏器于身,得时而动。”盖先能胸有成竹,目无全牛,则出而问事应世,必有可观。惟“运用之妙,存于一心”,故许多读死书的人,一生辛苦的结果,至大限成功一架两脚书柜,不能有所发扬,有所变化,更不能有所成就。举一以反三,闻一以知十,即神而化之之谓。盖“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疑则滞,疑而不学则昧。”“学而不化则固,化而不学则劣。” 而此活用书本、活用学问之妙要,又纯在一心之能乘事、乘时、乘势、乘机、乘境之不同,默会而神化之也。


读书应不受环境之支配,只要你有志于斯,坚持到底,终有最后之满意的收获。我国古时之挂角读书、囊萤读书、映雪读书、凿壁读书、悬梁读书、牧猪读书、负薪读书者,诸是最好的成功之例证。而颜渊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曲肱而枕之,亦无碍其列圣贤之林。汉景帝时,董仲舒三年目不窥园,苦学力思,下 帷讲授。后汉马略,闭户读书,十年不出,三日一食,人谓“潜龙”。宋吕蒙正为父所逐,避龙门寺,僧识为贵人,凿山岩为龛居之,苦学深思,九年不出。宁越苦耕稼之劳,谓其友曰:何为可以免此?友曰:莫如学也,三十岁即可以达矣。越曰:请以十五岁,人将休,我不敢休;人将卧,我不敢卧。苦学十五岁,而为周威王之师,古人之好学如此。顾亭林虽生而双瞳子,聪明绝人,一目十行,然生平自少至死,未尝一刻释书离卷,所至之地,他物可不携,书必尽载。曾以二羸马负书行,有时即在马上亦不忍弃书,常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同时又特别注意于书本与实际问题及地物之对照。此即其所以成功之一大原因。


我们知道发明火车之史蒂芬孙是一个出身微贱,在煤矿中做苦工的穷孩子,他见了瓦特发明蒸汽机之省力省工,便引起其奇趣而有志研究。惟苦于不识一字,便决心发愤苦读,日间工作,夜间上学,持之既久,终遂其研究之愿而获成功与胜利。林肯又何尝不是一个因贫苦未受到正式教育的孩子,可是,他最肯下死功夫苦读,常于破纸堆中拾得被人丢弃的破旧书籍,慢慢学习,不知则问,久之,而得其后日之基础。麦克唐纳曾说过:“书籍就是我的大学。”盖他之处境,亦复如林肯然。他在小学读书时,家中贫穷如洗,无钱买鞋,便裸足走过很长的沙滨,即在赤热之夏季,亦复如此。他无钱买书时,除借读外又曾到书店里去翻读。二十岁在伦敦做货栈中苦力时,对读书与研究则从不稍懈,一有余暇,便出人于波克贝克学社及实验室,他以后在忙碌冗繁之工作当中,总是必须偷闲读书。盖人才多从学问中出,学问多从读书中来也。


任何一个在事功中有成就的人,都是不死盯着任何学派去研究,去做任何学派奴隶的人,他不相信书本为人生中绝对的确切的粮食,他认为经验比任何理论、任何哲学更有力量。差不多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是不愿意读死书的,他们只是抓住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孟子曾云:“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于武城,取二三策而已。”培根亦有同样的经验话告诉我们道:“为学之道,当就真理以获得新知,不可但拾古人唾余。”“有的书只需选读,有的书只需浏览,有的书却须全部精读。”诚然,我们要以自己的脚站在著书者的头上,不可让著书者的脚站在我们的头上。盖善读书者,著者皆其奴隶,书本皆其注脚。所谓“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乃古今来最好之读书方法。惟尤须注重彻底领悟以求获得真知硕识,切不可只图获得一知半解便算了事。故孔子继云:“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孙中山先生云:“自人类有史以来,能纪四五千年事,翔实无间断者,亦为中国文字所独有,则在学者正当宝贵此资料,思所以利用之。如能用古人而不为古人所惑,役古人而不为古人所役,则载籍皆似为我调查,而使古人为我书记,多多益善矣。”

读书还要注意的就是要同时在实践上下功夫。左宗棠训其霖儿书中有云: “识得一字,即行一字,方是善学。终日读书,而所行不逮一村野农夫,乃能言之鹦鹉耳。” 一个事业家,绝不模仿、偷窃、抄袭,最要紧之一着,在能创造、变化、实行。拿破仑曾云:“读书就是力量,因为读书可以增加人生的力量,充实人生之价值,提高人生之境界。”而其能如是者,即在能即读即用,即学即行耳。读而不能用,与不读等;学而不能行,与不学等。故朱子《论学》有云读书不专就纸上求义理,须反转就自己身上推究。”“学者功夫,惟有居敬穷理二事,能穷理则居敬功夫日益进,能居敬则穷理功夫日益密。”曾国藩有言:“读书第一要有志, 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此实为我们做学问的基本纲领。


最后,吾人如能养成一种读书的嗜癖,使读书成为生命中之一部分,自立 愿之日起,至死之日止,终身行而不间,必有所成。早年,我曾在日记上写有“石铭”二语,即——“不可有一日不读书,不可有一日不做事”读书即是求知,做事即是力行。这是一个领袖成功不可或缺的原则。二者合一,而又各有精到处,则有成矣。


读书之要在明理,明理之要在做人。故就修养上说,读书以能体圣言、履圣德、以存心养性为主旨。就事功上说,读书以能识时势,通世务,以明体达变为主旨。惟事功固可求而致,读书初不应有此存心,只一心在做人上用功夫即是。 故陆陇其谓:“读书非欲取富贵,只在明白圣贤道理,免为流俗人。读书做人不是两件事,将所读之书,句句体贴到自己身上来,便是做人之法,如此方得叫做读书人。若不将来身上理会,则读书自读书,做人自做人,如此便只算做不曾读书的人。”必如此,由读书所得来的学问,自己方能真实受用得着。吴观云曾谓: “自古凡有道之士,无不各有受用之境在。颜子之心斋不违仁,是颜子之受用 也。孟于之养气不动心,是孟子之受用也。北宫黝养勇之不屈不挠,是北宫黝之受用也。孟施舍养勇之无惧,是孟施舍之受用也。后儒有言主静者,主静即 其受用也。有言主敬者,主敬即其受用也。有言慎独者,慎独即其受用也。有言即物穷理者,即物穷理即其受用也。有言致良知者,致良知即其受用也。”故古人说“学以致用”,即此理也。



《世界伟人成功秘诀之分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