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个不自觉的父母,对孩子更好

 竹使人俗 2017-04-24

有些事情,父母不必过于自觉,否则到头来只会把自己坑得很惨。


01

不要自觉给孩子收烂摊子


我一直认为,对于孩子的某些烂摊子,或者该做却忘记做的事,父母只要提醒就好。就比如:孩子洗完脸,忘记把盆子里的水放掉,你会提醒他,甚至可以站在盆子旁边等他过来,但绝对不要帮他把水放掉。


孩子或许会埋怨你“不就一伸手就能解决的事,你顺便帮我放掉不就好了嘛”,但你其实可以不必跟他较真,因为这不该是你自觉代办的事。


这样做也许一开始,孩子会留下许多烂摊子,但这也会让他在做事的时候尽量不留烂摊子。当孩子自我意识到自己该怎样完全做好一件事时,才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02

不要自觉成为孩子“代表”


所为的“代表”是指父母代替孩子对某些人和事作出反应,比如,之前那个网上很火的视频,一个女孩不小心踩了一个男孩一脚,男孩的妈妈就对女孩下狠手地打,甚至殃及路人。


这件事上,明显男孩的妈妈成了孩子代表,表达被踩的反抗。我们暂且不批判她这种明显过激的行为,就说男孩在这件事中会有什么影响:要么被自家妈妈过激的行为吓到,以后都不敢跟别人玩或到公众地方玩,要么模仿妈妈的行为,什么问题都以武力来解决。


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表明这个男孩子没机会去学习“解决与他人矛盾”的正确方法。


所以说,父母可以为孩子讨公道,但需要给孩子一个发声的机会,别把自己的情绪、意见完全当作孩子的。无论父母有多了解孩子的脾性,做出的反应与孩子有多相似,也不能代替孩子说话。


一旦父母有这种代表孩子的自觉行为,就会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添堵。


03

不要自觉为孩子想好所有事


许多父母都觉得,自从有了孩子,脑子就不够使,大大小小的事把他们烦得头痛。但我认为,大事,父母可以想得全面,但在小事上,父母最好别那么自觉。


比如说,孩子说要去旅行。这一声令下,父母就开始找景点、找攻略、清点要准备的东西,总之是各种忙,而孩子就只瞪着眼睛等出发。等去完旅行回来,孩子就可能开始抱怨“不好玩”、“只是去了一趟门,没看到什么新鲜的”、“忘记带某某东西了”,这就让父母成了“罪人”。那样,还不如一开始就让孩子帮忙挑景点、翻攻略,以及准备他自己的行李(这个阶段的孩子都有能力做到,父母帮着检查一下就好)。


父母需要让孩子学会思考、安排与自己相关的事情,在一次次的思考和实践中积累经验,那以后的思考和做法才会趋于完善。也许,父母会觉得自己为孩子想好一切会更省事省心、高效,孩子也不用累了,但这其实对孩子的成长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等到了孩子变得事事依靠父母为他想好、做好,一有事就抱怨父母安排不周的时候,估计这些父母就该悔得肠子都青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