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乐说音响|“无损音乐”之谜

 阿里山图书馆 2017-04-24

这几年“无损音乐”一事非常流行,百度一下,会发现已如雨后春笋。玩“无损音乐”,眼下在音响发烧友那里很时髦,这个“无损”指从CD或SACD唱片取出数据压缩的音乐文件,解压后毫发无损。这事儿对爱乐人其实很重要,如果会玩,实际上可以不买唱片了,网上的无损古典音乐库,海量唱片,免费随便听,一辈子也听不完。

很多爱乐人出自文化人,面对技术一大堆常会犯难。本文试图以最通俗的诠释,解开“无损音乐”这个谜。

数码文件时常要压缩,为了更方便储存和流传嘛。压缩前后,文件信息要保持完全一致,这是大家的基本诉求。比如给情人写信,附上照片,用ZIP压缩一下妹儿过去。发信的人无意识中都相信这个压缩过程不会破坏信件原貌。如果对方解开压缩后看到的话是胡说八道的,照片像隔壁老王,估计这事就闹大了。问题恰恰在于,前几年我们接触到的压缩工具,压文字一点问题没有,压照片问题不大,压音乐压电影就不行了,压缩解压后质量不好了,因为音视频文件数据量大、编码结构复杂。

         

              ▲ 数码文件时常需要压缩

我们最早接触到的音乐文件压缩工具,如韩国三星MP3、微软wma、苹果和诺基亚联合开发的AAC等,压缩方法比较简陋,虽各有高招,但解压后都不能完璧归赵,都是“有损压缩”,有要求的爱乐人会觉得聆听感受不好,比如小提琴和中提琴的声音差不多。这是为什么呢?

有损压缩技术无外乎2种手段,形象比喻,一个是“剃狗毛法”,就是把狗狗那看似多余的、剃掉也不会被人看成猫的“多余狗毛”有选择地剃掉。压缩后体积越小,狗毛剃得也越多,就越成四不像;还有一个是“方便面法”,方便面能把体积缩小,是里面的各种食物都被共同脱了水,吃的时候再把水放回去,相当于解压缩。压缩技术上是把类似项合并,以一串字符代替,解压时再写回去。注意,为了达到压缩目的,合并的是类似项而不是同类项,再写回去时类似项都成了同类项,不是原文件了。所以方便面不好吃,多吃据说要送医院的。

人的需求总在不断提升,“无损音乐”技术应运而生。现在的音频无损压缩主要用“换位法”。比如一个班级50人,有胖有瘦,如果一人一个标准椅子占地就多,可要是把瘦的集中起来坐小椅子,就能省很多地方。换位时大家都没剃头没脱水,再坐回原位还老样子吧。

无损压缩音乐文件目前主要来自CD和SACD唱片。对于CD来说,流行的无损音乐文件主要是APE和FLAC两种。APE能压缩到原文件体积的50%左右,FLAC是60%左右,两者都解压无损。FLAC更受欢迎,因为它下载的文件如果不全,已下部分仍可正常聆听,因此也适用流媒体(边下边听)方式。而APE必须全文件下完才能听,不能用于流媒体,并且下载时如有误码,也可能听不到啥。

SACD唱片的无损压缩方式是DST(dff),它是目前爱乐人能方便得到的最好的母带级数码音源。SACD唱片和播放机都巨贵,还没发现有正经盗版碟,大多数爱乐人都没有接触过SACD。如果你听过SACD,那就不太要听CD了,后者粗糙了,犹如听了CD,还想听盒带吗?

一旦你知道了无损音乐的来龙去脉,就有可能和拥有海量SACD和CD古典音乐唱片的“图书馆”免费接头。如我国最大的古典音乐唱片中心“库克”,它传送的都是“无损音乐”。

怎么和这些无损音乐接头呢?限于篇幅,不得不下篇再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