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为好的乐评?

 阿里山图书馆 2017-04-24

上一次笔谈,笔者就乐评人的主体及必须具有的知识要求阐述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也介绍了国内外一些卓有成就的乐评家及其乐评的特色。这段时间来,与乐评有关的话题又引来议论纷纷,笔者以为这首先说明了社会对乐评的关注,同时对乐评的有关问题也确实需要澄清一些认识,所谓道理越辩越明是也。由此笔者不揣冒昧,再将此议题做些个人认识上的深入阐发,以提供上文因篇幅限制还未来得及说的观点,供方家评头论足。

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有一个三度创作的说法,即作曲家的写作是一度创作,而音乐家的演绎是为二度创作,听众的欣赏过程就是三度创作了。那么乐评的作用就是介入一度和二度创作的一种活动,它可以对听众的三度创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而其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呼应一下本文的标题,笔者以为所谓好的乐评可以而且应该达到具有理性和建设性这两个要求。

笔者心目中乐评文章的理性,首先在于它必须是谦卑地说理的,而不是蛮不讲理喊口号似的。其次文章还需具备较强的逻辑性,而不是用一些似是而非无法捉摸的语言。比如见到过平时乐迷欣赏演出后,说得比较多的一种说法,那就是这个演奏根本不是“某某某(作曲家的名字)”的味道了。这种说法在乐迷之间的日常讨论中没有问题,但行诸文字作为乐评来说似有不妥。

其实,一首曲子的真正味道是连作曲家本人也说不清楚的,因为每当作曲家在自身强烈的感情渲染之下写下的作品,真的很难用理性冷静的词句来讲述的,故而海涅有音乐的开始是语言的终结一说。有个有趣的小故事说得就是这个道理:有一次有人问李斯特,他的《b小调奏鸣曲》是什么意思?李斯特回答说,“你不懂吗?那好,我再弹一遍。”这就说明他是不想用语言来解释,认为音乐本身已经可以说明。

这样说的结果是不是就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地演奏一首乐曲了呢?笔者以为这个还是有一定的规矩的,比如原谱上标的是渐强,而被演奏成减弱,这就是离谱了。但只要是遵从了乐谱的基本要求,每一首音乐作品都可以有多种诠释。一首乐曲就像一个由浩瀚的音符组成的多面体,演奏者在每次演奏中永远无法面面俱到的顾及所有细节。只能强调和突出某些部分。这也是音乐作品多次被演奏和欣赏,而大家依然乐此不疲的原因之一。

    

▲卡洛斯·克莱伯指挥巴伐利亚国家管弦乐团演奏的贝多芬《第四交响曲》唱片封面

笔者最近正在比较欣赏多位指挥家演绎的贝多芬《第四交响曲》,这首交响曲一般的演奏时间在31分左右,卡洛斯·克莱伯指挥巴伐利亚国家管弦乐团演奏该曲只用了29分53秒,而切利比达克指挥下的慕尼黑爱乐乐团用了37分5秒,两者相差整整7分12秒,其中第二乐章切利比达克比克莱伯要慢4分5秒,那么是不是切氏就没有贝多芬的味道了呢?非也!这样的慢速度并没有让人感到拖沓冗长,相反音乐中却始终有一股内在的张力在牵拉着你的心并将整首曲子贯穿一气。在听切利比达克的演奏之前,卡洛斯·克莱伯演释的贝多芬《第四交响曲》一直是我的首选。克莱伯以行云流水般的快速度潇洒地一挥而就,粗听使人心情振奋激动不已。但与切氏的演释相比却立见高下,克莱伯的快速显得空洞无物似无据之论,切利比达克的沉稳则贴切饱满像有源之水,一个是地中海沿岸明媚阳光照射出的意大利式的热情奔放的青春之光,另一个则是滔滔莱茵河水哺育的日耳曼式的沉稳刚武的青春骚动。

       
▲切利比达克指挥的贝多芬《第四交响曲》,速度虽慢,但音乐的张力十足,流畅而饱满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伟大的指挥家和演奏家在对作品长时期的深入严谨研究的基础上,积累了对乐曲深刻的理解,进而将乐曲转化成个人的体验,在充分理解音乐内涵的情况下,发现了自己对一首作品最佳的演奏方式,从而将此呈现在听众面前,由此吸引着我们不断地去追随并更新自己的理解和欣赏习惯。

笔者以为乐评的建设性是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味,通过剖析和评判对音乐的创作和演绎起到帮助推进作用,也能对听众的三度创作起到启发或者引导作用。我们知道音乐作品和文学作品不同,它具有很强的感情色彩和情绪感染。因而为了帮助理解一首乐曲,我们可以了解一些作曲家的时代背景,甚至于与作曲家同时代的其他姐妹艺术,比如巴赫作品与舞曲,贝多芬之于歌德,德彪西和印象派绘画等。在此过程中培养本身的文化修养,而良好的文化修养将有助于由此及彼,帮助我们理解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好的乐评在此方面是大有可为的,亦是乐评建设性要求的题中应有之意。在此笔者十分推崇从上海出发的钢琴家朱贤杰先生的乐评集《琴苑走笔》,其中的文章深入浅出,既有知识性亦有趣味性。对一些演奏演绎的技术问题能从专业的角度提出支持或辨析,对我们更深入的欣赏音乐起到了十分有益的作用,亦即具备了很强的理性和建设性。

    
     ▲法国著名印象派画家莫奈的油画名作《日出 印象》

勋伯格曾这样说:作为一个乐评家,首先要有一颗善于批评的头脑,始终能提出问题,探索、阅读、比较、试图发现一种基本的原理,并且能够将自己完全地沉浸于他的题材之中。乐评家需要终生地积累经验与知识,还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良好的自我感觉。

愿我们的乐评园地多些理性和建设性,少些戾气蛮横和自以为是,真正为音乐艺术的繁荣和乐迷们提高欣赏水平而议论纷纷百花齐放,进而使音乐创作和音乐演绎以及音乐欣赏的所有参与者都能从中受益,而不是画地为牢固步自封。因为音乐毕竟是一种需要大众参与的艺术,如果音乐成了由专业人士独家把玩的艺术,那么它的生命力也就岌岌可危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