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书法文化研究院副院长 李逸峰教授 李逸峰,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甘肃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甘肃省中小学书法教师“国培计划”首席专家。现为西北师范大学书法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书法学科带头人。 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展,并分别于2010年在兰州大学举办“静水流深——李逸峰书作展”、2015年在甘肃省美术馆、西北师范大学美术馆、甘南州文化馆、武威市美术馆、邵阳宝庆艺术馆等地巡回举办“静水流深—李逸峰禅意书法小品展”。 论文入选中国文联“2005当代文艺论坛”、全国第七、十届书学讨论会(第十届获最高奖)、首届华文书法国际论坛、第九届汉字书法教育国际研讨会、2016中国文字·书法论坛(获最高奖)、中国书协首届怀素草书论坛等;已在《中国书法》、《西北师大学报》、《求索》等刊物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课题“西部农村中小学书法教育研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敦煌书法艺术研究”、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解读》编写与“华文版”全国中小学书法教材编写,出版《<石鼓文>四种》、《文房四宝》等专著五部。 他的书法先不论技术是否已经炉火纯青,单从取法上看,钟繇、二王,篆隶都有涉猎,参以汉简笔意,把章草写得高古简静又清雅流美,这样的风格并不多见。从笔法和造型上看,他更醉心于毛笔运行中的“纤微向背,毫发死生”,醉心于充分发挥出毛笔的性能,醉心于笔锋在运行中的纸笔相生的精微变化。 在当代,许多书家已经不讲笔法,而侧重在造型与外在形式上大做文章。而李逸锋还在坚持着精研笔法,可以说,他在书学观念,还是恪守着赵文敏“用笔千古不易”的传统的。 即使是写碑,也特别强调它的书写性,不刻意追求刀刻味、金石味,而求笔法上的还原,追求线条的律动与心灵的节律对应,写得很轻松,很舒服。对于造型上的夸张,则随势生发,并不刻意求变。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因此看不到时下流行的民间的野逸的张扬,而代之以二王传统文人式的“不激不励,风规自远”的审美追求。不为时风所染,也算得上是一种难得的坚守了。 如果您也热爱旅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请关注我的微信号:18701641216【 公众号:多彩自游】我们将带您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并把您的故事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相关精彩阅读推荐: 石鼓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