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古文人佳客梦,红袖添香夜读书

 虚和萧散张建国 2017-04-24
红袖添香夜读书,出自清诗人席佩兰的《寿简斋先生》“绿衣捧砚催题卷,红袖添香伴读书。”

红袖添香: 旧指书生学习时有年轻貌美的女子陪读。
语出:清。魏子安《花月痕》第三十一回:从此绿鬓视草,红袖添香,眷属疑仙,文章华国。
青灯一盏,红袖添香,是古时读书人其乐陶陶的最佳享受,至今惹得千万后生津津乐道,心醉神往。“青灯” 撩人,“红袖” 传神,美丽女性的介入,给本来枯燥无味劳神伤脑的读书生活带来了韵味和温馨,而使读书郎与红袖的故事变得趣味盎然,隽永流长。
素腕秉烛,灯如红豆,一缕暗香,若有若无,流淌浮动,中人欲醉。 迷离之中,阅尽多少繁华沧桑,又化作缕缕青烟。红袖添香,便是古典中国一个隽永的意象。“风流不在谈锋胜,红袖无言味长”。一桌、一椅、一盏青灯和满屋厚重的古卷,映衬着读书人那单薄而孤寂的身影。窗外,月光如水,或是雨雪霏霏,偶尔有一两声遥远的犬吠,给这夜增添了几许神秘的色彩。这时,门轴“吱呀”一声,先是闪进来一只红灯笼,亮着迷蒙的光,接着便是期待已久的轻盈的身影翩然而至。于是小屋里便有了温暖,有了生气,有了活力,有了诗情画意,有了温馨的情调。红颜知己,案塌之畔,夜半焚香。小小的香丸香球香饼,借着炭火微薰,缓缓将香气散发。“几度试香纤手暖,一回尝酒绛唇光”,“一双十指玉纤纤,不是风流物不拈” ,以食指与拇指轻轻捻一粒如梧桐子,如弹丸,如鸡头米的小小香丸,点入香炉,自是引人暇思绮想。“修蛾慢脸,不语檀心一点,小山妆。蝉鬓低含绿,罗衣淡拂黄。闷来深院里,闲步落花傍。纤手轻轻整,玉炉香。”
红袖添香对于许多读书人来说虽不能美梦成真。于是人们便编织了一些才子佳人的故事、小说、戏曲和诗文来安慰读书人。“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恍兮浩歌”,美人与浩歌使屈原的上下求索显得抒情浪漫,风骚流芳;“同窗共读整三载,促膝并肩两无猜”,梁祝化蝶的故事,美丽哀婉,千古流传;“一缄情泪红犹在,满纸春心墨未干”,张君与莺莺情爱西厢,奇文共赏,笃情同享,情切切,意真真。虽几经波折但最终花好月圆。这故事使许多读书人为之沉醉,为之痴迷,为之癫狂,为之跃跃欲试。许仙和白娘子的故事虽然离奇怪异,但仍吸引了不少读书人心向往之。而《聊斋》里那些“夜半来,天明去”的花妖狐仙,也为许多读书人平添了不少的希冀和慰藉,给历代的读书人带来一些浪漫主义的情调,给读书人枯燥的苦读生涯增添了几许亮丽的色彩。即便是作为一种幻想,有时也可以撩起厚重的历史和现实的帷幔,使读书人暂时搁下手中沉重的书和心中的累而得以放飞自我、放飞心灵。
得一本好书不易,觅一位佳丽更难。好书净化人,慰藉人,陶冶人;好女人则是一册储金藏玉的宝卷,字里行间蕴含美丽温柔的情感。好书与佳丽,读书人与红袖,相得益彰,相映成趣。“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三更有梦书当枕,曾是娉婷佳人来” ,红袖添香夜读书,其实对于大多数的读书人来说这只是一种远景诱惑,追求的一片绝美的天地,只能画饼充饥而已。而大多数的读书人则是锥刺骨,头悬梁,囊萤映雪,凿壁偷光,以期达到“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的终极目的。于是许许多多的读书人便企盼着眼前会发生某种奇迹和艳遇,而红袖添香则是最为理想的一种。 对于读书人来说,红袖添香之所以极具诱惑力,因为除了能找到一个陪读的红袖,以消除漫长读书生涯的寂寞与疲劳之外,更重要的还是红袖添香所营造的那种温馨的情调和令人心醉的氛围。


帖子附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