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熟茶评价六要素:香、甜、醇、厚、滑、润——以1701-7572证之

 木易卿夫 2017-04-25

前言




拿到了1701-7572,是一个意外。毕竟连我自己都没想到这个茶这么快就到了芳村。


以前写过一个【教学帖】,说的是“内质测评的熟茶泡法”,是专门测评一个熟茶的内含物质丰富的程度的。附在这个帖子后面,请大家待会儿看完了1701-7572的评价再补课吧,因为不能让它喧宾夺主啊。


这个帖子,说的是一个好熟茶的六要素:香、甜、醇、厚、滑、润在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这六个字的理解,当然,这是一家之言,各位看官可以不同意,可以冷笑,还欢迎反驳。因为您的反驳,就是证明了您已经仔细地阅读了我的帖子,是我的荣幸!谢谢先!


,就是茶本身的香气。在干茶冲泡前,它应该有熟茶特有的香气,比如大益的熟茶就是典型的“勐海味”:焦糖香。在干茶冲泡后,可以在茶杯里闻到茶汤本身的“海鲜味”(这是个内陆的茶友发明的词,其实海鲜真不是这味道);在茶汤喝进嘴里后,会有大益熟茶特殊的甜香;在茶汤喝光了后的杯子里,和倒尽了茶汤的公道杯里,也残留这大益熟茶特殊的香味。这个香味越纯粹,茶香就越高级。


,就是茶汤本身的甜味。不同的配方,有不同的甜味,比如大益熟茶就是一种蔗糖甜,而且是刚出锅的蔗糖甜,有点焦味。这个甜度,越高越好。


,这个应该是“香甜”两者的混合,它应该是除了茶本身的香和甜之外,别无其他杂味。一般情况下,仓储良好的大益熟茶,8年左右,醇就体现得很准确很精致了。新茶很难做到这一点,不管是老料新压还是生物技术淳化。只能是在“仓储良好”的条件下越陈越醇。但是,有经验的茶客,还是可以从混合着堆味、水汽、褪不尽的蒸压新饼的滋味中,辨别出一个茶能转化到怎么样的“醇”的程度,应该是八九不离十的。但是猜度错了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这个是茶汤的厚度,即是一个茶,不管生熟,溶解进了茶汤里的茶的内含物质的丰富程度。溶解进去的物质越多,茶汤就越厚;大家一般喝茶喝到后面,就会发现慢慢茶味淡薄了,不见了,只有水味和颜色,没有茶味了,那,就是这个茶的厚度已经到了最低,但不为零。


,这是茶汤流过了口腔,流进了喉咙,流下了肠胃的过程中的一种感觉。滑的茶汤,是像极了吃高级别的巧克力的感觉,够滑的茶汤,只在口腔和食道留下了香和甜,没有任何渣滓的残留。而不够滑的茶汤,在口腔里和喉咙里有各种各样的奇怪表现,用徐志摩的话说,是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残留了比如沙粒的感觉……等叫人“晕头转向”的“晕”彩:不适感。


,这个字最难理解,也难以解释,我尽力说一说。我的感觉,应该水浸润着你的肌肤的感觉,你觉得和水融为一体,而不是摸到了油,知道手上有明显的油的感觉。是茶汤和人类口腔、食道的“贴合感”特别好,像一个美好的梦,熨慰着人的心灵;而不够“润”的茶汤,总有点不知从何而来的“毛燥”感,像油粘在水上,恨不得甩干净而后快。这个,要交给时间,应该说,是在“仓储良好”的前提下,越陈越润




回到这个1701-7572的品感。


饼型周正




这个茶拿到手,感觉是“以前的7572回来了”——1、饼型压得很实在,饼边相对于这两年的大益熟,很薄,简直是有着“锋利感”的。2、隔着包装纸,能摸到大益熟边缘散落的散碎条索。


但是,当你将之举起来,凑近鼻端,你就发现你的判断错了:隔着包装纸几乎闻不到堆味。这里有两个可能:1、老料新压。2、大益发酵熟茶的新加速陈化生物技术。


看一看边缘散落




那就泡吧。


我用的是盖碗,大益的标准盖碗,110cc,投茶7.5克,沸水100摄氏度。


对照着上面的“六要素”,除了“润”尚未出现之外,其他五个还是有着不同的体现的。各位且听我慢慢说来——


我用盖碗泡了8泡,估计继续焖泡,还有两泡才出水味的。这次泡7572的过程,我就拿“醇”来做标尺说说。前面的第1~4泡,是不够醇的阶段;从第5泡开始有了“醇”的体现。


第1~4泡出汤时间分别为:8秒,8秒,15秒,20秒


1-入口有燥感,有水气,典型的新茶体现。虽说这个茶包装纸上标明了2月生产。

2-入口堆味轻微,茶汤甜,厚度不错,勐海味儿显著。

3-茶汤的透明度,相较于2013及之前的7572,大大提高,但没有老料所呈现的云南仓味道,故知是生物技术陈化发酵制作形式的产品。茶汤看上去就是厚厚的,稠稠的,令人食指大动。


第一泡的汤色

透明度优于传统做法的熟茶



4-茶汤的粘稠度相当好,滑。

5-茶汤下肚后,有轻微的回甘,有轻微的生津体现。观看叶底,有不同发酵程度的叶子配制,轻发酵的叶子表现得很明显。

6-闻一闻叶底,堆味相当重。那么,上面第3点的猜测是对的。


第二泡叶底

能看出不同发酵程度



第5~8泡。出汤时间分别为:30秒,50秒,90秒,150秒


第5泡的汤色,透明度高



1-第5泡,茶汤里的粘稠度出现了不怎么明显的下降,第6泡开始明显。

2-第5泡开始,“醇”度开始有所体现,表现在:茶汤里的杂味消失得差不多了,香、甜、滑、厚的统一,相当于老办法生产的7572至少经过3年陈化的水准。

3-整个茶的平衡感表现令人惊喜。

4-到了第8泡,嗅叶底,尚有些许堆味,这个,若要堆味彻底褪去,要交给时间去完成。


第8泡叶底,能打开的就是轻发酵的



总结:

1、1701-7572,跟今年的7542一样,在7572历史上是一个现喝最好喝的新熟茶。

2、虽然没有先例,但猜想,经过三年陈化后,这个茶会达到相当于老办法制作的7572经过6年陈化的品饮效果。

3、我充满了期待——让时间来验证我在上面的各种猜度。





附:


内质测评冲泡方法,一般如下:

从茶饼或砖里或沱拆茶,必须小心:撬出来的茶,尽量不拆散,尽量保持块状完整。

 

放拆茶盘里,不加遮挡,醒茶一天半天。

 

快速润茶两道,湿醒6分钟。

 

第一泡,10秒。

第二泡,10秒——看第一道内质浸出情况增减。

第三泡,40秒——看第二道浸出情况,酌情增减。

第四泡,60秒——因为三泡之后,茶的内质浸出一般开始稳定,时间不用翻倍了。

第五泡,100秒——看上一泡内质浸出情况增减。

第六泡,150秒——还是看上一泡。

 


 

这样冲泡测评得出来的结论:

第五泡就拜拜了,一般来说,不管卖多少钱都是装神弄鬼级别。

第六泡还能喝的,算是良好级别。

第七泡还能喝的,算是优秀级别。

第八泡还能喝的,是超凡入圣级别。经验中只有勐海茶厂2004年之前的、仓储优秀的、用料也好的茶品,这些茶,至于包括那些,你懂的,俺不告诉你。


大益论坛:中国第一大益爱好者社区!原创内容!关注可查大益茶鉴别、大益茶报价、出货入货!



了解详情请点击蓝字



我为什么敢存大益普洱茶


大益茶下一波的高峰亮点分析预测


“普洱帝国”第一季:行情真的来了吗(上)


【招募】大益论坛召集原创作者投稿活动


岁月在变-品质不变大益1601-7562限量发售


【限量发售】大红柑圆满之作,论坛特价发售! 


天生凰族,凤凰格格甜美登场,论坛限量发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